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公元626年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可以说让中国几千年的格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场事变中,秦王李世民击杀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随后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禅让。当上皇帝后,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更是被草原人民尊称为“天可汗”。然而李世民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似乎又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原本深受李世民信任的太子李承乾,是皇位的不二人选。没想到深受李世民宠爱的大太子,却想着起兵造反,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一手好牌,被打得底掉。这位太子,为何面对唾手可得的皇位,却非要弄出点幺蛾子?

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公元626年10月份,刚刚获得皇位之后的李世民,便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册立为太子。根据新唐书旧唐书的记载:“李承乾聪慧机敏,仁孝纯厚”。加上他的母亲乃是长孙皇后,舅舅更是长孙无忌,李世民对李承乾非常宠爱,连唐高祖李渊也对这个孙子另眼看待。不管怎样,李承乾绝对是大唐第3任皇帝。只要是李承乾,不生什么大病,以及唐王朝延续下来,皇位应该是非他莫属。

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可是公元643年,贵为太子的李承乾,却和自己的弟弟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以及大成侯君集勾结,先下手为强,起兵造自己父亲李世民的反。而唐太宗是何许人也?事情败露之后。这位深受李世民,信任的李承乾,便走上了绝路。最终李世民听从大臣的意见,拥立各方面较为平庸的李治为太子。公元649年,李世民撒手人寰,李治正式即位,史称“唐高宗”。按理来说,643年到649年,中间只相差了6年,为何已经当了快20年太子的李承乾,非要急于这一刻?李世民已经多次向大臣承诺,皇位就是太子李承乾。

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而且李承乾的母亲和舅舅,也经常宽慰太子李承乾潜学习。所以李承乾实在是将一手好牌,打的太过稀烂。从年龄来看,李承乾出生于公元619年,到公元643年,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只有25岁,正是年轻力壮。后世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李承乾之所以忤逆犯上,因为他的性格颇为敏感叛逆。起因就是,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管教是非常严厉。这位太子想要盖一所房子,宠幸美人,都会遭到父亲以及大臣的严厉弹劾。虽然李世民曾经放手让李承乾,监理国事,但是李承乾心中的私欲始终得不到满足。最为关键的一点,唐太宗第四子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大有后来居上。

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到了公元640年之后,李承乾朝会上,无数次遭到父亲的严厉责骂,大臣们也纷纷躲避李承乾。专家认为李承乾效仿父亲,准备先下手为强,一旦李世民喜新厌旧,将李泰封为太子,那么日后还能有李承乾的好果子吃吗?从这样想的话,或许李承乾有较为靠谱的造反理由,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太子,李承乾也不会将皇位拱手相送给弟弟李泰。笔者认为,李承乾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也读了不少年的圣贤书,期间母亲给他灌输了不少的大道理,难道他连皇位之争事情都没有理清楚吗?虽然李世民,确实对李承乾管教甚严,那也是一种宠爱的象征。毕竟李世民也有诸多亲生儿子,甚至李承乾的弟弟们,一生之中都很难见到父亲李世民几面。

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李世民不管是出征,还是在朝堂之上多次对李承乾谆谆教导。而李承乾为何要造反?和他的弟弟李泰受到宠爱有关系吗?笔者觉得,关系并不太大。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李承乾个人私欲,未能得到满足,加上受到手下奸人的挑拨。侯君集在太子李承乾造反事情上,有重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此人原本是大唐名将,他在李世民手下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再加上大唐那些公主驸马们,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暗中唆使太子李承乾逼宫造反!侯君集给太子灌输的念头就是,皇位本就是他的,使用兵变武力夺权,大不了将父亲李世民奉于太上皇,皇位始终在李家父子二人手中存续,肉烂在锅里,这根本算不得造反。心思单纯的李承乾,和这些人一拍即合。

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李承乾虽得到李世民的宠爱,但是未经历太多江湖历练,想法有些稚嫩。再加上李承乾表面可能看上去人畜无害,颇有大才,但心底里也是有些私欲。这几个人两下一合计,决定逼宫唐太宗,提前将皇位握在手中。李承乾的弟弟李泰,一直留在长安,未被分封出去,也是个祸患。李承乾基于多种方面的因素考虑,才选择进行逼宫自己的父亲。

史上最愚蠢的太子,皇位本唾手可得,可非要故弄玄机丢掉性命

​事实证明李承乾和李世民这二人,有很大的差距。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当中,得到诸多文臣猛将的辅佐。李承乾太过稚嫩,多年身处东宫,仅凭借城阳公主的驸马,还有侯君集也是难成大事。经此一役之后,李承乾虽被保住性命,但是他被李世民流放至贵阳,明眼人都清楚,李承乾与皇位从此再无半点关系。笔者认为,李承乾只要耐心的等待几年,李世民必将皇位传于他手。这位大唐鼎盛时期的太子,似乎血液里流传了,祖辈们造反的基因,最终被李治摘了桃子,真是可叹可惜呀。

参考文献:新旧唐书、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