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长葛小村了不得,村名竟然是明世宗敕封‖老家许昌

文‖朱登平

审阅‖朱振陆 朱根宪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村名中能以“府”相称的,肯定有其历史渊源。查阅有关资料,对于这个“府”字,古人多作“财物所聚和官吏所居”解,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或身份比较尊贵之人的居住之地。

清朝对府的称谓更加严格,只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公主居住的地方可称“府”。其他达官贵人尽管有公、侯、伯、子、男的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头衔,他们的住宅只能称之为“宅”或“第”,绝不能乱叫成“府”。

本文所说的岚川府,现在是一个拥有七姓氏、人口1600余人的普通村子。它地处长葛东北(长葛市大周镇西北),南距长葛老县城15里,东距洧川18里,西北距新郑21里。

历史上,岚川府武举人、文秀才、商贾及政府要员等人杰辈出,加上村子地理位置独特,正位于长、洧、新三地交汇处,为防匪患以自卫,清朝咸丰年间,该村修建了高大险要的寨墙和又宽又深有活水的寨河,进可攻,退可守,对战乱时期当地及方圆数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防御保护作用。

下图:岚川府村东的村名牌子。

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从清中期开始算起,长达百余年间,岚川府享誉三县,被誉为长葛邑北名府。下面看看关于岚川府的相关历史记载。


【事件一】


乾隆四十年(1775),当时因梅河(古称湈河,发源于新郑薛店)水患引起两岸邻村水利纠纷,由开封府决断“水流自然”刻碑立石于岚川府土地庙前的真实历史事件曾在河南名动一时(许昌市土地志长葛卷231页有介绍)。


【事件二】


民国十四年(1925)春,毅军营长申庆麟攻匪人于岚川府,匪东走,焚沙窝。


【事件三】


1930年5月,蒋冯中原大战开始,至9月中旬前,长葛为冯军后方,中旬后,战事推进到长葛。

9月11日,蒋军反攻,由夏斗寅的13师,陈诚的11师组成第二纵队(总指挥夏斗寅),冯军为张维玺部和任应岐部另有吉鸿昌部退守洧川。

9月16日激战,为加强攻势,蒋又调顾祝同的第八纵队(2,3,23师)从考城增援长葛。23日,八纵进至长洧界。24日,官亭之战打响。25日,八纵指挥部移驻防守坚固的岚川府寨内。

蒋冯交战20多天,长葛民众惨遭战火,终以冯军败北而结束战斗。


【事件四】

1945年4月,国民党河南第一行署专员王光临带领人马由密县转移到大周地区岚川府寨内驻扎,并盘踞数月,组织抗日武装,自任旅长,并任命长葛城北“沙土王”罗干卿为第三团团长,任命一直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人扬仲卿为教官(以上资料均来源于长葛文史资料)。

下图:村中近500年树龄的古槐树,已被列为县级保护古树名木。

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易守难攻的高大寨墙】

岚川府作为邑北重要的防御据点,主要得益于其易守难攻的高大寨墙。

据村中80多岁的几位老人讲,从外部来看,岚川寨形制南北略长于东西,寨围500余丈,寨基宽6丈有余,高2.5丈,墙体全部是人工夯制而成,寨墙外基部有寨裙,裙外有宽4.5丈的寨荒紧挨着注水1.5丈深,上宽3丈的梯形护寨河。寨墙的炮楼里有装着火药的铁炮和防御墙垛。

整个寨筑成后,先后设有南北两个青砖圈成、高大威武的寨门楼,南寨门楼上有青质工笔石雕而成的“岚川府寨”匾额。与寨河一脉相连的木质双扇寨门之间备有“活动”吊桥,用以连接寨内与外面的世界。

村中老人讲,在解放前,有土匪蟊贼骚扰,坚固的岚川府寨从未被匪人攻破过(详细介绍请参阅长葛年鉴2017版362页文史窗)。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地图俯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从卫星地图看,岚川府村寨的雏形,尤其是围绕村寨四周的寨河仍清晰可见。

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历史遗存】


岚川府村,主道由东西大道和与之相交成丁字状的南北路组成。

村中主要文化遗存有位于东西大街路两边(从寨西到寨东依次)的清代古青砖水井、民国朱氏祠堂、明代关帝庙、三奶奶堂、明代古槐树和土地庙(其中岚川府寨墙体及寨门楼,古水井,三奶奶堂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因失去原有作用被分批分段拆除)。

在中原地带的长葛及附近地区,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别的村庄叫什么什么村、什么什么庄,或是依岗而建叫什么岗李、岗王等等,而岚川府这个村子为什么会在村名后面加一个“府”字呢?距离远的人们还以为这个地方是像“开封府”“宣府”等这些大城市一样的城镇呢。

无独有偶,据长葛地名志记载,长葛地区自然村中带“府”字的村名,在岚川府周边还有小连府,奎府,四三府以及改名前叫府的村庄颍川府(现为老梅庄)和秋德府(现为秋庄)等。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带“府”字的小村庄竟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逢“府”必朱。换句话说,这些带“府”字的村庄都有姓朱的人家。

经过几百年的人员流动迁徙,现在岚川府村中的村民并非朱姓一家,已形成一个有朱、尚、李、苏、马、赵、孟等多个姓氏组成的和睦相处的群居大村落。

岚川府到底是何来历?根据长葛县志记载和家谱印证,发现村名竟然是明朝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敕封的。

下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重建的岚川府村中心关帝庙。

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原来,代代相传的村中朱氏一族为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的后代。据说,明朝时,凡是朱姓皇室人员居住之地皆称为“府”。

岚川府朱氏祠堂始建于民国丙辰年(1916年),该祠堂记由清光绪年间长葛举人张维元推介李国琪撰写并收录于民国十九年《长葛县志》:

……余考其谱牒,岚川府朱氏,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五子周王朱橚传若干世,有曾封岚川府者迁居长社之东北,遂以其封号命村,记载甚分明……

查资料可知朱橚初封吴王,后封周王,府邸在开封城内,此后朱橚一脉后裔统称周藩后裔。

上面所录记载意思是:岚川府朱氏一族,是明朝皇室人员后裔,村里最先是由明朝一位封号叫岚川的宗室奉周王令由开封郡王府迁居到此生活,并以封号岚川命村名。

岚川府朱氏一直恪守本分,沿用由明朝皇室宗人府亲定的家谱字辈不乱用,这也许是他们身上唯一体现族人是明皇后裔的痕迹吧!

村中老人讲,现有岚川府村民占大多数的朱氏一族,都是由始祖弟兄两支形成的七门之后。

明末清初,皇族朱氏为避义军李自成和清政府的双重追杀(据载:明末岚川府南面的周府王庄之一柳庄营曾作为李自成营地驻扎官兵),曾把岚川府改名为朱家庄,并勒石刻字方碑“朱家庄”立于村西关帝庙内大殿前面。直到清中期岚川府寨筑成之时,当时村中会首,长老们才共同商量重新把村名改回岚川府。

问题来了,作为明朝皇室人员,他们为何不住在开封城内享清福而迁居到此呢?

下图:岚川府现有遗存的石碑之一:清光绪七年重修关帝庙碑记。

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原来,有明一朝,出于巩固皇权,明初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实行分封制,男女皆有爵位,男爵共分八等,皇子称亲王,亲王之子称郡王,爵位可以世袭,以下还有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再往下是镇国,辅国,奉国中尉。宗室人员不科举,不侍农,不经商。年及十岁即可向宗人府请封,年长请婚,赐冠服并应配发禄廪,死后的丧葬费用也由朝廷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员不断增加。

仅以周藩为例,周藩自洪武十一年(1378)始封到崇祯十五年(1642)开封城为黄河水所淹没,末代周王朱恭枵亲王共传十一世十三王,郡王开封七十有余,是明朝历史上繁衍最快,人丁最盛的藩府。隆庆,万历之际,周王府有亲王一位,永宁等郡王46位,镇,辅,奉国将军1349位,中尉2559位,郡县主1265位,庶人15位。到万历二十年(1592),周藩自王以下凡32897宗,由于明政府财政不支,明代末期对宗禄拖欠日益严重。

周藩南陵庄裕王朱睦英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月上书朝廷陈条七议,允许有能力的宗室外出经商,科举做官等。最终,嘉靖四十四年(1565)二月十三日,朝廷以推恩令出“宗藩条例”。最后在周藩周敬王朱在铤力推并鼓励下宗室人员有“……自愿出王府另择吉地为营者十房有一,世宗嘉靖封通许二府,长社四三府,岚川府等,郑东祭佰城府,六府营,祥府营等……”(资料来源于周藩朱氏家谱)。

算起来,岚川府从开封迁居长葛东北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如今,村中古槐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仿佛述说着数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个故事。

风雨数百年,岚川府人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世事交替,桑海沧田,辉煌也好,惨痛经历也罢,历史终归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只能是回望过去,勇往直前,努力奋斗出幸福的未来!

2020.02.21

从开封迁居长葛,已有450多年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作者简介】朱登平,长葛文促会会员,地方史志爱好者。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