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感觉只有通过跳槽才能加薪,老实地呆在一个公司反而薪资会原地踏步,你咋看?

净云居士


【职场笔杆子创业】独特观点:澄清一个『跳槽加薪』误区,不是每位员工选择“跳槽”就能“加薪”,除非你有实力、有技术、有专长,否则盲目的“跳槽”就可能导致“失败”;也不是每位员工老实地待在一个公司薪资就会原地踏步,除非你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工作只是一份差事,工资领到手就算完事,这类员工的薪资肯定是“原地踏步”的节奏。所以,我认为“跳槽才能加薪”,是【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加薪可能有跳槽的原因在起作用,但是跳槽并不能直接带来加薪的结果;老实干活薪资就会原地踏步,是【假象意识】,本质是员工失去了创造效益和产生价值的作用。

职场有个“放大镜效应”,也叫“跟风效应”,就是看到周边同事跳槽加薪了,自己掐指想想,权衡一番利弊,觉得自己跳槽也很划算,便一股脑地写辞职信,等再找新工作时,发现职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一切还得从头再来,有点傻脸了。我建议:员工在选择跳槽时,可以使用『象限原则』,列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得出可比性的科学判断,用对比法将结果亮出来,这样更有助于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

我将围绕“员工只有通过跳槽才能加薪,老实地待着工资却原地踏步”的职场现象和职场问题进行剖析,下面的回答可以作为类似职场问题的标准教材来使用:


一、“跳槽才能加薪”是『职场假象』,不是『普适原则』

试想:如果“跳槽就能加薪”,那职场『离职率』、『辞职率』和『跳槽率』就会像“涨停”的板块曲线,始终处于高峰状态,职场岂不是像“菜市场”,说走就走、说来就来么!

按照职场规律:“跳槽”后就能“加薪”,二者的关系是『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也就说导致加薪的因素有可能是“跳槽”,但“跳槽”肯定不是“加薪”的『充分条件』,因为“跳槽”就会“加薪”,二者不是直接的『逻辑推导』关系。

【举个例子】:

2018年初,单位招聘了8名新人,今年4月,离职跳槽的有4人。离职前,这4个人的基本工资是4300元,外加公司各种福利,每月下来不到6000元。或许是公司的工作节奏太快,一个礼拜,有4天在加班,这些新人私底下都在抱怨。结果,有4名新人选择跳槽。据说,只有1人提前找好了跳槽的公司,其余3人都是先辞职、再寻职。结果,其中1人到现在都还没找下合适的工作,另外2人尽管找下了新工作,但薪资还比跳槽前略低一点。

【我的建议】:

“跳槽加薪”,大多时候都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传说。越是在职场中让人动心的选择,越是不靠谱,越是离现实距离较远。进入职场刚刚一年,或许连基本的业务知识都没有了解透彻、抑或连基本的职场规矩都没有认识到,甚至是本职工作都没有系统了解就希冀通过跳槽能加薪,这纯粹有点不切实际。按照职场跳槽经验,凡是希望通过跳槽来加薪的员工,工作年限起码要有5年以上。没有5年,就踏踏实实地学本领、学技能、学社交,否则,跳槽就是你的职场“滑铁卢”。

二、“老实呆在公司薪资会原地踏步”,是『职场误区』

领导喜欢的员工类型,其中一种就是“埋头苦干型”。领导不要求你会创新,只要领导布置下的任务,你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类员工领导就很信任和认可。

我相信:凡是能够老实呆在公司的员工,大多数都是老实本分、踏实肯干的员工,这类员工往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能够定下心来在一个领域扎根下去,深耕细作。而职场需要的员工类型,这类员工的位置应该能够排在前三名。

那为什么会有“老实呆在公司薪资却原地踏步”的职场现象?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原因:

(1)老实呆在公司的员工,可能就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工作完成是完成了,但总感觉是在“应付”,少一点端正的态度。

(2)员工从事的岗位,“替代性”比较强,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虽然有些工作能够做到很精细的程度,但是创造不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不出更大的价值意义。

(3)如果连续3年没涨工资,不是公司经济效益差,就是领导不愿多开工资。这两个理由,其实都“站不住脚”,拿不到台面上,即使公司经济效益再差、即使领导再不想加薪,然而面对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员工却不给涨工资,什么理由都说不过去、也搪塞不过去。

【我的建议】:

“老实呆在公司的员工”,不能仅靠“忠诚”吃饭、不要只靠“肯干”支撑,要建立“一份职业就是一份事业”的理念,用“价值”去鼓励自己、用“意义”去激励自己,不要满足于“做完工作”,要追求“高标准完成任务”;不要满足于“过一天是一天”,要能够做到“日日精进”;不要满足于“能力高峰”,要有“每一天都是新起点”的意识。

三、利用『四象限』法则,科学判断、合理抉择“跳槽”的『时机和代价』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人就能活、树就要死?”套用在职场中:“为什么有的人跳槽后薪资就加了,而有的人跳槽后薪资没加反而降了,甚至还待业找不到工作?”

你到底是职场里的那个“人”,还是那棵“树”?相信很多员工都想那做个跳槽后还能“活的人”,而不愿做那个挪动后就要“死的树”!

【我的建议】:

员工可以利用“四象限”法则,具体将自己“跳槽”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老实呆在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按照象限区域列出来。

如何在象限区域列出?列出来又如何进行选择?我有一点经验:

(1)先将自己认为可以“跳槽”的理由写出来,再将自己“老实呆在公司”的看法写出来;

(2)再把自己认为不能“跳槽”的看法列出来,然后将自己不能“老实呆在公司”的弊端给拿出来;

(3)尽量各个象限都写出三个原因,然后进行『反差对比』,即“正向”和“逆向”对比。

(4)将自己认为应该“跳槽”的『末尾理由』和自己认为不能“跳槽”的『首位意见』进行对比;同理,“老实呆在公司”的道理也一样。

(5)如果选择“跳槽”的『末尾理由』能够连“不能跳槽”的『首位意见』都能够说服,那么员工理论上就应该选择“跳槽”;如果选择“老实呆在公司”的『首位理由』不能够说服“不能老实呆在公司”的『末尾看法』,那么员工就应该选择“老实呆在公司”。

四、结 语

职场中“跳槽就能加薪,反而老实呆在公司工资却原地踏步”的职场说法由来已久,但是这只是『职场假象』,背后的本质还是员工的“实力”和你有没有让过后公司给你加薪的“资本”。所以,我劝有“跳槽”想法的员工,『离职有风险,跳槽需谨慎』,必要时可以采用『四象限』法则,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一个科学的评判,有利于自己进行理性的选择。

—END—

我始终相信:“一支笔足以撬动职场,一支笔足以结识你我。”我是【职场笔杆子创业】,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为你解疑释惑。如果你觉得我的建议中肯,有点收获,还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职场笔杆子创业


太正常不过了,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经历,跟你说说原因吧。

在十多年前,那时我应聘进了一家机械设计制造公司做人事主管,那时工资不高,月薪2200(不过那时候钱的购买力相对高不少),还管吃管住。那个老板人很不错,对我也挺认可,工作没满一年,就直接把我工资从2200加到了3000,第2年又把我的工资从3000变成了3800元。大家看上去,可能觉得说这个工资不高,但是我的起薪低,这样的幅度已经是相当罕见了。

更重要的是,工作那两年来,我从来没有主动提过加薪,而是老板看我工作认真,主动给我调的。

后来工作几家公司,还有一位总经理在年度奖金上给我做了很大的调整侧重。其他的说实话,自己不申请,没有人主动给你加薪。

这说明什么呢?也许是我的能力没达到,或者说我的工作业绩没有达到领导预期。但我认为加薪这个事,一方面要靠自己去争取,另一方面要讲究缘分。如果领导不想给你加,你再怎么争取也不可能实现,而且领导会找出各种理由,让你无法反驳。

所以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我认为能够遇到主动给你调薪加薪的领导和老板,从数量上来说肯定是少数,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真遇到了,那是你的福分,真的要好好珍惜,要以实际行动回报老板对你的信赖!

其实呢,这个问题里面涉及到博弈问题。你在公司薪资为什么会原地踏步?除了个人原因,比如说能力欠佳、绩效差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涉及到领导和老板,他们很有可能是吃定你不会轻易辞职,那就能省则省;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可能会担心,给一个人调薪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他人都要求涨薪,他该怎么去应对?

如果没有想到好的办法和好的解决方案,有些领导一定不会轻易给一个人加薪,他会觉得至少是少一事比多一事好。正因为领导有这样的心态,导致很多公司的老员工薪资涨不上去,也不全是能力和经验没有提升的问题,而是没有契机。

所以从多数员工的角度看,要想加工资,指望领导给你调多少不现实,即便涨工资,轮到每个人的头上的概率会很低。与其如此,那为何不跳槽寻找新的机会呢?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过,涨薪靠跳槽的原因。你觉得呢?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喻派职言


讲个我公司的例子:五年前我跟着前总监、同事出来创业。前总监算是老板,当时开我们五千一个月工资,年底奖金五万。这对于刚毕业 2年的我来说工资待遇也算可以了,吃住行啥的基本都能报销。所以年薪10万多算不错了,生活也过的滋润。

但是五年来大家的工资基本没动,年底奖金的涨幅也不大。这下大家心里的心态就不同了,五年来房价翻了2翻,吃穿住行的成本都在大幅提高,这样我们实际的待遇其实是在降低。加上看不到整个公司 的发展,今年我就辞职了,同时离职的有几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原地涨薪这么难了?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我也思考了几个方面:


老板认为你给的待遇已经够高了

这种老板一般是个人出来创业的小公司,他在看待员工 待遇经常会拿市场上同岗位偏下的待遇相比,自我良好地感觉自己公司的待遇是高于平均工资的。

同时,跟着老板时间长的,老板已经习惯你,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给工资你是认可的?不然,你怎么会不走了?

老板都是倾向外人,忽视自我员工

在做一些事情时,很多老板会认可外人的能力,而忽视本公司员工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外派任务,宁愿高薪请外面人做,也不愿意把这份钱给自己员工。这也导致本公司的员工的责任心降低,不愿为公司更加付出。

工作中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个项目的结算,我帮着公司算量加班,老板没有多出一分钱,而后面宁愿出3万让人家算量。

公司本身薪资制度缺乏

这也是小公司容易出现的状况,员工的工资跟市场脱节,工资的多少很多时候靠老板自主决定,这容易受老板的 主观意识跟喜好决定。

这一块不善言辞及讨好领导、老板的员工是最吃亏的,如果他们想要提高工资大部分来说还真是只能靠跳槽涨薪。

跳槽加薪的原因

因为内部加薪困难,你离职时候的工资很可能和你入职时相差不多,但这个时候的你的含金量和几年前的你完全不一样了,你的资源积累,项目经验等都让你在求职市场上更加”值钱”了。

公司在面试你的时候会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给你的个人价值一个相对客观的估量,体现在薪金上自然是提高了。

另外,新公司既然招聘你,说明这个岗位是有需求的,业务部门和人力都希望能招到一个合适的员工,在这一点上和你的目标诉求是一致的,为了达成目标人往往比较容易妥协,多开的一点薪资不算什么。

和你在原公司相比,涨薪只是你的个人目标。跟领导,人力关系不大,为你涨薪也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就没有新岗位的积极性高了。

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跳槽谈薪小tips:

跳槽涨薪也不是绝对的,只是说相对而言难度会小一点,关键还要看你如何和新公司谈薪资。

1、主动谈预期薪资,锚定价格

谈判学中有个理论叫做”锚定效应”,我们最开始看到的价格,会影响我们之后的判断和决定.另外敢于出价,也是你自信心的表现.当然,这不意味着你能随口开价.

2、拿别的offer帮自己抬价

在谈薪资的过程中,你可以主动透露手上还有别的offer帮自己抬价,尤其是竞品公司。但需要注意话术,一定要诚恳,毕竟面试官可以面对危机,但不能接受威胁。

3、找你未来的上级帮忙争取

谈判中,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可以寻找一个有力的第三方,而这时业务部门的领导对HR来说就是最好的第三方,HR本身就是为业务部门服务的,所以他们也更愿意在专业上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

4、提前做好调研,了解新公司的薪资水平


所以,如果在公司几年了,薪资还是没有大幅提高,公司发展看不到前景,向老板、领导提出涨薪的希望不大的花,还是需要果断的跳槽出去,从而快速提高自己的薪资跟新的发展机会。


我是@三有大叔,连续创业者,关注职场、情感领域,带你打造有钱、有趣、有理想的生活,欢迎关注,交流。

三有大叔


为什么只有通过跳槽才能加薪,老实呆在一个公司薪资反而原地踏步?

朋友小俞最近跟我抱怨,“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薪资已经涨不动了,我打算下个月跳槽。”

小俞的故事不是个例,我的前同事小关跳槽之前的到手工资是5000块,金三银四跳槽之后,工资是8000块,已经达到了我们公司的经理级别薪资水平;朋友小葛毕业5年工资涨过6回,所有超过500元涨幅的关口,都是因为她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

为了提高薪资而另谋高就,这已经成为职场人跳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来一个问题,老老实实待在一家公司,薪资很容易原地踏步。

为什么只有通过跳槽才能加薪,老实呆在一个公司薪资反而原地踏步?

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01. 每个公司的薪资结构都是固定的,一个人薪资猛涨会引起全公司人事动荡。

什么意思呢?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穷,你一个人工资涨了很多,其他同事早晚会知道。

如果你没有突出的贡献,公司为什么要给你涨薪呢?如果单给你一个人涨了,其他人怎么办呢?

但是如果所有人工资都提升一个档次,但是做的事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样的涨薪明显是公司承受不起的人力成本。

之前遇到一个技术部主管,过完年之后他向老板提出涨薪到2万块,在此之前全公司的平均薪资不超过8千块。

虽然他的提薪申请被驳回了,但是这个消息已经被全公司知道了,导致大家心情都很浮躁“敢提2万,他之前的工资至少有1.5万吧?”“技术部干什么了?全公司最赚钱的明明是我们市场部啊,可是我们老大的工资还没过万吧?”

最终半个公司的人都失去了工作的激情,这位主管混不下去了,主动申请了离职,而那一年公司的离职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所以说,公司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涨或者浮动微乎其微,比如工作满一年涨100块。

02. 不同的职级对应不同的工资,前面的人不动,你也没有涨薪机会。

加薪一般都伴随着升职,但是小公司的中高层领导岗位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机会相对固定的。你的上司没动,你自然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

相反,另一些公司可能会招聘领导岗或者是储备干部岗,跳槽之后的工作职责有所提升,薪资自然会有相应的涨幅。


03. 公司没有重大的变革,涨薪跟不上高速增长期的公司。

一般企业偶尔也会有薪资集体上涨的时候,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企业有重大变革的时候。

比如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调到该部门的职员薪资会上一个台阶;拿到了一笔融资,老板为了激励大家,会集体涨薪以求“普天同庆”;公司签下了好几笔大订单,管理者会提高薪资技术,让大家再接再厉。

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公司的业务都相对稳定,不可能持续处于高速增长期。

所以说,涨薪还是需要自己主动一点。

如果是待在同一家公司,就跟上级去主动申请,前提是你的的确确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在本公司提高薪资已经没什么可能,如果你能力够强,通过跳槽的方式来提高收入水平也未尝不可。


婉君不走琼瑶风


16年刚来苏州的时候工资到手3000出头,不管吃住,每月租房子500元,还信用卡1200元,吃饭600元,然后还要陪女朋友。。。17年调薪涨了500元,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也想过去跳槽或者回老家,但是仔细想了想没有工作经验跳槽也不会有太多工资,就又坚持了一年。18年工资涨到5100,不过这时候苏州的房价已经涨到两万+了,于是又想去跳槽,找了几家基本都在6000上下,只能咬咬牙再坚持一年。今年调薪到了7500,虽然在苏州不算高,但是感觉生活有了希望。其实当我们在没有足够的经验与人脉时,不如静下心来工作几年,几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路会越来越宽。


buzaihu2


大学舍友,在北京做大数据云计算之类的工作,老家在内蒙古,开始工资4000多,坚持几个月想回家工作了,有个机会跳槽涨到7000多,又跳了几次现在年薪二十多万,第一份工作带他的那个人还是7000没变,他自己说现在自己的能力还不见得能比得上那个人,但是工资是人家三倍,那个人要是早点跳走,肯定比他发展的好


麻布菜刀


你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部分朋友是通过跳槽而拿到高工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跳槽后工资却比以前拿得更低了。我身边就有这种真实的例子。

小张在深圳是做软件工程师,之前在一家私营小公司里上班,每月固定月薪是7000元,本来他也干得还得顺心,并没有离职的打算,可是因为公司老板玩股票把企业的钱都套进去了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时,小张便有了离开的念头,但此时他也没走,直到公司已有两个月没有发出工资,加上身边的同事都陆陆续续离开时,小张也着急了,于是索性自己也递交了辞职书。

在等待辞职期间时,小张随便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其实他内心打算是辞职后休整一顿时间的,可是真正到了辞职后没两天,就有公司打电话让他去面试,于是他在一天下午同时去面试了两家公司,结果是两家公司都要他,其中一家开出薪资是11000元,另一家开出薪资13000元,在多方参考比较之下,他选择了薪资13000元的那家公司,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约6年,目前的职位已经做到经理,当然薪资也是水涨船高。




小张跳槽是比较成功的,如今我问他,是不是很后悔当初跳槽晚了?他嘿嘿一笑,说:就是啊!在那家公司干了4年,没挣到什么钱,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那就应该早点走,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啊!

同样是跳槽,在重庆的陈辉可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之前在一家工厂里干了10多年,工资一直没见涨,于是就在前年他毅然决然的辞职,然后进了在重庆汽车行业的一个龙头工厂上班,刚开始进去的确工资比以前多了3000块钱,可是这个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刚开始是每周五天八小时,不加班,后来是每周只上三天,接着是什么时候上班等通知,搞得他现在也是每月仅仅拿着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直到现在依然是这个情况,他的生活压力相当大。

所以我认为你要跳槽,想要拿到比之前高的工资,最起码:

1、你应该要选择趋势性行业,这样搭上行业快速发展的列车,大概率你的薪资也会水涨船高。

2、尽量选择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产业多工作机会相对也多,你的选择会余地更大。

3、你想要越跳槽薪资越高,那么你的能力也不能太弱,应该要对应相匹配。

陆琪老师曾说:当你的能力发生本质变化时,你赚钱的速度才会发生本质变化!


银兰


职场有两个现象,一种是跳槽才升职加薪,一种是坚持到最后熬成正果。其实,无论哪一种现象,终究靠事在人为。在一些高科技、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由于人才比较紧缺,公司之间互相挖角,很多人才跳来跳去,没有加薪,谁跳啊。所以,你看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同学,经常一两年就跳一个公司,有的越跳越好,也有的越跳越差。

比如,我有一位同学在互联网公司,由于扩张很快,员工一两年就升职一次。我同学有一次没有被提拔就生气了,就跳到竞争对手公司,升职一级。后来,又生气了,再次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几次之后。回头一看,当年他在第一家公司的下属都当了总监。结果他在第四家单位原地踏步了,后来这家公司居然破产了。

你说,跳槽好呢,还是坚持在原地好呢?

但是,出现一个悖论。你呆在一个企业,干得越久,老板跟你熟悉之后,发现你的缺点太多了,反而不给你加薪不给你升职,因为距离太近,缺点会被放大。还有一种悖论,你呆久了,能力就被“平庸化”了,因为老板已经习惯你的能力,反而做不好一点,就觉得你不上心,薪酬越要这么多,就不高兴了。

老板对新人呢,因为不熟悉,加上新人掩饰了自己的不足,反而让老板觉得新人就是好,比老员工就是好。时间久了,缺点慢慢暴露出来,老板又不高兴了。周而复始吧。这就是职场的生态。

跳槽好不好呢,因人而异吧。你觉得你的价值长期被低估,那必须要跳槽,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发展空间,可以尝试跳槽,换取更大的空间。如果你觉得上司打压你,其实不要着急逃避,说不定上司比你先跳槽了。等等。最后说一句,很多跳槽,其实也是一场赌博,顺其自然吧。


职场火锅


跳槽与加薪从来都不是挂钩的,不管是跳槽还是呆在一个公司,能否加薪取决于个人、公司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这个男生在进入事务所之后频繁跳槽,这个女生就一直在一个事务所一直深耕,三年之后,男生与女生的工资每个月低了5000块钱。


原因就在于,本身事务所每年都会稳定加薪,只要工作认真、项目完成的好,还可能每年都升级。而这个男生,想从小所跳到中型事务所,再从中型事务所跳到大所,最终的结果就是,级别没怎么变,因为总跳槽经验积累很不稳定,个人能力提升也慢,就算最后跳到了大事务所,也只是个低级别的工资。薪酬、个人能力都不是预想中的结果。


能否加薪取决于个人能力

不管是在国企、私企还是政府部门,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加薪空间的,而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你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胜任能力。


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有其升职加薪的通路和空间。比如做财务的,可以从出纳——会计——报表会计——总账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如果做得足够好,完全可以成为财务总监,或继续晋升成公司副总。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实例,一个从小渔村走出来的小伙子,在一个公司深耕十几年,跟着公司上市、在45岁不到的时候,就做到了公司的财务总监。


所以,能够加薪,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能力及对公司的价值贡献。

能否加薪取决于公司发展情况

除了个人能力尤为重要以外,公司本身的发展情况也是很重要的。这就跟开车频繁并线、排队走不专注在一个队伍排是一样的结果,你会发现,当你频繁并线、换来换去排队的时候,反而并没能提高速度、甚至比后来的人走的更慢。


很多人想通过跳槽获得高薪,没想到高薪没感受多久,公司业绩下滑,降薪的、裁员的比比皆是,而回头看老东家,发展势头正旺,从前的下属都比自己现在工资高,原本的职位薪酬甚至比自己被降薪后都翻倍了。


如果想通过跳槽加薪,一定要瞅准行业、瞅准时机,也要评估好个人能力,不要因一时的高薪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能否加薪还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以外,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对加薪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比如前几年钢铁行业一度较为萧条,导致一系列相关的传统制造业都受到了影响,所以不管怎么跳槽,薪酬水平都不会相差太大,因为薪酬水平不全是都公司自己决定的,本身就是受大的市场环境和供求情况影响。


再比如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整个行业都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才需求量大,而有过硬技术的人才有比较稀缺,有过经验的跳槽总是可以有薪酬水平的提高,但这也并非就是必然结果,最近的互联网行业裁员风,不也是刮灭了很多人的互联网梦么。


综上,是否能够加薪,与跳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个人能力、公司发展和社会经济情况。

与其期望通过不断的跳槽赚点工资差,不如专注个人能力提升、经验积累,以确保让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行情、任何公司,都足够值钱。


我是@柒十二说,职场女战士、钢铁审计师,国家认证曼陀罗心理治疗师,擅长职场沟通、压力疏解。关注我,一切研学职场情商真谛,探讨职场晋升技能!

柒十二说


这个也不一定是这样的也有少数特别的情况。我有一个朋友A她一毕业刚来上海进去了一家创业型公司,那时候刚进公司5500但是她工作努力,第二年老板给涨到9000第三年的时候老板给他涨到了16000因为第三年公司融到资了。还有个朋友B也是同一年来上海的刚进公司的时候7000然后第二年希望老板涨到9000老板不愿意,后来他跳槽涨到了11000但是这家公司也不涨薪,没办法只能继续跳槽,经朋友内推涨到17000。同样三年有些人不需要跳槽,有些人只能通过跳槽,跳槽也是需要成本费,要熟悉新的环境,放弃上一家的年终奖。这些都是要权衡的,如果能在一家公司干下去,薪水跟外面行情差不,我想应该没有人愿意选择跳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