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幫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插甸鎮紅軍希望小學,偶然和來自藝啟夢想公益機構的劉豔老師相遇。她們在學校義務做美術支教,傳遞美學教育,並向我們介紹孩子的美術作品。每個人受個人經歷或情感驅動對色彩有不同的的感覺與看法,劉豔老師能夠在鄉村教育中將“美術課與表達性藝術冶療”相結合,我聽了之後非常受觸動。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六一畫展

劉豔,生活在成都,2014年進入公益行業,最初為精智障礙群體提供藝術療愈服務。在西部地區,留守兒童是個避不開的話題,看到曾經的留守兒童成年後在城市裡的困難現狀,讓她想要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去做點什麼。她說項目啟動的第一學期特別難,是自己和同伴拿錢把項目堅持做下來的,慢慢做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夥伴參與進來,一學期比一學期好,能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認可、支持,這種感覺很好。

劉豔老師介紹,藝啟夢想通過招募和培訓長期支教的志願者在鄉村學校實施“藝啟夢想課程”來促進鄉村兒童的自我及情緒認知、自信心建立等。她們的項目點不多,但合作的學校能夠保證除六年級以外的每個班級每週有2課時的藝啟夢想課。這樣的教育幫扶是項目得以取得效果非常重要的保證。同時通過對機構的執行團隊、志願者,以及當地教師進行能力建設,提高干預的質量,給鄉村兒童提供更高質量的藝術教育課程,以最終實現讓鄉村兒童擁有自知、自信、自洽、自如、自強的人格的目標。 “扶貧先扶志”和樹立美學觀念視野,對學校教育方法質量和開闊學生視野都有啟發……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學生作品

作為招行扶貧幹部,我曾在2012年來過武定短期音樂支教,清楚武定鄉村教育最缺的就是音體美的年輕老師。公益機構以長期支教的方式介入,在某種程度上能提升武定在美育版塊的發展水平,鄉村發展,需要更多這樣對鄉村教育有獨特情懷、見解抱負、義務付出的公益機構領導者和實踐者去推動。而劉豔就是將其熱心和能力付諸實踐的一員。 2016年3月,藝啟夢想落戶武定縣插甸紅軍希望小學,2018年春季,劉豔來到光良所在的小學,彼時的他正值五年級下期,光良對劉豔說:家裡給他取這個名字是光明和善良的意思。

光良是武定縣插甸人,2019年插甸小學畢業後升入插甸中學。父母常年在家務農,從小就在家幫忙幹農活,學科成績常年居於班級末位,沉默寡言,不擅與外界溝通。

對所有老師來說:這個孩子有點像黑洞,走路總是貼著牆角,不太愛說話,偶爾說點什麼聲音大不過蚊子,遇見老師總是把頭一埋,學習成績常年在班上吊車尾,如果不是義務教育,可能連小學都撐不過。這樣的孩子,或許存在於每所山區小學,孤僻、不合群、腦子笨……可能是從入學開始就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學校老師們也會嘗試過各種方法想讓他們改變,也在努力。但現實是一個班有那麼多的孩子,精力照顧不過來。慢慢的,只要他安安全全的在學校裡待著,不搗亂不出事。就好了!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學生作品

每所山區小學,每個班級都會有光良。每一個“光良”都一樣,聽話讓他們顯得容易教,但難讀懂又使得教他的過程顯得困難重重。 第一次課程《藝術第一課S3》巡迴指導時,劉豔就注意到了他,區別於同齡孩子,光良的手是粗粗大大的,細細的彩鉛捏在手裡,稍顯違和,但是每一筆都特別認真,因為用力捏筆,指尖微微發白,當劉豔告訴他彩鉛部分的色彩用得非常棒的時候,他低著頭抿了抿嘴,握筆的手動了動,再無回應。 畫作分享的時候,站在分享位置,只能看見嘴唇動,離他最近的劉豔都聽不清他說了些什麼,有同學在旁邊說:“他說不出來的,老師。”“他不會說話,老師。”……第一次分享,最後是由劉豔站在他的身旁,鼓勵他,幫他把那些囁嚅著嘴唇說出的話大聲複述給全班同學,在分享之後,光良獲得了全班同學的鼓勵。 配合學校少年宮活動安排,藝啟夢想還開設了美術提高班,在面向全校孩子開放招募時,光良主動報了名。開明的班主任也十分支持:“晚自習他也學不進,既然他對畫畫感興趣,畫畫也是學習。說不定還能學些東西。”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學生作品

課程上,劉豔請所有的同學說說自己的家鄉,在大家的描述裡,有茂密的山林、層層的梯田、漫山花果……到了光良,他只是默默提起畫筆,按照引導用三色水彩混合出底色,在巡迴指導的時候,劉豔坐在光良的身邊,讓他儘可能地畫下自己所能想到、印象深刻的家鄉元素,每一次鼓勵或是指導,光良只是幾不可聞的“嗯”一聲。三次課後,他眼中的《樹·我的家鄉》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在課堂上,劉豔會反覆的向孩子們強調“用心傾聽,尊重他人“,其他的孩子在看到光良的作品時,真誠的表示沒想到他能畫這麼多的內容。而劉豔則從線條、構圖以及畫面中的細節處理等方面對他作品表達讚賞。她沒有泛泛的誇獎孩子“你真棒”、“你畫得真好”,而是告訴孩子你的認真老師都有看到,覺得最棒的部分在哪裡?同時也會強調:每個人對色彩的感覺、看法都不同。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學生作品

每一次光良來到學校裡的藝啟夢想之家,劉豔都會笑著大聲招呼:“光良,你來啦!”從最開始的毫無反應到微微點頭再到咧開嘴不好意思地“嗯!”每一次回應都會獲得劉豔的表揚,被表揚之後的光良腳步都顯得輕快了不少。課上,劉豔與他一起商量,要不要用他擅長的“樹”的主題,進行持續創作。劉豔希望從光良其擅長的部分著手,從他的優勢、長處進行發展,激發其內驅力。在完成第二張作品創作後,他主動告訴劉豔,自己畫的是:在迷霧中穿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因為遠方始終有一抹光亮。

和光良一起畫畫的,還有榮高,他是光良帶來藝啟夢想之家的,他向劉豔介紹:“這是他同村的夥伴,也是同班同學,能不能一起來上課?”在詢問榮高是否自己想來參加,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就讓他們共同參與。過程中,讓他們按照各自的方向進行思考與進一步創作。 如同雨水浸潤的枝條,光良慢慢不一樣了。在《我的心情地圖S3》第九次課程裡,光良將畫作放在自己的胸前,用所有同學都能聽見的聲音告訴大家:“我開心的路的顏色是綠色,它通往這裡。”“這裡就是美術教室。我最開心的就是在這裡畫畫。”這一次,所有同學的“大雨”顯得格外真誠,光良不再躲閃大家的目光,而是抬起頭向所有人綻放出了笑容。

提高班上,光良在走進教室後會主動跟所有老師打招呼,雖然聲音不大,但是在叫了“老師”後總會綻放出大大的笑容,明淨的眼神,一口白牙,燦爛得晃眼。他會自覺完成課程簽到,在存放畫作的位置拿出自己上節課未完成的作品繼續創作,或是在開始新的創作時,與劉豔討論新的主題。在嘗試用新的媒材丙烯進行DIRTY DROP(一種繪畫方法,將顏料混在一起,倒在紙上後,幫助顏料流動起來,自然的形成一些圖案,然後再用勾線筆來結合創作,讓創作更有趣味性)。光良對劉豔說:這一次,我還是用三種色彩來進行打底可以嗎?在得到可以的回應後,光良用一節課的時間創作出《樹·生長》。他說:每個人都像一棵樹一樣,總有一些能衝破濃濃的雲霧,生長到看得見藍天的地方。

六一兒童節前夕,藝啟夢想首屆校園展在學校舉行,光良共有四幅作品展出,插甸小學的老師們在看到作者名字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光良好的作品,也是其天賦的展露。老師們感嘆:“他平時回家都要幫著幹農活的,那個手就跟大人的手一樣,粗粗疙疙的。沒想到,這樣一雙手,能畫出這樣的畫。” 六一後,志願者丹丹老師為他準備了一幅畫作為禮物,這幅畫的名字叫《無語鳥》,後面寫了一句話:“你是一隻不會說話的鳥,有著許許多多想說的話,卻一個字也說不出口。但是,現在你有了畫筆,要好好的加油。” 在收到丹丹禮物的時候,光良的眼眶紅紅的,他告訴丹丹:“我一定會好好畫畫的。”於是,一堂課的時間,他畫出了《樹·秋》,他說:”我最喜歡秋天的校園,到處都是金黃的顏色。”

升入六年級,光良大多數時間都在教室裡背書、做題。班主任羅老師說:“光良這學期特別認真,很努力的在學習。”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升上初一了,光良帶著自己在中學認識的新朋友來見藝啟夢想的老師。

2019年的6月,藝啟夢想春季結項周也是光良的畢業季,他專門來到教室向劉豔等藝啟夢想的老師告別,小小男子漢不停地安慰哭鼻子的老師們。晚自習的鈴聲響起,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教室。過了一會,聽見有同學說:“他又回來了。”回頭看見光良探著半個腦袋,在教室門口,小心的看劉豔是不是已經沒有哭了!

她力量丨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光明和善良

光良畢業前和藝啟夢想老師們的合照

自2018年藝啟夢想和劉豔老師通過課程介入後,光良表現出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科成績都大幅度提高,語文從30分左右提升至畢業時的70分左右。畫作表現裡其內心的陰鬱得以釋放,變得陽光和明朗,還收穫同學的友誼。

光良還是光良,但已經是不一樣的光良! 插甸鎮紅軍希望小學高蘭珍校長說:“光良能遇見你們,是他的福氣。”其實劉豔想告訴光良的是:“遇見你,是每一位老師的福氣,因為看到了生命的堅韌與可塑性,那些發出的聲音都能產生迴響。雖然有的時候會慢一些,但生命成長的過程本就是慢慢的,慢慢長成自己的樣子就好。”

作者 王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