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在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有一个叫董家岭的古村落,周边被绵长的群山环抱,古朴的民居依山而起,顺坡而上,层楼迭阁,雄浑壮观,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俨然一座黄土高坡上的布达拉宫,诉说着此地数百年的沧桑。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根据明万历《灵石县志》记载和村落民居建筑的细部特征判断,董家岭村的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现存明清古建筑院落100座,清代灵石“八小家”之一的赵家即居住于此。2009年以来,董家岭村依其悠久的自然人文历史和精美绝伦的明清民居建筑特色,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灵石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传统村落。2016年又申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历史上董家岭村有赵姓三大家族五个堂口,到清代中期,以永和堂为代表的赵氏家族已发展成为“农者沃产遗后,坐享丰盈;工者彻通诸艺;商者逐利湖海,据资万千;士者经史传家,英辈迭出。”的大家族,富甲一方,成为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独特阶层。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从高处俯瞰,董家岭村落依山就势建于半山腰的坡地上,村内院落沿着由七星古槐、泊池、文笔塔组成的中轴线,自然分布在左右两侧的山坡上,左边山坡有九层院落,右边有五层,暗合“九五之尊”之意。兴盛时期,村内功能齐备,公共设施齐全,有自己的银楼、戏院、当铺、镖局、店铺以及宰牲院、豆腐院、油坊院、磨坊院、木工院等,成为远近闻名的兴旺发达之村。民间流传有“爬上董家岭的坡,掌柜的比毛驴多”的说法。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董家岭村古建筑是中国明清民居建筑的扛鼎之作,为黄土高原上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的典范,被誉为黄土高坡上的小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董家岭村古建筑类型独特,造型精美,院落之间通过台阶、通道、地道相互连通。建筑之中,木雕、砖雕、石雕“三雕”艺术运用广泛,与同期同类作品相比,不论造型、质地均为上乘,无论其建筑规模,还是质量、内涵,都堪称华北第一。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董家岭村中有一株接近干枯的老槐树,树龄在350年以上,因其有九个分支,故称“九龙槐”。解放前每年正月十三到十七,赵氏族人便要在此处安放365盏地灯,并派专人看护,九龙槐下,地灯日夜不熄。这一习俗,方圆数百里内,仅董家岭村有之,表达了人类向神灵祈福,敬畏自然之心。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山西灵石董家岭:一座被遗忘的“布达拉宫”


那些有着精美石雕的宅院,那些门额上高悬的众多牌匾,在沧桑岁月中为我们讲述着当年董家岭的繁华与辉煌。藏在深山里的神秘的古村落董家岭,那些气势非凡的窑洞建筑群里,还有多少秘密有待我们去挖掘、探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