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農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夾哪裡比較好?

農夫也瘋狂


提到在農村吃酒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的味道最好,但是在那個時候吃酒席非常有講究,比如在這一個桌上誰應該坐在哪裡,誰應該第一個夾菜,還有就是一張桌子最多做幾個人也是有內涵的,因此如果你到我們農村來吃酒席,卻不知道這些的話就有些不太禮貌了。



記得那個時候只要誰家辦酒席,那麼全家都會來吃,畢竟在那個時候大家的生活條件都不是太好,但是隻要是來吃飯的親朋好友都會“隨禮”想必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是必須的,小時候我見過最大的隨禮有50元,最少得是5塊錢,現在不同往日了,因為現在的農村生活條件隨著惠農政策的不斷完善,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因此隨禮都是100元到200元起步。


但是今天問題中問到的“在農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夾哪裡比較好”這一點也非常重要,那麼今天我就把這種農村酒席夾菜的禮節來講一講,看完以後不要再酒席上夾錯菜了。

“農村酒席的標準以及酒席上的風俗禮節”

農村的酒席無論是從其菜品上還是口感味道上都可以說是非常美味的,而且在價格方面也很實惠,在農村一桌酒席有26道菜,其中包含葷,素,湯,每一桌的價格在270元到350元之間,不過這兩年隨著物價的上漲,現在都在400塊錢左右了。



每一桌酒席坐的人數必須要是10個人,這也是農村的一個風俗習慣,比如一桌可以坐10人就是代表著一種美好的寓意“十全十美”但是一定不會讓坐11人,一般坐在桌子靠東方向的都是長輩們,所以在我們落坐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


還有就是如果這一桌上坐的有長輩,那麼在夾菜的時候一定要等到長輩動筷之後再夾菜,我相信這一點無論在哪裡都是這樣,同時這也是咱們得傳統美德的一種體現。

“吃農村酒席,第一筷子夾哪裡比較好”

一般剛開始上菜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涼調的菜,有三盤牛肉和三盤素菜,這就六盤菜分別擺在桌子的四周,這樣做也是為了方便大家都能夠方便吃到,因此等菜上齊之後,接下來就會發筷子開始夾菜了。



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看到每個人夾的菜都是離自己最近的那一盤菜,畢竟誰也不想在動第一筷子的時候就夾離自己比較遠的菜,這也我們農村的一種習慣,也就是說在我們那裡夾菜遵循的都是“由近及遠”。


綜上所述:

在農村吃酒席還是到親朋好友家做客,都有著不同的禮節,因此我們要多學習這些好的禮節來提升自己的修養和道德。


紀錄鄉土


我老家所在地位於大西北農村河西走廊一帶,農村吃酒席這種現象也比較常見。記得小時候父親帶我去吃村裡的酒席,每次都會特別囑咐我:大人不動筷子小孩子千萬不能動筷子,我也就乖乖聽話。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個規矩逐漸破除了,現在去吃村裡的酒席,即使小孩子先動筷子夾菜,也沒有人會刻意指責。

回到題主的問題,在農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夾哪裡比較好?

我的答案是:夾最跟前的菜或者離自己比較近的菜比較好。原因如下:


一、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我們這邊農村上席的流程是這樣的:先上涼菜,再上熱菜,最後上湯,酒席中的第一筷子必定是涼菜之類的食物。由於農村的流水席沒有轉盤,放席的桌子又大,導致很多人夠不到自己想吃的菜。但是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第一筷子自然不能表現出飢不擇食的樣子,眼前擺的啥菜你就夾啥菜,方便了自己的同時也方便了別人。

二、最起碼的禮貌還是要有。

能坐在一個桌上吃酒席的,不是鄉里鄉親就是長輩熟人朋友(我們這裡最近幾年長輩和晚輩可以同桌)。就算再熟的人也要懂禮貌,剛上來的席你第一筷子就站起身子來夾自己愛吃的菜,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你這人不懂禮貌。一般都是長輩動筷子了晚輩才接著夾菜,你若直接起身夾菜,不光長輩們心裡面會笑話你,就連主人看到了也不高興。


總結:雖然現在吃酒席的規矩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該有的禮貌還是要有,在公共場合不能被別人說成是缺少教養的人,你們說我說的對不對?(圖片來自網絡,侵權速刪)


西北郭郭


我老家就是農村的,現在的酒席己經沒有那麼多的規矩了,只要你給了份子錢,那麼在酒席上,不管你怎麼夾菜多行,但在2000年以前的時候,我們這邊的酒席,還是有很多規矩的,其中就有夾菜的說法

也是大人帶小孩吃酒席時,要告訴小孩的規矩之一了,其實以前的酒席規矩,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了,其中比較關鍵的酒席規矩,就是夾菜這一條了,具體的規矩如下

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菜,在酒席剛開始的時候,應為那些菜品多是擺在圓桌上的,又因為座位的原因,導致只有少部分的菜品,是在自己座位面前的,所以等酒席開始的時候,我們夾的第一筷,必須是自己面前的菜

哪怕你面前的菜品,是你不喜歡吃的,也要先夾上一筷,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就可以夾到圓桌中間位置的菜了,不過也只能夾到圓桌中間位置的菜了,因為這裡就是一個分界線了,要是過了這個分界線的話

那麼就會給人帶來吃相不好的看法了,因為要夾到圓桌中間的菜品,就要站起來才能夾到了,要是超過了圓桌中間位置,那麼最起碼,要把身體趴在圓桌上,才可以夾到圓桌中間那邊的菜了

不過這樣一來的話,自己的形象就不好看了,也會給人帶來不懂規矩的看法了,所以參加酒席的成年人,基本沒有夾菜,夾到圓桌對面的,而參加酒席的小朋友,因為年紀還小,哪怕是跑到圓桌對面去吃菜,也沒人會說什麼的

有的人會說,為什麼不用轉盤了,這樣不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歡吃的菜了嗎,可惜在我們農村的酒席上,是見不到轉盤的,哪怕是現在的酒席上,也沒有用轉盤的,所以在農村吃酒席的時候,只能靠自己的自覺了,不要吃的太難看就好



七哥美食記


在農村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請人幫忙都會擺上酒席用來招待客人。客人在入席後,面對琳琅滿目的菜餚,該怎麼個吃法,那都是有講究的。


由於我們農村地面廣闊,各地風俗不盡相同,每個地方在吃酒席上都有不同的講究。我來說一下,我們當地在吃酒席上的一些講究吧。

在農村的酒席一般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像紅白喜事的大型流水席。第二類是小型的家庭待客酒席。

大型流水席一般客人多,席位多,少則十幾桌,多則上百桌。主人家場地寬廣的一次性把所有來賓都安排入席;場地不寬敞的,一次擺十桌或者二十桌,分批次把來賓按排入席。在來的客人中有不少人是主人家的己親或者長輩。而在坐席的時候,桌子的上席一定是主人家的長輩或己親,或者是貴賓,又或者是德高望重之人。


在吃酒席時,一般都是菜品上齊了或者上了一部分客人才動筷開吃。在動筷子時,第一筷先莢哪盤菜,都是由上座的陪客拿起筷子指向一道硬菜,請上席長者先莢菜之後,其它人才會動筷,以示對長者的尊敬。此後每上一道菜,都要先請示上席長者先嚐,請示長者過後,表示禮數已到,大家便可以開懷大吃了。

家庭待客由於客人數量少,一般都是一兩桌,來的客人大多都會遵循客隨主便的待客之道。在家庭待客中,不會上一個菜就吃一個菜,大多都是各類菜品一次上齊。這時,主客會安排坐上席,次客陪主客坐上席,主人家坐旁席招待客人。動第一筷子時,由主人家請主客先莢硬菜品嚐。主人家第一筷子指向哪盤菜,客人便莢哪盤菜吃。幾道硬菜一一嘗試之後,接下來就隨意了,想吃哪道菜就吃哪道菜。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莢哪道菜,伸筷子出去就莢哪道菜,絕對不能在這個盤子裡翻動幾下不莢菜,又去另一個盤子翻動幾下,或者是在一個盤子裡反覆翻動菜品。這種行為是對一桌子的客人不尊敬,也是自己素質低下的表現。


總之,在農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夾哪裡,應該遵循主人家的意願或者在同席其它人的指引下夾菜最好。千萬不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樣就會顯得你不夠禮貌。


鄖陽老五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第一筷頭要吃出人品

 

中國人向來把用餐當作禮儀交際場所,上禮用餐雖說是隨份子,大夥吃的都是高價飯,沒有嚴格的高低貴賤之分,席間自然也寬泛得多,沒有許多約束,但起碼的常識還是應該懂點的,要不人家會笑話的。

 

就說提問者說這個第一筷頭的事吧,一哥認為起碼要做到“三不動”,一是同桌的尊者(當官的,如鄉村幹部等)長者(輩分高的)賢者(有文化的)不動自己不能動,農村是個人情社會,鄉里鄉親,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其實開桌之前主家早有安排,你能安排在這桌證明主家也高看了你一眼、敬了你三分啊,何必心急呢,又不是早上沒喝胡辣湯豆腐腦外加大油條,嘴上的油還發明哩,咱不慌;二是不越山過海而動,筷子不夾過山菜是傳統美德,意思是越過自己面前的菜直擊對面、周圍的菜,手伸的太長不雅,也影響了別人視線,更不利於衛生,不好;三是不吃山頭菜,自己面前的菜要吃可以,但要從面朝自己的一面吃起,不要夾頂端的啊。

 

再多說兩句,不搶菜、不在盤中攪拌菜、不吮食筷子頭,不用筷子投牙,拿筷子不要靠菜太近,油筷子不沾清湯等等,筷子是國人的發明更是禮儀的傳承,知道點小知識有益於交往。正是宴席雖小藏乾坤,筷子兩根見人品,小事不小常注意,人前更是高三分。





一哥於一


如今吃個酒席講究還真多,人坐哪個位子有說法,不過這個不用你操心,人家請客的早就安排好了,題主問的伸手第一筷子夾哪裡比較好,還真讓人得仔細琢磨一下呢,這一個人家請客的可沒給你規定下,但是第一筷子夾不好可能會引起大誤會呢,今天梅花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第一筷子夾哪裡比較好”,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個理解就是把第一筷子菜夾給哪個客人比較好,第二個理解就是每個人第一筷子從盤子哪裡夾起比較好。

如果是想問第一筷子菜夾給哪個客人比較好,那這裡面的說道還真不少呢。在我們北方吃酒席的時候,白事還不太講究,如果是結婚、滿月酒等大喜事兒講究卻不少。一桌當中有兩個陪客的叫主陪和副陪,這兩個人主要是要照顧好一桌人的吃和喝,而坐在主陪的右邊和左邊的客人那就叫第一客人和第二個客人,而坐在副陪兩邊的客人叫第三客人和第四客人,而剩下的四個人就是隨便坐的,主配和副陪的任務主要要照顧好這四個人,因為他們一般都是輩分比較高的,或者比較高貴的客人,因此從禮節上講這第一筷子當然得先夾給第一客人了,然後依次夾給二、三、四客人,當然這只是在我們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反正我覺得不管夾給誰,最起碼這一桌子應該先尊重長輩和歲數大的,然後才是年輕人,如果這一桌人都是年輕人那就講究的少了。說實在的我出去吃飯,最愛坐在隨便坐的這四個人當中,不用給別人夾過來夾過去,也不用受到別人照顧,想吃什麼就悄悄的吃一點非常的自在。



如果你是想問第一筷子從盤子的哪個地方夾起,我的感覺就是從面對自己的一面夾起。在酒席桌上吃飯真的是一個大學問,在農村酒席桌上還真有這樣比較尷尬的事情,一盤菜端上來,你還沒等出筷子,有的人的筷子直接就到了盤子中間,還有的人說吃魚眼比較吉利,吃了能夠做人上人,於是魚端上桌子,有時會有幾雙筷同時去挑魚眼,梅花就經歷了這樣一件事,而且堂妹兩人爭魚眼還打起來了,當時坐在那兒,覺得跟他們沾親帶故真的是很丟人。我的意見就是菜端上來了從自己的一面夾菜吃,不要把筷子滿桌滿盤子去翻,一方面這樣吃比較衛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尊重所有的人,吃飯也得有素養。當然那種不文明的行為還是少數的。



當然一個地方一個風俗一個習慣,不管在哪裡吃飯,尊老愛幼這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敬你,吃也是一種學問,吃出文明吃出高雅,這才叫水平。


山村梅花


在農村無論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都有擺宴席招待客人的習慣,但是在農村經常見的酒席上,我們在開席的時候第一筷子夾哪道菜的哪裡比較好呢?

在農村的宴席上第一道菜一般上的都是比較容易做,或者說是一些一儲存好加工的菜餚,這樣可以先把這些菜上上來,讓客人們先吃著,來縮短後面難做的菜的做菜間隔。所以,一般第一筷子都是先夾離著自己近的菜或者是第一道上的菜,要先少夾一點嘗一下即可。

因為宴席剛開始,本來桌上的菜就不多,每個人都夾很多的話,輪不完一圈,這道菜就被吃沒了,而下道菜還沒上來,大家就會很尷尬。


一點廚房呀


以前是菜少,形成了一個規則,上一個菜先放在首席位置,坐首席的先動筷子,然後依序,我們這一代人還懂的,就是手裡拿著筷子,首席不動,我們就拿著筷子敲桌子,以後每上一個菜必先經過上首。等菜上齊了,首席拿著筷子在桌子上空劃個圈,說一聲隨便,接著就是狂風捲殘雲。那時小孩都撈不著坐席,只能眼巴巴的在一邊瞅著,看看能不能剩點湯。現在是小孩先坐下,有喜歡吃的不用筷子,直接就下手,大人們照常挺高興。


實玉1


我姥姥家在哈爾濱南崗區的一個叫“懶漢屯”的村子裡,恐怕知道這一個名子的人也沒幾個了。姥爺是菜農,那裡是菜社(人民公社)。姥爺也會講三國水滸三俠五義,但沒什麼文化。教我吃席的順序是先吃一口飯,再吃菜,只夾自己跟前的一二個的靠自己這邊的盤邊上的菜,七八分飽即可,最後再吃口飯,最後一口絕對不能是菜。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在你們家,每天吃飯時,第一筷子菜是夾給誰?這是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卻影響深遠。

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很多媽媽往往將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說:“寶貝快吃!這是媽媽特意給你做的。”爺爺奶奶也不示弱,紛紛夾菜到孫兒碗裡,“這個菜也有營養,寶寶得多吃。”遠。

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很多媽媽往往將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說:“寶貝快吃!這是媽媽特意給你做的。”爺爺奶奶也不示弱,紛紛夾菜到孫兒碗裡,“這個菜也有營養,寶寶得多吃。”

這樣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第一口菜不見得比第二口、第三口菜營養更多,卻讓孩子學會了自私,認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於是吃飯時,父母都還沒有坐到桌前,孩子已經撲上來,把喜歡的菜吃了一大半。

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社會,總有一天會碰壁。因此,過度寵愛孩子,是一種“非慈之慈”,“愛之足以害之”。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榜樣。父母若只顧疼愛孩子,而忽略了長輩,孩子學到了,長大後他也會只疼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會孝敬父母。所以,家庭生活裡的每個細節,其實都不是小節。

在如今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裡,人們戲言:“有了兒子做兒子,有了孫子做孫子。”但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要將第一筷子菜夾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樣,孩子從小學到的是尊重和孝敬長輩,將來走上社會,也會時時尊重、關心、禮讓他人,就很容易惹人喜愛,得到欣賞和重用。

《說文解字》中對“教育”是這樣解釋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子始作善也”。所以我們的家庭教育應當是一點一滴的言傳身教,一點一滴的善的薰陶。不妨向過去良好的社會風氣學習:吃飯一定要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先上桌;哪怕很餓,也要等在廚房裡的媽媽忙完坐上了桌才吃飯;父母動筷子了,孩子才可以開吃……

真正懂得愛的次序,才能營造一個和美幸福的家庭氛圍,也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