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歷史看大清》|一個票友眼中的中國史「皇太極卷」184


《翻看歷史看大清》|一個票友眼中的中國史「皇太極卷」184

勸進

關於玉璽的事,范文程向文館的同事,赫舍裡·希福、鮑承先、寧完我等人通了氣。同時,也向諸貝勒、大臣,表明了態度。

大家都懂套路,也不必廢話。

諸貝勒隨即開會作出決定,由文館大臣代表眾人,請皇太極上尊號,稱皇帝。

結果,皇太極拒絕。

眾人不幹,再勸。

再拒絕。

這倒也正常,歷朝歷代都如此。如果輕易答應,似乎有點妄自尊大,對天不敬。當年皇太極即位大汗的時候,也拒絕了幾次。如今要當皇帝,次數只能多不能少。

所以,表演還得繼續。

第二天,禮部主管貝勒薩哈廉召集眾貝勒開會,要求所有貝勒都要宣誓效忠,再請大汗上尊號。

諸貝勒將自己的誓詞寫好,一起焚香祭天。由大貝勒代善下跪首先宣讀誓言,然後其他貝勒,多爾袞、濟爾哈朗、阿巴泰、阿濟格、多鐸、嶽託、豪格等各自宣讀了誓詞。

完畢後,眾人再次懇求皇太極即位皇帝。

聽了這些人的誓詞,皇太極很高興,但仍然婉拒說:“你們同心同德,我很欣慰。不過,還有外藩也應該知曉此事,他們的態度如何呢?”

眾人一聽,估計心裡埋怨皇太極沒完沒了,可也沒辦法,繼續折騰吧。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三月,蒙古十六部四十多位貝勒齊聚瀋陽,共同請求皇太極上尊號。

在此之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代表漢軍請求皇太極上尊號。

表演也差不多了,皇太極表示基本同意。

於是,四月十一日,登基儀式正式開始。

由多爾袞、博爾濟吉特·巴達禮、孔有德分別手捧滿、蒙、漢文勸進表,代表眾貝勒大臣跪讀表文。

據我所知,這在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中國歷史上,一般皇帝登基,主要只有漢族的支持。也有單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大概也只能獲得本民族為主的支持,比如遼、元。多民族(包括漢族在內)共同推戴的,皇太極應該算第一人。

如果之前還能有和他媲美的皇帝,我能想到的,大概只有大唐的“天可汗”李世民了。

宣讀完畢,皇太極接受勸進表,並發表“順應天命”的就職感言。

儀式結束,皇太極正式即位為皇帝,改元崇德,定國號為大清。

網上經常遇到一個題目:誰是大清的開國皇帝?

總有一部分人回答,努爾哈赤。

錯的。

正確答案,皇太極。

因為在此之前,只能叫大金,或者後金(史稱)。從這天開始,大清才正式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