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济解密:三国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开创了东晋一等豪族的

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最显赫的两大家族,琅邪王氏和阳夏谢氏。

琅邪王氏在三国时就已经成为一等一的豪族,而阳夏谢氏却非如此,在三国时,谢氏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下面,魏某便解密阳夏谢氏崛起的过程。

魏济解密:三国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开创了东晋一等豪族的

一、谢缵

三国时阳夏谢氏的代表人物,就是谢缵zuan3字。

谢缵,字伯登,,陈郡阳夏(今河人。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父,任三国魏典农中郎将,于屯田地区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是阳夏谢氏开基创业之始祖,陈郡阳夏遂为谢姓肇兴之地和郡望之一。

曹魏齐王芳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郭太后诏命大司农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投奔曹爽,要到高平陵。大司农属官谢缵等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单骑出城。

司马懿掌权后,提拔谢缵为典农中郎将。《魏略》曰:典农中郎将,太祖(曹操)置,秩比二千石(属于五品高官),魏晋时期曾任典农中郎将的毛玠、任峻、司马昭、杨肇等人,均非等闲之辈。

魏济解密:三国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开创了东晋一等豪族的

二、谢衡

谢衡,字衡再,西晋三品大臣、文学家,谢安祖父。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为守博士,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为国子博士,旋迁国子祭酒,元康中擢太子少傅,太安元年(302年)为散骑常侍。

《世说新语•文学》评价谢衡为"晋硕儒";《晋书王接传》谓"博物多闻"。谢衡的学识和官守是一致的,以儒学为宫,遂以显名。谢衡学行是笃守传统的儒宗,看不到元康名士的玄学气习,这是不为当时所重,为士流所倾心的。

谢衡从事了一个很累的职业,就是担任晋朝的太学校长。但朝廷虽然名义上提倡儒学,但社会主导思想是玄学。士族多是拥有广阔田园的地主,在经济上不成问题,所以放达务虚的玄学压倒了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精不精通玄学也成为高级公务员的认证标志。儒学家族如果不入玄风,就产生不了为世所知的名士,也就不能在官僚阶层中占有一席之地。

谢衡生有三个儿子,都非常了不得:谢鲲、谢裒(谢安的父亲)、

谢广

魏济解密:三国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开创了东晋一等豪族的

三、谢鲲

在两晋的官场,真正进入高层,就必须玄、儒兼修。谢衡的大儿子谢鲲,也就是谢安的大伯,是个聪明人,虽然自幼饱读儒家经典,但在他毅然转型,改学玄学,融会贯通。生性豁达,见识高明,但却不修威仪,喜读《老子》、《易经》,能啸歌,善鼓琴,受到名士王衍、嵇绍的赏识。 他深受王衍亲信,与王敦、庾敳、阮修并称四友。渡江后,被列为当时"八达",也就是当时玄学界的八大天王之一,成为"名士",获得了当权者小圈子的认可,一下子就把自己家族带进士族前列。谢鲲的转型成功,对于谢氏家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两晋时期名士、官员,国子祭酒谢衡之子,太常卿谢裒之兄,太保谢安的伯父,因为官至豫章太守,所以称其为谢豫章。

陈郡谢氏原是儒学世家,谢鲲却改尚玄学,渐入元康玄风,取得了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使得家族地位得到提高,是谢氏家族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投梭折齿

谢鲲曾因邻居高氏之女有美色,挑逗于她,却遭对方以梭投掷,被撞断两颗牙齿。时人都道:"任达不已,幼舆折齿。"谢鲲听闻,仍高傲的大叫:"折齿又何妨,丝毫不影响我啸歌。" 后人用"投梭折齿"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谢鲲的后代:

儿子:谢尚,官至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袭爵咸亭侯。

女儿:谢真石

,嫁阳翟褚氏的褚裒,后因女儿褚蒜子被立为皇后,被封为寻阳乡君。

魏济解密:三国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开创了东晋一等豪族的

四、谢裒

谢裒,字幼儒(282-346),裒念 póu,自幼文笔出众,在西晋琅邪王司马睿的王府担任掾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渡江至建邺。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东。谢裒与哥哥谢鲲带领北方的谢氏家族一起南下,被拜参军。

江东人民靠不住,司马氏想巩固政权,只得大用北方大族,谢家这才慢慢崛起,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谢裒是司马睿的嫡系,并且追随他南渡。

谢裒的后代:

谢奕,字无奕,生于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担任剡县令。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任晋陵太守。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升为吏部尚书。升平元年(357年),堂兄谢尚去世后,朝廷认为谢奕品行正直,能继承谢尚的业绩,乃任为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升平二年(358年)八月去世,时年五十岁。生子谢玄,建立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立有大功。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年六十六。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万,字万石,生于晋明帝泰宁元年(323年)。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初入仕途;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年),任吴兴太守;升平二年(358年),担任西中郎将、都督司豫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谢万工诗能文,有文集16卷,现存《兰亭诗二首》和残篇《春游赋》等。

谢石:字叔石,号少患,生于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官拜秘书郎;宁康三年(375年)任黄门侍郎;太元六年(381年)封为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统率前线战事,为谢家第一将,与侄谢玄、谢琰等大败前秦苻坚于淝水。以功升为中军将军、尚书令;太元十年(385年),封南康郡公;太元十三年(388年)升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年底(389年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配诸葛文熊、范氏、杨氏;生四子:汪、敷、蕙、猷。

谢铁,字铁石。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担任永嘉太守。、

五、谢广

谢广

,字幼临,晋武帝年间担任尚书。

魏济解密:三国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开创了东晋一等豪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