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散養土雞,為什麼雞窩裡面總要留一個雞蛋?

農夫也瘋狂


哈哈,這個問題我來答吧,因為我家的雞下蛋以後,每次我媽去撿雞蛋時都會留一個蛋在雞窩裡面。



農民散養的土雞,因其活動範圍廣,母雞下蛋期間,稍微不注意就會挪窩,把蛋給下丟了。

每次撿蛋時,雞窩裡面留個蛋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母雞下蛋時挪窩。

其實母雞也是很偉大的,它對自己的幼崽保護意識很強烈的。就算只是自己下的雞蛋,它也是很在乎的。

所以,有經驗的農民,在每次撿蛋時故意留一個雞蛋在窩裡,就算不去管理母雞,它也會主動回到那個固定的窩裡去下蛋的。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留雞蛋時,一定要把頭一天下的雞蛋撿走,每天只留當天下的蛋,這樣子就可以避免同一個雞蛋被留久了就變質了的問題發生。


李茗說鄉村


這是個好問題,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農村養的土雞在蛋窩裡留一個蛋不論是作為“引蛋”用,還是防丟、防母雞挪窩都不算是最根本的解釋。

家裡我媽一直在養雞,雖然不多,但幾乎全是母雞,公雞就養兩隻逢年過節殺了吃。等小母雞一到成年,七八個月大的時候,母雞就要開始產蛋了。我媽只要聽到母雞連續發出一種叫聲,就知道這隻母雞要產蛋了,這種叫聲俗稱“唱蛋”。我媽就會去準備一個雞蛋,用松葉或者乾草做一個簡易小雞窩,像放大版小鳥窩那樣啦,然後把“唱蛋”的母雞抱去事先裝有“引窩雞蛋”的窩旁,讓母雞看見,然後母雞就真的就在那裡產蛋了。這裡的“引蛋”是指引和引誘雞來產蛋的意思。如果不這樣製作雞窩,母雞就會自己去找合適的雞窩,她會亂產蛋,導致雞蛋找不到或者被其他動物吃掉。

這裡啊,我還是想從進化的角度分析,動物天生都有撫養後代的本能,母雞下蛋,當然也是為了撫養更多後代。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們人類飼養的家禽都是人類從野生馴養過來的,那雞也不例外。我們現在飼養的雞是由紅原雞進化來的。在我們雲南一帶還有相似這種紅原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她一年可以下6~7枚蛋,每年的7~8月份進行孵蛋,可是家裡的雞隻要給的食物充足,一隻雞每天一個,偶爾隔天再下。如果不收集雞蛋,她就會“年報”,這是我們本地方對母雞孵化雞蛋的叫法,這期間她不下蛋,整天除了出來吃食物就是呆在雞窩裡孵小雞。還有就是,“引蛋”我要經常跟換。因為雞進入雞窩正常下蛋時,“引蛋”有了溫度,裡面的受精卵會發育,等母雞產完蛋後跑出雞窩,“引蛋”失去溫度,長時間就會導致受精卵壞死,俗稱“寡蛋”或者“臭雞蛋”。就不能食用了,也就不能拿去售賣。

只要下了蛋,家裡就收集雞蛋。這裡是不是可以分析成:雞希望趕緊產多一點的蛋,然後進行孵化,繁殖更多後代,但是,我們產下一個就拿走一個,當她再次去產蛋時她會看,我的蛋不夠多,雖然她不知道幾個啊,就是不夠多。她想,不行啊,得趕緊產蛋,於是就這麼重複的下蛋。所以我們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就天天可以吃雞蛋了。

野外原雞可以活20~30年左右,可是今天被人類長時間馴養後,幾個月就出欄,變成你餐桌上美味的雞排。要知道,現在全世界的雞加起來比我們人類總數加起來的3 倍多,是多麼龐大的數字。有興趣可以看看一本書,書名叫《雞征服世界》很有意思。

如今那還得談談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這個大家都爭論不休的問題啊,其實有人已經從進化角度得出了結論。“雞的誕生,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雞和蛋”的循環之中,一個本來不太像雞的東西,逐漸變得越來越像雞,最終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按照人類的定義真正成為了“雞”。因此可以說,雞和蛋都在一個演變進化的鏈條中,不存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以上來自生物學家古爾德《熊貓的拇指》的觀點。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農村在散養土雞雞窩裡留一個蛋,就是讓母雞產更多的蛋。一般農村散養雞都會製作統一的巢穴,不止一隻雞在一個窩裡產蛋,其他母雞也會在同一個製作的雞窩裡產蛋,這樣以便於收集雞蛋。


頂頂山貨


看到這道題,又想起我家在平房住的時候,那時候我家養很多雞,都是下蛋的母雞,還有兩隻公雞,說起母雞在雞窩裡下蛋,還留下一個引蛋,因為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養雞,養雞都是散養的,它們是東家走西家串,有時候憋不住蛋,就下到別人家雞窩裡了,這叫丟蛋了。

丟蛋的現象總有發生,因為都是鄰里鄰居的,誰也不會因為一個雞蛋,到鄰居家去找,再說你要去找,雞蛋它也沒什麼記號,就是說有天眼,也認不出來自已家雞下的蛋,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丟蛋的問題。


雞窩裡放引蛋

雞窩裡放引蛋,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就是引蛋也是有技巧的,不是直接把下完的雞蛋,留在雞窩裡,要把下完的雞蛋拿回來,用手指頭摳個小眼,再把雞蛋慢慢的倒在碗裡,把雞蛋殼曬乾,那個時候沒有膠布,用面打點兒醬子,再找一小塊白布,粘雞蛋殼的小眼上,等雞蛋殼晾乾以後,就把它直接擱在雞窩裡,這個辦法挺簡單的。就是怕雞蛋,在雞窩裡放時間長了,雞蛋會臭的,再說雞窩裡留一個雞蛋,晚上有蛇什麼的,會把雞蛋偷吃了的,就是說雞窩裡放個假雞蛋。


還得加行改進

經過幾天的觀察發現,還是有丟蛋的現象,但是比往常少的很多,這就得上鄰居家去調查,這個得想個策略,咋裝串門,到鄰居家去偵查情況,到那裡跟鄰居嘮嗑,說雞兒的事情,但是不能說丟雞蛋的事,問問他家養幾隻雞,雞窩怎麼建的呢?雞在哪裡下蛋呢?這都詳細的問一遍,再問引蛋的事,向人家請教,說我家有一個引蛋可以嗎?鄰居家說一個引蛋不行,得多放幾個引蛋,這樣能召回自己家的雞,到自己家的雞窩下蛋,因為雞有個天性,它是能孵化小雞崽,它還想著自己雞窩裡有那麼多雞蛋,它就會回來繼續下蛋,等下到一定數額,母雞好抱窩呀。



通過最後一次徹底的改造,這才徹底的召回自己家雞,到家裡來好好的下蛋,只是費些事,多造幾個假雞蛋罷了,但是得有一個注意的事,每天都得檢查雞窩裡的假雞蛋,是不是減少?因為空蛋殼,有時候雞不小心,會把雞蛋殼兒踩碎的,這樣得及時的補充雞蛋殼,照這樣的方法,再也不會丟蛋的。雞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會努力的在家裡下蛋的。


三農剛子


農村裡散養土雞,為什麼雞窩裡面總要留一個雞蛋?

這叫引窩蛋,凡是有散養雞的農戶家裡為產蛋母雞準備的下蛋的地方都預備了一個雞蛋在窩裡,意思是告訴要準備下蛋的母雞,這裡是你下蛋的窩,不要亂下。雞有一個天性就是時刻都想到孵化繁殖後代擴大種群,肚子裡面的雞蛋的蛋殼形成後就要尋找地方下蛋,看到窩裡有雞蛋就會很自然地去孵雞蛋,在窩裡抱著雞蛋,不知不覺地肚皮裡的雞蛋就下出來了。有的雞下完蛋仍然很長時間都在雞窩裡抱著雞蛋孵化。由於雞沒有到抱窩時間,體內激素正常,母雞的腦筋是非常簡單的,肚皮餓了或者要拉糞便了就跳出雞窩,忘記了孵化,恢復正常。

在農村,由於農事繁忙,放的引窩蛋時間長忘記檢出和更換新的引窩蛋,常常造成這個引窩蛋被雞抱窩孵成了臭蛋,所以購買農村土雞蛋時就要注意選擇,避免購買到寡雞蛋。寡雞蛋的蛋殼看起來很成舊,搖動起來裡面有水晃動的聲音,寡雞蛋打破後是特別的臭。


為了解決引窩蛋被雞孵成寡雞蛋,一般都採取用乒乓球或者鵝卵石替代真的引窩蛋。


老周說三農


為什麼在農村散養的雞窩裡留一個蛋?

我們地方在散養的雞窩留一個蛋那叫——惹蛋!(引),,那是告知母雞——這是你下蛋的地方,不要搞混了。以後那隻母雞每天就在給它固定的窩裡下蛋,不會亂下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