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就在50年前,我們終於抵達月球。人類歷史上首次,回望自己的星球。自此之後,人類人口數量已增長超過一倍。​這個系列節目,將歡慶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蹟,揭示我們必須保護的東西,確保人與自然能得以繁榮。”——《我們的星球》開篇詞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這部紀錄片剛開播,豆瓣評分就飆到了史無前例的9.8。攝製組耗時4年,走遍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600多名專家及攝影師參與,花費超過3500個日夜拍攝。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跟隨著紀錄片,我們也有幸能穿越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到神秘幽深的太平洋海底和複雜多樣的亞馬遜熱帶雨林。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在地球的兩端,南北極,是冰凍的海洋。然而這裡所有的生命都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消失。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在北極的冰蓋上,從遠看有著像瓜紋一樣的紋路,能夠為我們折射輻射,保證地球的溫度,而這樣的冰川正在以每天5釐米的速度減少。

依靠著海冰的生物們又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由於冰川大量消失,帝企鵝越來越難找到食物了,為了餵養自己的孩子,經常要走幾公里那麼遠,然而走路,並非它們的強項。

而且,為了能快點到達孩子的身邊,它們常常需要冒點險。不僅要搖搖晃晃、小心翼翼地繞過象鼻海豹。還要在幾十萬“獼猴桃”中找到自己的孩子,而調皮搗蛋的幼崽不會原地不動地等他回來,可是神奇的是在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多隻企鵝的情況下,媽媽還是會準確找到自己孩子。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如果小企鵝們能知道爸爸媽媽餵養自己的辛苦就好了。只有這樣,當有一天爸爸媽媽不會再回來的時候,它才能知道自己不該等在原地。

海象,是一種喜歡獨處的生物,它會爬上較高的冰川上,等需要捕食想下來的時候順著冰滑下來就可以,聽著是不是很愜意?

然而隨著冰蓋的減少,冰川融化露出來陡峭的岩石,但海象仍是喜歡爬的高一點,再高一點,像個詩人一樣獨享寂寞。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可是,它卻很難在下來了,迎接它們的是…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從陡峭的巖壁上摔下來,並不致死,一頭成年的海象至少還能在崖底殘喘一個月之久。這意味著,這些受了很重內傷的大傢伙,要不吃不動的躺在這裡,直到死去,沒有什麼比這更悲慘的了。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這部紀錄片最大程度的為我們展示了地球的生態多樣性,也從側面讓我們看到了因人類的存在帶來的對生態的破壞。

家長們都愛帶孩子去動物園,可是家長不知道的是動物園阻斷了孩子與自然的鏈接,動物園讓孩子認為這個世界是動物園的樣子,認為動物們就應該被圈養而懶洋洋的躺在動物園的某處。

可是看看這部紀錄片你會發現,萬物皆有靈性,那麼一株植物,一隻毛毛蟲,大自然都賦予了它們奇特的生存方式。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我們居住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5.4億年,如果用虛擬日曆把整個地球的進化歷史濃縮成一年,再假設現在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秒(也就是12月31日23時59分),那麼人類是在30分鐘之前才剛剛出現。

順著地球演化史往前推,恐龍一直到12月26日還在統治世界,地球在12月上旬才演化出了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植物在11月佔據陸地,10月伊始,多細胞生物才出現。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微生物數量的龐大,超出我們的想象。據估計,每個人身上大約有100萬億個微生物,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我們的腸道里,而銀河系大約有1000——4000億顆恆星,也就是說,區區一個人類腸道里微生物的數量,就遠遠超過了銀河系的天體數量。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物的視角去看世界,他告訴我們,換個角度,一切就變得如此不同!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和人類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和微生物相伴,成為共生關係,微生物在我們看不見的世界裡,協助著我們生存,也倚仗著我們生存。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而如今,這個地球災難頻發,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是時候該反思了,當我們看到一個物種接著一個物種消失的時候,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呢?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它開始對人類這種寄生生物做出反應,人類群落無限擴張和蔓延,很可能會給生物圈帶來大滅絕。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護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統覺察了人類的活動,開始發揮作用。大自然在試圖除掉人類這種寄生生物的感染。”——《血疫》

這個世界上,人類真的不是強者,一個小到看不見的絲狀病毒,就能讓一座又一座的城市成為死城。人類社會充滿各種力量的博弈,即使嚐到了惡果,很多人也自信可以用舊方法解決一切危機。

《我們的星球》:趁著這個機會,聽聽遠方的哭

所以倡導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和保護自然的新社會運動的力量微乎其微,要改變社會與自然的關係,改變整個社會處理危機的方式,從發生後的彌補過渡到發生前的預防,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覺醒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