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的演變

天津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外貿口岸、物流中心和工業城市,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龍頭,也是首都北京的門戶。

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的演變

解放前,天津一直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但是解放後,北京逐步發展成為國家政治、文化、科技和經濟中心,天津的經濟中心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作為直轄市,仍是北方除北京外的全國第三大城市和重要工業經濟中心。只是改革開放後,南方沿海和中西部中心城市發展迅速,近幾年天津的經濟發展才出現相對退步現象。下面是1949-2019年津京滬三大直轄市GDP變化情況:

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的演變

影響天津經濟發展因素很多,包括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轉型緩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天津城市定位不準確。

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的演變

2000年以前國家一直把天津定位為北方重要經濟中心,2006年7月27日,國務院批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將天津發展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國家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中心。2008年,國家批准天津濱海新區為國家第一個副省級綜合改革創新區,總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

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的演變

2018年,天津市政府印發《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不再提北方經濟中心,二是把天津定位為“一基地三區”。即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行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2010年《全國城鎮體系規劃》首次把天津列為國家中心城市,國家對天津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北方國際物流中心。

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的演變

2015年,國家發佈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京津冀三地的具體功能定位:北京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天津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和改革先行示範區;河北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對天津的這一定位比較含糊,天津未能明確作為北方製造業工業基地和北方物流貿易中心。

從天津經濟發展的歷史看,天津一直作為北方工業製造中心和物流貿易中心,科技研發實力和金融發展實力和北京差距較大,不能定位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天津金融業的發展空間不大。航運業只能算是華北地區的主要外貿口岸,作為京津冀國際航運核心區定位準確。這幾年,天津的經濟發展確實進入了一個瓶頸期,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顯然名不符實,需要重新明確定位。

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的演變

參考日本東京和橫濱、越南河內和海防城市之間的定位,國家應該重新明確京津之間的城市功能定位,天津未來定位一定是北京的副中心,通過完善提升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協同北京輻射環渤海區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