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薪200萬的人,每天都在做什麼?

小八說笑話


一、年薪能夠到兩百萬,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特點:忙,時間節奏非常緊張

能夠拿到每個月接近二十萬的收入,幾乎可以肯定了沒有哪一個是輕鬆的。最大的特點每天的工作節奏、強度都會遠超其他人。

有些人會說只要是能力足夠強,不見得有多忙。老鬼只能說:或許有個別的這種人。

對於多數能夠拿到200萬年薪的打工一族,即使能力非常強,每天的工作時間、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為什麼要研究時間管理?為什麼要做計劃、規劃?就是因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如果不做規劃、計劃,不僅藉助會被打亂,還會導致很多事務根本無法按時完成

二、年薪能夠到兩百萬,“本事、能力”一定是硬實力

“說你行那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種說法對於收入達到200萬的職位、崗位、工作而言,是不適用的!

沒有哪個老闆傻到會安排一個沒有絕對實力的人做某個崗位、職位、工作,併發給他200萬的薪水!除非那個傢伙是老闆的親兒子!給2000萬別人也管不著。

200萬!每天就得七八千塊!如果不能給企業創造出相應的價值,沒有真本事,想都不要想!憑什麼老闆每天給你七八千?你得創造的價值遠遠超越這個數字才行啊!

三、年薪兩百萬的人,能夠將時間看做生命,才能真的體會到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價值

拿年薪的打工者、職業經理人,是要靠自己提供的價值來獲取回報的。不管他們的200萬年薪的構成版塊都是哪些,要想拿到這樣的年薪,必須要每天創造出該有的價值才可以!

時間是創造價值必需的因素。因此他們必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切時間,無論自己打破時間還是他人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安排,都是一種嚴重的損失。


我們的煙火氣


我曾跟過的一個大佬,傳媒公司CEO,年薪350萬,他給我的感覺是,永遠在思考。

因為是老大,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他親自動手,平時要做什麼文件,也是把我們幾個叫進去開個會,在白板上1、2、3講清楚,然後就直接告訴你什麼時候做出來交給他。

從沒見他有過週末,一到週末,他就一定在公司樓下咖啡館的外面佔一個桌子,因為那裡可以抽菸,然後就是各種人輪番地過來和他見面聊事情,要不就自己那個筆記本在那看看寫寫。我經常會接到他的電話,“某某某,有空麼?來哪哪哪一下,有個問題,你幫我想想,換換腦子。”於是我就得屁顛屁顛過去,他會提很多的問題,我就針對問題,按照自己的理解給他答案或者建議,但他從不給評價,因為他要得根本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看問題的角度,一下午,我們能幹掉兩包彩8中南海。

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愛好,就是打羽毛球,週五下班後7點到9點半,是雷打不動的規矩,但約的,要麼是圈子裡的人,要麼是客戶,估計也是談的時間多,打球的時間少。

他是我見過學習效率最高的人之一,經常一本書粗略翻翻,他就能從中提煉出他最想要的東西,而且還會把書分給我們看,並把我們拉進他的辦公司抽菸,然後問你看完書的感受,我覺得我們說的那些,他都吸收變成自己的了。

從勞動強度來說,他真的一點也不忙,而且很輕鬆,他也說過,如果他變得忙起來了,那就要命了。

我們會開的很少,因為他都把會議要討論的事情打散,用和我們聊天或者小會的方式提前討論完了,開會通常最多半個小時,他把事情一宣佈,任務一分配,就完了,然後就等各部門執行的結果。由於前面有了充足的分組討論,各部門對自己負責的那一塊也非常清楚,剩下就是配合與執行了。

我的圈子不大,但有錢人也見過一些,像他那麼從容的,第一個。


千曈


我的薪資遠遠達不到年薪兩百萬的水準,周圍的圈子裡幾乎也沒有認識的朋友年薪可以達到二百萬。

所以我只能拿我們老闆舉個例子。

老闆是個三十五歲的中年人,他名下有二十三輛危貨罐車(危險貨物運輸,比如天然氣),一輛車連主帶掛再背個罐,上路的價格應該在130多萬左右,前段時間聽他說,還要再添8輛車。

只要有車在路上運營,那麼每輛車每天都會給他帶來1500塊錢左右的收入,我們按每天一半的車輛數計算,畢竟不可能做到一天一趟。

那就是11.5*1500*12*30=6210000,這個數字絕對保守,只低不高。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計算,其中還有交通管制期間、雨雪天氣、淡季等等一系列外在因素。

那就讓我列舉一下他每天都在幹啥。

早上,如果10點之前沒到公司,說明在睡覺。如果10之前來了,都會先把手機裡面的信息過濾一遍,然後打電話給車隊長,詢問昨天的卸車情況以及今天的任務安排。

然後將前一天的運輸計劃,錄入採購單。(這個是他每天必須自己親手操作的事情。)

等把這些事情做完,如果沒有別的事情打擾,他會一直玩兒手機到中午,然後開車去學校接他孩子下課,然後回家。

下午大概會在三點半到四點的時候來公司,然後坐在大廳的沙發上面,打電話。有時候是問候業務夥伴,有時候是詢問車隊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會持續一個小時左右。

然後就開始坐著和人聊天,一直到下班,然後驅車接孩子回家。

每年六七月份和十二月份,會和家人出去玩兩趟,每趟大概15天到20天左右。

在我印象中,我上班的這幾年來,他似乎一直都是這種狀態,你看不到他無所事事的樣子,但同樣也看不到他焦頭爛額的一面,彷彿所有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運作。

當然,他現在這種在我們看起來“舒適”的生活,是他之前用超過常人十倍的辛苦換來的,只不過我們沒有看到而已。


我是程爾大夫,感謝各位閱讀。歡迎轉發、評論,留下寶貴的意見。


程爾代夫


他們在想如何才能賺更多的錢。

我認識一個年薪300萬左右的80後,臥室在一場他講課的培訓課上相識的。他從深圳飛到北京做培訓的那天剛好大雨,所以他凌晨才到,但是當天的培訓還是正常舉辦了。其實他的年薪300萬的收入是不包括這個講課的,他自己在一家公司的工作就可以拿到這個金額。但是他還是如此拼命的出來講課,也許他很清楚目前自己的價值,更清楚這個世界發展的速度吧。

課下的時候,我曾經問他一年拿那麼多錢有什麼感覺,他說因為他自己是做金融的,所以每次發工資都在想,投資到哪裡既安全又增值。

大家一定會關心作為80後他是如何賺到這樣的年薪?這個問題我也問過他的同行和同事們。我總結了一下:他的專長是互聯網營銷。他起步於一個給企業做官微的運營的廣告公司,他幫企業獲得微信粉絲的效果很好,然後就開始給企業做線上客戶的拉新促活。不久A企業把他從廣告公司挖過來,趁著行業發展正好他又跳過兩次槽。在收入上他不僅獲得了高薪,更獲得了期權。他還總結了一套營銷獲客的理論。就是他給我們培訓的內容。

最近幾年都沒有再見到他,目前經濟行情不好,負擔得起線上營銷的企業越來越少,估計他也賺不了那麼多錢了,不過估計前些年他已經攢了不少了。

所以,我見到的年薪200萬的人是有頭腦又抓緊時間的人。


婞金融


本人就職於廣東省佛山一個集團公司下屬的一個子公司,集團公司是做鋁材的,而子公司是做五金製品方面的。

去年集團本著開源節流,解僱了很多部門老總,新請回了一個集團公司老總,外傳年薪達400多萬,因為之前子公司老總也有200多萬,所以外傳也有一定的真實性。

因為本人是一線生產管理者,所以有機會可以和該老總接觸到。老總自己說,他主要負責集團公司戰略方面的,並且兼職了兩家子公司的總經理。

我個人發現自從他來後,集團公司真的改變了很多:

第一,集團公司自從19年開始到20年,一年之間起碼已經解僱了百分之三十的人員,包括一些員工和辦公室管理人員。

第二,重新調整了集團公司的經營方式,從之前單一方式變為現在的各種方式。

第三,優化調整了子公司的一些部門。

第四,管理方式向人性化進一步看齊。


勿放棄加油每一天


我,不止,

宅在家,或者就刷刷今日頭條,抖音,最右。

打打英雄聯盟

沒事就去泡個妞,旅行一下。

偶爾用微信,或者郵件給公司的其他高管下達一下下季度的任務。

每週5晚上收一下各個高管的發來的每週工作總結郵件。


有趣的遊戲收集


我之前做獵頭時候,有接觸過這類人,操作大崗位也有年薪300-500萬大也有幾個,還有一個差點差點成單了。我先介紹下能拿到這個年薪大人都是要有什麼條件吧。

工作能力

給大家分享幾個我之前聯繫過大年薪超200萬大候選人大一個推薦報告大評價,關鍵信息已經打碼。

這些推薦評價是我他當初提候選人撰寫推薦報告時候總結的,前面兩個是做資本運營的,後面這個是做流程IT再造工作的。


學歷

他們的學歷最低是碩士,有的是博士後,很多也是從本科畢業後進修的。


能力


他們都有獨立操作項目大的能力,長時間深耕某個專業的工作,業績突出。


年薪200萬能拿多少

年薪200萬的不是按照200萬在12個月去平均分配大,沒有獵頭經驗的人可能不知道這回事,如果一個月接近20萬月薪,在國內是屈指可數的。


大多數年薪制是按照一定比例的基本工資,再加上效益去溢出獎加起來的,而效益也是有浮動的,根據項目的效益浮動,。可以是拿出80萬當作基本工資,剩下120萬看項目完成度按照一定係數比例計算。

也就是說,年薪200萬的工作未必一年能拿到200萬。


年薪200萬的人都在做什麼

也是有幸通過獵頭工作認識了好幾個年薪幾百萬的大咖,也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人,都是能力+天賦+運氣++機遇+人脈的產物。


他們平時也是像我們工作一樣,並不是天天加班忙到拿生命再做事一樣,只不過是大家比較少接觸到這類人群而產生的臆想。


我在獵頭的前期工作是需要經常跟這類候選人電話溝通、微信溝通聊天的,他們也是很普通的朝九晚六,週末雙休時候可以出來面試下獵頭推薦的公司,或者陪陪家人之類的。


他們的工作重在責任、使命感、業內知名度,而不是時間。


但是也不是說這類人很閒,就是類似於我們普通人的工作跟生活,只不過人家是站在更高的層面是指導、運營資源,看問題的角度也更高。


鄰家HR


目前供職一家市值千億左右的公司,負責一個大部門,稅前差不多這個數,這裡沒熟人的話,就扯兩句。

1.沒那麼忙,忙是偶而,一直忙不停的是下面做執行的

2.其實仍然是打工的屌絲,圈子不同,身邊朋友都是成功企業家,自己一個拿工資的打工者

3.上班大概985,晚上因為怕堵車所以錯峰下班才8點多到家

4.核心工作是整合資源,解決關鍵問題,說起來容易,每天都有60%以上時間幹這個

5.作為打工家庭,老婆收入比我少一些,但也同量級。然而這些在上海買房還是隻能買中檔住房,幾千萬豪宅不敢想

6.下班到家,基本就是陪孩子玩,輔導功課,她們睡了,就和老婆出去散步夜跑健身

7.週末除了陪孩子出去上課,就是家裡泡茶看書,老婆看人文,我看商業,孩子看故事

8.主要消費都在孩子相關,我自己除了和朋友同事吃飯每個月買幾次單花一兩萬,其他就沒什麼開銷了,孩子花錢多一個暑假上各種課7萬沒了

9.人近中年,也要攢錢準備退休,看著身邊朋友早早身價幾十億,富足而退,也只能自己認清現實好好幹活。

10.在外面也有公司佔了點股比,但比例不高,不參與管理,也在發展中沒有分紅,他們離IPO還遙遙無期,也不能指望。

總之,活在當下,放平心態,開心就好


綠豆鯊了嗎


10年~14年做CEO的時候拿過,不過不是每年都有,跟經營業績關聯。

我的固定工資是月薪5萬,加飯補加車補1000,年底雙薪,季度獎金浮動最多時候有12萬,每年10%淨利分紅。

公司是移動互聯網領域裡很小的一個分支。05年組建,08年被外資收購,09年業績對賭年,12年管理層回購。

09年公司業績最好的時候,全部員工加一起有300多人,年營業額近5億。那時候我基本每天無數的會,處理郵件,一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在出差。同時,已經預見到小行業已經萎縮了,需要轉型,我還要根據計劃組建手遊團隊試水。那年真的好忙,也真的好充實,也是變化最大的一年。因為,一是公司被外資收購後完成了對賭合約,我當時作為副總拿到了200萬的額外獎勵。二是外資派了新的CEO和財務進駐。

10年,公司業績下滑的厲害,新CEO不堪壓力滾蛋了,老CEO拿了收購時的5000多萬基本退居二線,我被任命新的CEO。那年也很忙,老業務是真的不行了,但每月也有3000萬的流水,不能丟,需要分精力照看,同時以前作為副總涉及不到的客戶和關係戶需要重新捋一遍,老客戶也不能丟。再同時,兩個孵化器的項目,手遊和新的營銷渠道,也需要迅速立起來。那年忙的很沒價值,老業務不行,新業務遲遲立不起來。不過,我的個人收入也有100多萬。

11-12年,新項目完全失敗,公司投入了1000多萬的孵化費用,基本都打了水漂。公司開始裁員,300多人裁到100多人。外資撤了,其他投資者回購,隨手給了我10%的分紅股份,不能賣,只能分紅。12年還不錯,有了10%,那年差不多200萬收入。

不過,12年以後,公司越來越差,跟我和公司都沒關,只是小行業不行了,我也就閒下來了,沒事跟客戶喝茶聊天,基本不談業務了。我的收入也就是基本工資加補貼了。

14年,給老闆的彙報裡,對未來兩年的財務預估做的保守了些,老闆對於基本持平的預估不滿意,就直接讓關門了。我也無所謂,對於我和公司人來說,這也是一種解脫。而且,我還拿了60萬的補償。

再以後,就處於下崗狀態至今


海藍2000


以前認真觀察過大領導的工作安排。估計年薪起碼都是這個數吧。

作為一個省的老大,當時大領導是從江蘇調過來的,這些大佬們在一個省份都是呆不久的,或者說在一個地盤上呆不久的,一般三四年就要一換,至於原因,大家都懂的。

回到正題,大佬們每日的工作,大致分為以下幾個

1,開會

(佔了非常大的比例),給下一級管理開會,被總部開視屏會議,偶爾還參加一線員工的會議。可以說是:不是在訓人的路上就是在被人訓的路上。

2,研究簡歷

這是大領導告訴我們的,一有時間,他就打開全員工的簡歷,一個員工做不好了,大領導首先看這個員工的簡歷,而不是先追究這個員工的工作,這點讓我受益良多;

3,下基層,喊口號,聚人心。這個就很好理解了。

4,安排娛樂或社交上,這個佔比相對來說比較少

不要以為高管是每天跟高端人士交流,除非工作需要,否則肯定不會發生,什麼是高管?就是被老闆高度管理,私人生活空間幾乎為零。至於娛樂嘛,一般就團建,或者假期了,要不就是自己擠時間,大領導看書時間都是跟擠牙膏一樣,東擠一點,西擠一點這樣完成的,所以高管都練就一身高效率的工作習慣。


如果您覺得有啟發:歡迎點個“贊”:)

歡迎關注@公叔榮 前五百強職業經理,能跑馬拉松,可閱百本書,說有趣的史,做有用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