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條東西方向、橫跨靜安和黃浦兩區的馬路,西始於延安中路高架橋下,東與黃陂北路接壤,全長大約1324米。威海路原名威海衛路,築於1901年(清光緒27年)。後來山東省“威海衛市“改為威海市,1980年,威海衛路也就隨之改名為威海路。有意味的是,威海路由西向東略呈波浪彎曲的路形在有意無意中暗合了威海這個中國東部海濱城市的“寓義”。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在1980至1990年代裡,威海路依託上海汽車集團所在,曾有上海“汽配一條街”之稱,但進入新世紀後,有關方面立意將威海路打造成“國際文化傳媒街”,威海路開始步入“轉型升級”時段。從延安西路高架下的上海展覽館起,威海路開始它漫長的“海岸線”。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走過弄口標有“林村”牌坊的新式里弄,穿過陝西北路,在威海路與陝西北路的轉角處有一個三角小花園,綠色亭子四周遍植綠色的竹子,清風徐來,風吹竹葉簌簌作響,竹葉像海浪一樣起伏。緊靠著小花園的是威海路幼兒園,而它的對面則是第二工業大學校園和上海報業集團大樓以及建於1903年的民立中學校園等。以報業集團為代表的“現代傳媒”,使這一段的威海路彷彿充滿了油墨書香味,讓人感到一種清馨的文化氣息。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2009年3月24日,“迎世博倒計時鐘”暨“威海路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導入口標識在威海路與延安中路三角地揭幕。這座倒計時鐘由一組環環相扣的齒輪組成,整體結構粗獷有力,極具藝術動感,這其實也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城市雕塑藝術作品。如今座鐘仍巍然屹立在威海路西端,為威海路帶來一種現代節奏感,預示威海路的“國際文化傳媒大道”打造方興未艾,時刻提醒人們珍惜時代和時光。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沿著威海路暢遊,馬路兩旁弄堂縱橫,房子大都帶有上海石庫門風格和新式里弄房的特點,一條條“海上舊裡”不時地夾在一片片新樓宇中間,讓人的思緒跳來跳去,浮想不斷。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如今威海路、茂名北路東西兩側還留存著老上海不多的精美弄堂,如“威海別墅”、“靜安別墅”、“廬怡”、“張家花園”……其中面積體量甚大,孔祥熙、蔡元培、於佑任、鄭小秋等名人云集的“靜安別墅”尤其引人注目。“靜安別墅”建於1932年,弄堂前通南京路西路後通威海路,主弄堂相當寬闊,200多幢整齊高大,門楣雕花,彩色窗玻璃、清水紅磚石庫門樣式的三層樓房分十幾條支弄對稱排列,巍巍壯觀卻又靜穆無言,彷彿是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王琦瑤、嚴家師母、康明遜等曠男怨女們“精雕細作、活色生香”的地方。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602弄88號曾是新上海第一任副市長盛丕華的故居;威海路549弄7號曾是主演過《金粉世家》、《狼牙山五壯士》等影片的著名電演員周芻的故居……如今雖然這些故居已經成為往事,但遇上下雨天,威海路上的老房子在潮溼的空氣中更充滿一種氳氤懷舊的氣息,它們靜靜地貯立在弄堂深處,不事張揚卻又與眾不同,很輕易地就讓人進入那些海上陳年往事之中,且久久不能釋懷。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茂名北路、威海路交叉口東南角,在周圍鱗次櫛比的高樓群中還保留著一幢老式石庫門建築。它現在的門牌號是茂名北路120弄5-9號,原門牌號是茂名北路甲秀裡318號。這就是毛澤東早期從事革命活動,來上海時間住得最長,與夫人楊開慧一起生活的舊居。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這是一幢頗為典型的兩層老式石庫門房屋,磚木結構,清水外牆,黑漆大門,銅環門扣,條石門框。二樓的廂房住著蔡和森、向警予一家,毛澤東一家則住在樓下,中間是毛澤東會客的地方。毛澤東在1924年12月因病結束了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工作,同家人一起返回家鄉湖南。毛澤東同志從1919年至1926年,先後十次來上海。當年楊開慧被捕後,他的三個兒子都曾在上海街頭流浪,其中最小的兒子毛岸龍病死在上海醫院,可見毛澤東同威海路真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現在這裡被上海市旅遊局推薦為旅遊觀光點。走進甲秀裡,清水牆邊綠竹林前是毛澤東一家四口人的青銅塑像,楊開慧懷抱著小岸青與坐在滕椅裡毛澤東逗趣,身旁有小岸英繞膝,一家人其樂融融,坐享短暫的天倫之樂。使人一踏進甲秀裡就感受到歷史偉人平易近人的風采。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上當然還有計多老式的公寓建築和花園洋房,至今都還完好無損。威海路651號就是一幢竣工於1928年混合結構合院式7層公寓。從空中看,整個公寓平面呈回字形。庭院裡花木扶疏、空氣清新,中間的花壇原來是個音樂噴泉,足見當年公寓的奢華。公寓臨街立面為深淺相間的面磚飾面,主入口飾豎向尺度高大的拱券,窗楣為白色平券裝飾。這幢公寓是由房產商孫春生以其姓的英文音譯命名的太陽公寓,如今除了有居民居住外,門口還掛有一些研究所和公司等招牌。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自2000年之後,威海路的老房老區改造步伐加快,石門一路到重慶南路一段,現代化的樓房成群成片,有上海電視臺大廈、四季大酒店等。其中中凱城市之光住宅小區、紳士大廈、浙商銀行、長生大廈、中國民生銀行大廈、上海招商局廣場等等彷彿一夜之間就在這裡疊立起來。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特別是2016年前後,以原“大中裡”為地基,一座具有當代最新商業建築風格和銷售模式的“興業太古匯”又矗立在石門一路與威海路口。為了保存此區域內的歷史建築,2010年有關部門又將本來準備拆除、具有百年曆史的“查公館”平移57米,使這幢中西風格的老建築與“興業太古匯”並駕其驅,一新一舊,讓人在瞬間就能品讀出威海路的歷史年輪。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而興業太古匯對面建於1990年代的中凱城市之光住宅區的環境佈置也讓人讚歎。“城”門口一道棕色微拱的花崗岩石牌門造型抽象現代,“城”內一幢幢米色牆面外鑲綠色窗框的高層大樓典雅高貴,“城”門兩邊全是黑色大理石飾面的兩層樓商鋪小店,如今這些小店大多變身為咖啡館和酒巴,櫥窗內陳列的商品新穎精美華麗,具有現代商業風範。街上種植著一排行道樹,每兩棵行道樹間隔一盞宮燈式的路燈,又給威海路帶來了新潮的寧靜氣息。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的東段與人民廣場南邊的武勝路、黃陂北路相接。人民廣場原來是舊上海最大的跑馬廳,武勝路過去就叫跑馬廳路,這條路至今還留有弧形跑馬道的痕跡。而當年的威海路因為緊靠著跑馬廳,所以在威海路與黃坡南路之間分散著許多馬廄。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如今威海路20號就是當年馬廄和馬廄的管理機構。這是一幢兩層的鐘樓建築,平面呈凹字形,鐘樓樓上是管理人員辦公室及騎手的宿舍,底層的兩廂分別有九個馬廄。在馬賽開始之前,馬匹先集中進行檢查,配上號衣,隨後依次拉到跑馬廳的主看臺(也就是現在的上海大劇院外)馬道上,賽後再拉回到馬廄。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如今跑馬廳已經銷聲匿跡,但是當年的馬廄卻變成了民房而保留了下來。這不能不說是威海路上的一個“奇觀”。許多人初看到這幢紅瓦綠簷黃牆的房子總以為這是什麼造型奇特的洋房,等知道這裡曾經是跑馬廳的馬廄時往往會感到難以置信,但再仔細看那比一般房屋要低的紅瓦坡頂二層樓房和頂上留有白色水泥呈穹隆狀的鐘座時,才不得不相信時間真的會改變一切!

“現代傳媒”與“跑馬廳”共存,威海路真的也是一條有獨特歷史的馬路呵。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威海路:汽配街轉型為國際文化傳媒大道卻還留跑馬廳遺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