清朝帝陵為何要分東、西陵,而沒有集中在一起?

吃貨小小站


清東陵與清西陵為何要分開而建?清朝修建陵墓為何不合在一處?而要在河北遵化修建東陵,又在河北省易縣修建西陵呢?

清陵分建實際是緣於雍正之子乾隆諭示後代“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東西陵界分建”,但之後的皇帝選陵也未嚴格按“一代東陵一代西陵”得祖訓去執行。比如:嘉慶皇帝葬這了清西陵,道光皇帝應葬在東陵,卻為何也葬在西陵?咸豐葬在了清東陵,其子同治應該葬做西陵,為何也葬東陵?末帝溥儀應葬東陵,為何葬在西陵?這其中有什麼緣由?

順治帝和乾隆帝和康熙帝埋葬在清東陵,雍正時期覺得官員們為自己在東陵選的墓地不好,於是讓人在現在的西陵選定了自己的墓地。這個違背了子隨父葬的習俗,也使得後來即位的乾隆出了一個難題,如果子隨父葬的話,他應該埋在西陵,而這樣也就是昭示了父親雍正違制了,如果他埋在了東陵,他的兒孫們繼續埋在東陵,則雍正一個人就埋在了西陵,顯得非常孤零零的。於是乾隆作出了一個決定,隔代安葬,於是他埋在東陵,他兒子在西陵,他孫子又回到東陵。

這樣,終清王朝,埋葬在東陵的皇帝有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埋在西陵的有雍正,嘉慶,咸豐,光緒。宣統帝則埋在了八寶山公墓


緣分追逐


清朝入關之後的皇帝陵寢分為遵化清東陵和易縣清西陵兩個陵區,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說到兩位皇帝,一位是第一位沒有葬在東陵的雍正皇帝,另一位就是定下“昭穆制度”的乾隆皇帝,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雍正皇帝,他為什麼沒有葬在東陵而是另擇吉地建陵?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也就基本瞭解了清西陵的由來。
▲雍正皇帝泰陵(清西陵)

㈠雍正皇帝陵寢選址過程

雍正皇帝在歷史上是頗具爭議的一位皇帝,民間關於他的各種傳聞更是流傳甚廣,諸如更改遺旨篡奪皇位、殺人兇器血滴子、呂四娘刺殺雍正等等,而他另選陵址的行為更是被民間傳聞坐實了篡奪皇位的說法,說他因此不敢葬在父親康熙皇帝身邊,而只好另外選擇陵址。其實這都是沒有根據的野史,不能相信,雍正皇帝之所以沒有葬在東陵只是因為他對風水寶地的要求十分嚴格,我們來看看雍正選擇萬年吉地的過程,雍正皇帝繼位後即不久開始陵寢選址的工作,最開始也曾在東陵陵區的順治孝陵與康熙景陵附近選址,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之後又擴大範圍,又在東陵陵區東邊、遵化城東北附近找到一個叫做“九鳳朝陽山”的陵址,初定為“萬年吉地”,但之後又經堪輿官員(風水官員)相度,發現穴中之土帶有砂石,又被廢棄。
▲九鳳朝陽山位置圖(來自徐廣源老師)

此後怡親王允祥和直隸總督高其倬又在京師附近相度陵址,終於在易州(今易縣)泰寧山太平峪找到上吉之壤,形容此地為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和會之所,雍正皇帝十分滿意並選此為萬年吉地,自此雍正皇帝的陵寢建在了易縣。下圖為《清實錄》原文:

㈡乾隆皇帝訂立昭穆制度

雍正皇帝駕崩後,即位的乾隆皇帝就面臨一個難題,他自己的陵址選在哪裡好呢?選在父親雍正的泰陵附近建陵,又怕子孫後代都效仿自己追隨父輩在易縣建陵而疏遠了東陵,時間久了東陵勢必被冷落而香火不盛,選在東陵又怕自己父親的泰陵也如此,難以抉擇之下,乾隆皇帝做了一個決定,自己在東陵選陵址,而自己兒子繼位後在西陵選擇陵址,孫輩又在東陵,如此依昭穆次序,迭分東西一脈相聯。而且乾隆皇帝還規定後代子孫只在東陵和西陵陵區內選址,不得在兩陵區之外地方選址,因堪輿術士常有立異邀功的習慣,所言實不可信。這樣乾隆皇帝給後代劃定了建陵範圍並建立了昭穆制度,雖然以後的皇帝打破了昭穆制度,但東西兩陵區的整體格局基本保持了下來。下圖為《清實錄》原文:



綜上所述,清代入關後陵寢分為東陵與西陵兩處陵區就是因為雍正皇帝另選陵址造成的,乾隆皇帝為了使泰陵與東陵都能香火常盛,制定了昭穆制度,就此逐漸形成了東陵與西陵兩大陵區。



最後說說清東陵的風水,其實東陵風水最好的是第一座陵寢順治皇帝的孝陵,坐落在昌瑞山主峰之下,其餘陵寢皆分佈在孝陵左右兩邊,兩邊位置的風水自然不如位於陵區中心的孝陵,而雍正皇帝追求完美的風水自然看不上帶有瑕疵的風水之地,而在西陵陵區內,他的泰陵是第一座陵寢,也自然佔據了最好的風水,所以追求完美的風水寶地才是雍正另選陵址的原因。其實清代之後的皇帝也多次在兩陵區之外的地方尋找陵址,如北京附近的密雲、薊州都曾考察過風水,而道光皇帝更是將建好的東陵寶華峪陵寢以進水的名義拆掉又去西陵選址建陵,還打破了乾隆立下的昭穆制度,清代陵寢選址每次都是由堪輿官員同時挑選出幾個風水寶地並附上風水說帖由皇帝親自決定在哪裡選址,咸豐皇帝甚至還親自到待選的風水寶地查看地勢及風水,所以清代陵寢選址很大程度受皇帝的喜好影響,陵寢規制也會因此變化,而且越是國力強盛時陵寢的選址及建造越是嚴謹,而清末國力日衰時,無論是選址還是建造都顯得不那麼嚴謹和輝煌了。可以說清東陵與清西陵共同見證了清王朝的興衰史!


孤竹公子


清朝的帝陵自入關以來一直處於統一的位置,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遵化縣,然而在雍正時期帝陵卻開始分建,按照他的要求,最終被葬在了距離遵化縣帝陵將近300裡的易縣,從此清朝帝陵開始被分成了東、西陵。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帝陵都是在同一個方位,那麼到了清朝帝陵為何要被分開呢?

對於雍正帝分陵的原因,有很多說法,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雍正帝心虛,不敢葬在其父康熙帝旁

據說雍正帝繼承康熙帝的皇位並不是康熙帝的意願,而是雍正帝用陰謀奪取的。在康熙帝臨終前,曾手諭遺詔要“傳位十四子”,剛好被雍正帝看到,雍正帝對於康熙帝不傳位給自己非常惱怒,於是將遺詔偷改成“傳位於四子”,並殺害了十四子一家老小,成了康熙帝之後的新皇帝,雍正帝是因為他怕康熙帝以及老祖宗在天堂不會放過自己,於是將自己的墓選在了距離幾百公里之外的易縣。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也不能完全相信,畢竟這只是流傳出的一種觀點,並沒有史料依據。


第二,雍正帝過於自信,將自己的皇陵建在與眾不同的地方

雍正帝在位期間清王朝的發展確實可圈可點,可以說他是清王朝最勤政的皇帝,是雍正帝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礎。雍正帝勤政為民,勤於改革,算得上清朝的一個好皇帝。雍正帝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狂妄自大,認為自己高高在上,甚至連父輩祖輩都不放在眼裡,他覺得自己的成就是所有清王朝的皇帝所不能比的,因此他的墓一定要和其他皇帝分開葬,來體現他的卓越,也有人認為雍正帝選擇另建皇陵是因為在東陵他的陵墓規模很難大過康熙帝,於是重新開闢了新的皇陵。

第三,雍正帝迷信風水,從而選擇修建西陵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很多認可,皇帝的陵墓選址一直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尤其像雍正帝這種性格的皇帝,對這種事更是馬虎不得。據說他當時參觀東陵之後覺得不合適,因為“穴中帶砂石”,有些不吉利,於是尋找其他的風水寶地,便找到了位於易縣永寧山下的西陵,風水師對這裡的評價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總之這裡是帝陵選址的不二之選,雍正帝也就很爽快的答應了。

雍正帝建立西陵之後又為子孫後代出了一個難題,一直以來帝陵都講究子隨父葬,雍正帝顯然違背了這一原則,那麼後代皇帝應該如何去做呢?最終的結果是隔代葬在東陵與西陵,這是不合理之中最合理的選擇了,當然也是無奈之舉。

從雍正帝開始,清代的皇陵就被分成了遵化縣的東陵與易縣的西陵兩部分,關於雍正帝為何要修建西陵說法不一,最可信的有這三點原因:雍正帝心虛,不敢葬在康熙帝旁;過度自信,特意要與眾不同;迷信風水,選擇最佳方位。


尚武菌


相比明朝皇陵的集中統一而言,清朝皇帝們的皇陵似乎就有些分散了,除去關外的“盛京三陵”之外,清朝的皇帝們分別葬在了清東陵和清西陵之中,那麼都有哪些皇帝葬在了這些陵墓之中呢?為何清朝皇帝的陵墓要有“東、西”之分呢?這實際上是由於雍正皇帝的一個決定。

清東陵、清西陵情況簡介:

清東陵始建於清朝順治十八年,歷經247年,最終於光緒年間建成,清東陵共計埋葬了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以及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同治、光緒兩朝著名的兩宮皇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也埋葬在這裡。清東陵共有15座陵寢,這15座陵寢從順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開始營建,直到光緒三十四即公元1908年年慈禧太后去世才徹底完工

清西陵始建於雍正八年直到清朝滅亡後的四年才全部竣工,清西陵共埋葬了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以及,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清西陵的總體規模不及清東陵,但是在建築水平和藝術價值上並不亞於清東陵。

清朝皇帝為何修建清西陵:

清西陵實際上是在雍正皇帝的主持下修建的,實際上最初雍正皇帝也是打算把自己的萬年吉地修建在清東陵之內的,但是後來雍正皇帝發現清東陵之內已經沒有自讓自己滿意的風水寶地了,因此雍正皇帝決定捨棄東陵,另闢蹊徑,重新尋找一塊風水寶地來修建自己的陵寢。雍正初年時,雍正皇帝將他的萬年吉地最終確定在遵化境內的九鳳朝陽山,並運去了大量建築材料。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裡“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為藉口而廢之,復於河北省易縣泰寧山下另闢兆域,營建泰陵。清朝皇陵致辭才有了“東陵”、“西陵”之分。

後來乾隆皇帝為了不使自己的雍正皇帝一個人孤零零的葬在清西陵,因此在生前確定了隔代入葬的“昭穆之制”所以乾隆之後的嘉慶皇帝便根據這個制度葬在了清西陵,道光皇帝原本應該葬在清東陵,但是由於道光皇帝在東陵建好的陵寢發生了嚴重的質量問題,所以道光皇帝便捨棄了自己的清東陵的陵寢,而在清西陵重建了一座陵寢,這就是今天的道光皇帝的慕陵。

清朝皇帝之所以分成東、西兩陵入葬,實際上就是因為雍正皇帝將自己的陵墓單獨修建的緣故。


歷史課課代表


清朝的帝陵分東、西兩陵是從雍正開始的,這在當時是絕對很不正常的舉動。因為古代皇帝以“孝”治天下,而“子隨父葬”就是“孝”的表現,東、西陵之間隔了將近300公里。那麼清朝帝陵為何要分東、西陵,而沒有集中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風水說

帝王的陵墓自古以來都是大事,大多登基之後就立馬給自己修陵墓。最有名的就屬秦始皇陵了,裡面充滿水銀,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秦始皇認為自己死後,還可以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統治。所以歷朝歷代帝王,也認同秦始皇這個觀念,對於自己的陵墓都看得很重。不僅位置要好,風水也要極佳。但是幾千年下來,許多好的風水之地早已被佔得差不多。當雍正給自己修陵墓的時候,看到“穴中帶砂石”,對清東陵的風水不滿意。因此雍正廢掉了清東陵的選址,命令另選“萬年吉地”!

為此,雍正還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十三阿哥,也就是後來的怡親王允祥,給自己挑選新的墓地。最終在易縣永寧山下,風水師認為此地:“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聽到報告後非常高興,就決定把自己的陵墓定在這裡。

篡位說

對於雍正是否是正常登基,歷來都有爭議。而且這個爭議版本也很多,一者認為雍正是奪了他的親弟弟十四阿哥允禵的皇位,二者認為雍正弒掉了康熙,從而篡位登基。無論是兩種情況的哪一種,雍正都害怕再次“見到”自己的父親康熙皇帝。古時候人們對鬼神是既敬且怕,而且對此事深信不疑。假如篡位說是真的,那麼雍正心裡必然有鬼,自然會找個“適當”的理由不葬在清東陵,那麼“風水不好”自然是個很好的選項。

再者,雍正是個刻薄寡恩的皇帝。他登基之後,一旦等到自己的皇位坐穩,對曾經和自己爭奪過皇位的兄弟們,可是一點也不手軟。親弟弟十四阿哥允禵,被他派去看陵,形同軟禁。八阿哥允祀、九阿哥允禟都是先被軟禁,後來又都死得不明不白,背後隱隱約約有雍正的黑手。三阿哥允祉、十阿哥都被他圈禁起來。康熙排序的兒子一共24個,而讓雍正收拾了5個,前面的大阿哥允褆、廢太子允礽在康熙時就被圈禁。所以可以看到康熙的這些兒子,有好下場的沒有多少。雍正對自己兄弟下手太狠,內心有愧,自然也不想在地下再“見到”康熙,陵墓自然是離得越遠越好。

功業說

“康乾盛世”之所以會出現,雍正是很關鍵的一環。或者說,如果沒有雍正的這13年,或許“康乾盛世”根本不會出現。我們看一組數字就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康熙駕崩時國庫只有800多萬兩銀子,等到雍正駕崩的時候,國庫存銀有6000多萬兩。這是有了這麼雄厚的底子,才能支持乾隆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以及乾隆個人的揮霍。然而等到乾隆駕崩時,留給嘉慶皇帝的國庫存銀只有剛剛2000萬兩而已。

所以雍正對於自己治理國家的成績是非常自得的,但是相比於康熙的平三藩、收臺灣、平葛爾丹等功業,雍正還是有些自慚形穢。再者如果把陵墓建在清東陵,首先是格局小,再者也不能超過康熙的規模。但是當雍正把陵墓建在清西陵後,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為他是清西陵的第一個皇帝,想怎麼建就怎麼建。後來雍正在清西陵建造得果然也非常氣派,側面凸顯出雍正對自己功績的自信。

但是雍正這樣做,無疑給自己子孫後代出了一個難題。如果乾隆也葬在清西陵,那自然是“子隨父葬”,但同時也就證明雍正做錯了,是不“孝”的。無奈之下的乾隆只好下了一個命令,隔代安葬在東、西陵。所以乾隆葬在清東陵,而讓自己兒子嘉慶葬在清西陵。清朝後續的皇帝,大都也是按照這個規則來安葬的。

綜上所述,清朝帝陵之所以出現了東、西兩陵的局面,始作俑者便是雍正皇帝。雍正之所以這麼做,“風水說”看著不怎麼靠譜,對兄弟殘忍和對自己功業自信,似乎是雍正這麼做的原因。至於“篡位說”,現在史界還存在爭議,暫不予以考慮。


飛熊說歷史


順治帝和乾隆帝和康熙帝埋葬在清東陵,雍正時期覺得官員們為自己在東陵選的墓地不好,於是讓人在現在的西陵選定了自己的墓地。這個違背了子隨父葬的習俗,也使得後來即位的乾隆出了一個難題,如果子隨父葬的話,他應該埋在西陵,而這樣也就是昭示了父親雍正違制了,如果他埋在了東陵,他的兒孫們繼續埋在東陵,則雍正一個人就埋在了西陵,顯得非常孤零零的。於是乾隆作出了一個決定,隔代安葬,於是他埋在東陵,他兒子在西陵,他孫子又回到東陵。這樣,終清王朝,埋葬在東陵的皇帝有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埋在西陵的有雍正,嘉慶,咸豐,光緒。


80後分享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清朝帝陵為何要分東、西陵,而沒有集中在一起?

清東陵與清西陵為何要分開而建的原因如下:


清帝陵為什麼會出現東西二個陵區呢?這要從雍正帝的泰陵說起了。雍正帝是康熙帝的四兒子,初封雍親王。據載,雍正帝即位後,開始也選擇在東陵的九鳳朝陽山上。但他看了陵區草圖後,很不滿意,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泥沙,實不可用”。選陵大臣心領神會,最後選在永寧山。雍正帝看後大喜,這裡是“乾坤聚秀之區,為陰陽和會之所,龍穴沙石,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古鹹備”。並認為“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定為陵址。雍正八年(1730)開始興建,歷時7年(乾隆二年)結束,是西陵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園建築。由於雍正在位時勵精圖治、銳意改革,雖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許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間傳說,認為雍正是篡改康熙遺詔而上位的,死後不敢去見他的父親,才在西陵另建墳墓,自此才有“東陵”、“西陵”之分,究其真實原因,也許只有雍正自己才知道了。雍正皇帝死後,可給乾隆皇帝留下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這東、西有兩座皇陵,以後的皇帝該選擇安葬於哪邊呢?最終,乾隆皇帝想出一個絕妙的好辦法,創造了一個新的“昭穆之制”。具體來說就是:從他以後的皇帝按照左“昭”右“穆”的規制下葬。也就是乾隆葬在東陵,乾隆的兒子嘉慶就要葬在西陵,嘉慶的兒子道光就要葬在東陵……以此類推。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裡,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其建築形式體現著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清西陵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更值得一遊?

清東陵它綜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風水學、建築學、美學、哲學、景觀學、喪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清東陵以它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於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5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清西陵體現了中國曆代帝王陵寢的最高水準,更是一部精美的藝術傑作, 座座陵寢都反映出清朝的歷史文化、建築文化,生態文化和風水文化。成為自然環境與陵寢建築相結合的最偉大的例子。

個人觀點:清東陵還是要比清西陵更值得一遊,具體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大家覺得清東陵跟清西陵哪個更值得一遊呢?請大家積極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