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公元189年4月,何进诛杀宦官首领蹇硕之后,剥夺了宦官控制的西园军,京城洛阳内外的控制权落到何进手里,一时权倾朝野。

权力愈大,何进的安全感却变得愈低。所谓的安全对于何进来说,只是相对的而没有绝对的。即使朝廷上下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到他的势力,但是何进依然感到不安全,如履薄冰,每天小心翼翼的,哪儿也不敢去。

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剧照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辛酉,葬孝灵皇帝于文陵。何进惩蹇硕之谋,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

皇帝刘宏死了好几天也没有下葬,临到守丧的时候,何进没敢亲自过去;即使到最后送葬的时刻,何进还是没有去,装病在家,以避免被宦官们打埋伏。

自诛杀宦官蹇硕后,何进和十常侍的关系降到冰点,已经是水火不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谁也不敢有丝毫马虎,否则失败的一方就会万劫不复。

形势变得非常严峻,袁绍给何进进献了一个计策,那就是“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何进知道这是一剂毒药,但在目前这个情况下,还是要吞下去,袁绍为何要这么做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我想一起仔细分析一下。

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剧照

袁绍劝说何进的背景。

何进已经官至大将军,名义上掌控着天下兵马,这个不仅只是名义上的,而且实际权力其实也真的不小。何进掌控着东汉精锐的北军,拱卫着京城洛阳的安危。在西园军首领蹇硕被杀后,西园军总计两万多人马也落入了何进囊中,这样京城内外的兵权已经全部掌握在何进手里,名副其实的权倾天下。

即使如此,何进还有一个管不到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皇宫大内。这个地方是何太后住的皇宫,也他的妹妹管理区域,是他权力的盲区,他真的管不着。袁绍曾经告诫过他,没事别往皇宫跑,那里埋藏着危险,何进有时候还是会忘记,特别是她妹妹召唤的时候,这个真的有时候很致命。

何进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劝说何太后除掉所有的宦官,然而何太后一直都不同意。站在何太后的角度来看,她一生的荣华富贵都是来自这些贴身宦官,一直饱受这些宦官的恩惠。从进宫到饱受皇帝恩宠一直受到这些宦官的帮助。没有这些宦官的鼎力相助,哪有她今日的地位?所以何太后不同意有她自己的道理。

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何进劝说何太后

对于何进来说,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屠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大将军,就是沾了他妹妹何太后的光,因此诛杀宦官的行动不能不听从她的意见。这就是一个矛盾体:何进想杀宦官,而何太后又不同意,局面就这样处于僵持状态。那些宦官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大将军何进对他们不利,坐以待毙不是他们的本性,密谋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就这样,京城洛阳的上空完全可以闻到血腥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进一步促使何太后下定决心铲除宦官,袁绍就向何进进献了这个计策:召猛将豪杰兵向京城。

袁绍计策的目的和缺陷。

第一,袁绍计策的目的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当何太后不同意何进诛灭宦官的意见,何进也变得进退两难,事情久拖不决,变数太多,眼看就要夜长梦多。前朝窦武也是企图诛灭宦官,结果事情泄露后身死族灭。袁绍很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就给何进出了这条主意,让他召集各地兵将和豪杰们一起来京城,威逼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的主张

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袁绍劝说何进

第二,袁绍召董卓进京的理由。

根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

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从这里可以看出董卓也不是外人,虽然久居凉州,但是在并州刺史段颖的推荐之下,还进入过袁隗的幕府,成为袁家的掾吏,也就是说董卓曾经还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而袁隗就是袁绍的叔父。正是沾了袁家的光,董卓后来平步青云,仕途一路平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袁家既是董卓的老师也是他的恩人,没有袁家,哪有他今天的地位?正是这个渊源,袁绍才极力推荐董卓入京以壮声势。在他看来,董卓虽然残暴,薄情寡义,但毕竟还是自家人吧!只是后来董卓忘恩负义到了极点,对自己的老师兼恩人居然那么绝情绝义,完全超出了袁绍的预料,这也是袁绍的失策吧。

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董卓进京

第三,袁绍计策的缺陷。

袁绍希望通过这些外来的兵将们在洛阳城外大造声势以恐吓何太后,逼迫她让步。他只想到了这个计策的优点,却完全忽略了它的危害,也就是它致命的缺陷。

首先,外兵进入京城容易惊动宦官。

何进唯恐宦官和太后不知道他们过来了,而是让各方兵将和豪杰们来京城的路上,大造声势,浩浩荡荡。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并召工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使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所有来京城的人都在喊打喊杀,而且指明就是为了诛杀宦官,这样,皇宫大内的人想不知道也难。何进把气势搞得这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造成一种感觉:天下人都要杀宦官,不是何进一人所为。何太后怕了,从以前的坚决不同意到现在的犹豫不决,甚至妥协,而宦官们从以前畏惧何进,到现在要和何进拼一个鱼死网破。

皇宫内外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有火星就会立即爆燃。

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西凉军

其次,这些州牧们入京后不可控。

袁绍向何进提出这个计策后,遭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反对,其中就包括侍御史郑泰,他劝何进说董卓这个人太残暴了,寡恩薄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肯定会危及朝廷安危,何进不听;还有尚书卢植也反对,但是何进已经鬼迷心窍,郑泰看何进油盐不进,就弃官逃走了。袁绍和何进执意要把这些人召到京城来,形成对何太后的威慑,从而逼迫何太后答应要求。

然而袁绍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这些州牧都是拥有实权的地方诸侯,当他们统领数千人马进入京城后,他们还会听朝廷过的敕令吗?所有的事情就变得不可控,而袁绍考虑到这些情况了吗?显然他是没有的。

也许在他们看来,有京城外面的北军,京城内的西园军,还有谁敢翻天不成?可惜有些事情的发生就是非常偶然,正是这个偶然坏了大事。

最后,何进之死导致袁绍满盘皆输。

当袁绍认为一切都在掌握中的时候,唯一没有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何进居然被宦官杀了。这是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何进一死,西园军群龙无首,北军也处于溃散的状态,再加上何进的弟弟何苗也死了,这样外戚集团出现了一败涂地的局面,仅靠何太后已经无法撑起局面,这也是袁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而正是何进和何苗的被杀,导致了朝廷出现了权力真空,让诸侯们独大,也让董卓有可乘之机,从而导致袁绍满盘皆输,这就是这个计策最致命的缺点。

袁绍为什么极力劝说何进引董卓进京呢?难道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何进被杀

由此可见,袁绍在设计这个计策的时候,只想到河蚌相争的局面,却没有想到渔翁得利的结果,从而让他在洛阳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不得不逃出洛阳,向地方寻求更大的帮助。

也正是他的失误,从而揭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