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家庭“造”

現在好些家長都抱怨孩子長大了不聽話,很叛逆,而且束手無策,這“叛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呢?

孩子叛逆家庭“造”


孩子叛逆家庭“造”


孩子成長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只嘗試探討家教對孩子的影響。有一種說法,“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這話很有道理,孩子出了問題,一般都能從家庭中找到原因。

二十年前,曾教過一個孩子,剛接那個班時,孩子家長特意找我說,自己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不要像要求其他孩子一樣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她受委屈。第一次聽到家長有這樣的要求感覺很可笑,後來的班級管理中才真正體會到,那個孩子其實很聰明就是被家長嬌慣壞了,一般的值日不去做,作業不想寫,說話嗲聲嗲氣。她讓我想起《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直被祖母寵溺,天天混在女孩子堆裡,不學“經世致用之論”,以致成了“廢物”。現在的好些新聞提到“巨嬰”的問題,都跟溺愛有關。家長對孩子呵護無可厚非,但過度愛護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害,誰能保證將來孩子就能事事順心,不遇挫折呢?若將來遇到困難,無人再給孩子遮風擋雨,他們定會焦躁不安,聽不進家長的話,表現出來的就是叛逆。

孩子叛逆家庭“造”


家長同孩子相處經常會遇到這類的情況:孩子想吃冰棒,家長認為小孩子吃冰棒對身體不好,不給買。於是孩子大哭大鬧,特別是當著很多人的面,家長感覺特別沒面子,又見孩子哭得可憐,心一軟最終給孩子買了。仔細想來,這個“心一軟”即是孩子叛逆的起點。說好不買,孩子一鬧就買了,會讓孩子從中習得一種經驗:凡事沒有準則,若要求得不滿足,只要“鬧”就可以獲得滿足。孩子小時的要求容易滿足,等孩子大些要求高了,得不到滿足,表現出來的就是叛逆。《水滸傳》中高衙內,調戲林沖娘子,高俅非但不制止其惡行,反而參與其中設計構陷林沖,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毫無原則的“遷就”,高太尉“心一軟”致人家破人亡。我曾教過幾個孩子,家長說小學時孩子比較聽話,上了初中開始叛逆,細究其原因,都跟家長當初的不以正誤辨之的“心一軟”有關。

孩子叛逆家庭“造”


還有一個原因,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比較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經常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攀比,這種對比,起初是對孩子有一定的激勵作用的,但用得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厭煩。因為家長跟他們比時,往往是以人之長比己之短,這種對比,孩子們往往是經過很大努力都難以趕上對方的。時間長了孩子會心生怨氣,會焦躁不安。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覺醒後,再進行類似對比,他們表現出的叛逆是相當強烈的。這就同你的朋友老愛拿某方面比較成功的同學和你的短板比一樣。

家長對孩子疏於管理,採用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認為樹大自然直,平時不管不問,不與孩子交溝交流,等到孩子出現問題後又大發雷霆之怒,這種“不教而殺”的方式,引起的反彈也會很大。我小時候看的電影《少年犯》中的記者謝潔心深感自己有責任呼籲社會不要歧視失足青年。但當她接到電話趕回家中,卻看到因自己忙於工作而忽視的兒子被押上了警車。這個故事也值得我們深思。

孩子叛逆家庭“造”


還有的家長信奉“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知道這種論調的來源在哪裡,依據是什麼,孩子愛聽別人表揚是事實,即便成人也愛聽別人認可的話。問題是得有值得表揚的地方吧,若是沒有優點,硬要找“亮點”表揚,孩子慢慢就會失去正確判斷是非的標準,從而走向虛榮,當虛榮得不到滿足時,就會表現出叛逆。不少初高中時的學霸上了大學後很不適應,以前被老師和家長視若珍寶,到了大學高手如林,很難再引起眾多人的注目,讚美之聲不再,心理落差太大,造成焦躁不安,容易表現出叛逆。

還有的家長表現出表裡不一,說一套做一套,明一套暗一套,出現雙重標準,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曾子殺豬是個很好的正例,但好些時候我們都把這個故事當做笑話來對待。在這種兩面性環境中成長,孩子耳濡目染,慢慢也會形成自己性格的兩面性,在外表現是個乖孩子,在家表現卻非常叛逆。現在不少的校鬧中,家長往往採用“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的雙重標準,嚴責學校老師,致使很多教師擔心動則得咎,對學生違規不敢問不敢管。這種情形很容易促成孩子的叛逆性格的形成。

還有的家長脾氣急躁,許多時候不問清子醜寅卯,只要不順心就大發脾氣,拿孩子當出氣筒。且不論“上行下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之說,孩子小時敢怒不敢言,等長大了,自我意識覺醒後,就會與家長髮生爭執,甚至動手。我就見到過不少學生,因為家長的簡單急躁造成了孩子極強的叛逆性格。

還有一點,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朋友圈關注度不夠高,等孩子出了問題才歸咎為經常同誰誰誰在一起,已於事無補。所謂物以類聚,孩子的朋友圈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要時常觀察是否存在有叛逆傾向的小夥伴。

如何防止孩子叛逆呢?

首先,要合理適度的關注孩子,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協助者,而不要包辦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認為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反覆試錯的過程,孩子就是在不斷的出錯糾錯中漸漸成長的。要孩子健康成長就要給孩子搭建好平臺,只要沒有什麼安全隱患就可大膽放手讓孩子擺一擺,拆一拆,裝一裝,從動手中體會做事的快樂,並獲得直接經驗。若有時間,可以同孩子一起操作,但不要替代包辦。

孩子叛逆家庭“造”

第二,要有底線思維,做什麼事都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因孩子哭鬧就隨意改變,要正面引導,使孩子改變。特別是現在多元化的世界,各個商家想盡千方面計迎合孩子心理,製作很多小食品小玩具,或者新奇特的商品,刺激孩子們的購買慾望。家長必須學會辨偽去妄,堅持自己的原則。比如說,以前好些學校口門都有買“五角小食品”的,小食品口感好,價格低,但它們多是“三無產品”,做家長的就必須要堅守好底線。

第三,要從整體上評價孩子,不要亂攀比,特別是莫要以人之長比己之短。我認識不少家長,見到人家的孩子學書法,就給自家孩子報書法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舞蹈,就讓自家的孩子也去學;看到孩子的同學學奧數,自家的孩子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一個孩子聽說讀寫,運動,歌唱,繪畫等能力的發展是有先後的。我遇到過一個孩子特別聰明,學下棋進步很快,但是家長硬是要孩子“全面發展”要學有一項熟練的運動技能。因為好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去學乒乓球了,他也要這個孩子去學乒乓球,結果孩子學習來很慢,經常遭同伴嘲笑,以致十分沮喪,棋也沒心思學了。

第四,要身體力行,做孩子的榜樣,做到表裡如一,給孩子樹立好正面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大家族,都有非常出色的家教,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北宋的周敦頤以《愛蓮說》出名,其實他更是一名理學大師,家風嚴謹,直到現在紹興周家仍舊人才輩出。曾國藩的家書更是近二三十年來的暢銷書,不僅曾國藩對兄弟子侄要求嚴格,就是自己也恪守底線,持之以恆。他能取得不世功業,跟他的勤勉苦修是分不開的。梁啟超育子有方,每個孩子都非常優秀,跟他的自體力行息息相關。

孩子叛逆家庭“造”


孩子叛逆家庭“造”


孩子叛逆家庭“造”


第五,就是要多讀教育子女方面的比較成熟的書籍。寫到這裡,加上了“比較成熟”四個字,現在有很多的圖書為迎合讀者口味,編造成冊,其營養價值並不高。就像十多年前比較火的什麼女孩、男孩之類的書籍,讓人看了眼前一亮,但時過境遷,才發現不過如此……

孩子叛逆家庭“造”


教育子女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事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需要家長仔細觀察,細心呵護,從點點滴滴做起,沒有一勞永逸的好方法,在教育子女的路上你我永遠都是行者。

今天,講了自己的一孔之見,望大家批評指正。不當之處敬請諒解。也希望迴文指正,為盼!

注:本文所選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不合適之處,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