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都昌縣鳴山鄉一如其名,讓它“一鳴驚人”的不是鄱陽湖的浩浩之水,而是武山山脈的巍巍之山。鳴山其實有“大鳴山”、“小鳴山”的地域概念。“大鳴山”下有都昌縣鳴山、中館、獅山、土塘四鄉鎮;“小鳴山”下有鳴山鄉石峰、源頭、七里、馬澗四個村。陳寶灣村屬於鳴山鄉石峰村委會。“石峰”之名,源於斯地有“石峰尖”山;“寶灣”村名,源於開村始祖名中帶“寶”字,出生於明代天順七年(1463年),距今556年。所謂“灣”,狀的是地貌。村上老輩傳下句俗語“三灣搭一壠,要窮也不窮”,說的是寶灣村先前所擁有廣闊的田疇,在農耕時代村民過著富足的生活。“三灣”指小收灣、上港灣、泥灣,“一壠”指漕水壠。寶灣村被村前的門口港和村門的背口塘相括著,像山水間歡愉著的“寶娃娃”。寶灣村同周邊七八個陳姓村莊皆屬都昌陳氏十八莊中的“天井莊”。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祖祠


寶 地

寶灣民間尋道寓善的目光會投向開門見山的石峰尖上東國寺。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東國寺古鐘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新修的東國寺

東國寺的建寺年代大概在清初,起始是建在石峰尖陡峭頂部,後來往南坡大約100米遷至平緩處。東國寺原有一口鑄造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的洪鐘,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寺毀而鎮寺之鐘被移至了鳴山丁峰村學堂裡做了校鍾,爾後曾一度被竊沉於中館鎮的泥淖裡八年。後來被丁峰人復移至丁峰小學內。丁峰小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是辦過初中的,曰“紅旗中學”,其時鳴山公社境內有丁峰、九山(紅衛中學)、源頭、鳴山四所中學,鳴山中學並設有高中。當年很多學子肯定對丁峰校園裡上下課敲響的那口古鐘之聲終生難忘。這口洪鐘發出的幽遠之聲也曾響徹石峰尖人家。東國寺前的修竹叢前有兩口水井,一口之水用來洗漱、一口之水用來食飲。井的靜水中有一種寸長的小動物遊弋,樣子像蜥蜴,有人說是“蠑螈”,此物有毒,但入中藥可除溼止癢、清熱止痛。1940年代,東國寺因戰亂倒圮了,只遺留下半人高的殘垣。1950年重修過一次,又譭棄。1970年代,石峰大隊在寺廟舊址臨時搭起一間茅屋,供看護森林的農人躲避風雨。時光流轉一個甲子,2010年鳴山人氏馮春生先生牽頭投資重修東國寺,石峰周邊善男信女攀登而來虔誠膜拜,也成了一方景緻。東國寺的殿堂裡原是有副對聯:神居後殿東國寺,位列前堂是尹公。尹公指的是對東國寺的興造傾注心力的時任尹縣官,當然還有羅縣官,兩人都有塑像供後人緬懷。2010年重修時,還是讓“神”居“公”前,對聯也改成了“神居前殿為東國,位列後堂是尹公”。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寶灣村祖先像

石峰尖上東國寺有了神性,山下的寶灣村中人,還得過著凡俗的日子,時光裡的一些故事亦散發著幾分魔力。說清中的壬午年,是年大水,武山山脈的洪峰一瀉千里之勢沖刷著寶灣村。村中一幢繁盛的花屋也被衝倒,宅中老奶奶帶著她的小孫子在突至的激流中抱住了一屋柱,隨肆虐之水,衝至數里遠的七里橋。老奶奶在阻於途後爬上岸,孫子卻幼歿了。洪災過後老奶奶回到屋址,但見佔地二分許的原處被洪水衝成一個大坑,而周邊房屋雖倒但屋基仍平。族下人這才敘起這方地的前世今生來。這大宅基上造屋,原是專請過地仙看風水的。大概是主家在禮儀上怠慢了地仙,缺了德行的地仙竟起心害這戶人家乃至全村。按地仙劃定的灰線挖牆基,竟在此方平地上通了地泉,挖掘到活蹦亂跳的一窩小泥鰍。在村民詫異之時,地仙讓村人倒入石灰去醃漬泥鰍。最後只剩一條瞎了一隻眼的泥鰍,被一個信佛的婦人捧起放入了池塘放生。按民間的風水講究,泥鰍可是吉物,一條泥鰍代表村上後世會出一位顯赫之人,文治武功,祐蔭子孫。正是地仙的咒計,竟將村上後世會煌達之輩一概泯滅了。只應驗了那一條瞎了一隻眼的泥鰍,後來託生出寶灣村一位獨眼武才。那方成了坑的屋宅地,乾脆成了一口池塘,距今20多年前,也被村民填塞。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喜慶院落

這當然只是個民間傳說,寶灣村歷代人才輩出。明清時最有名望的是陳功旺,清同治年間例授六品。陳功旺精“內經”而有醫人之術;精“易經”而熟堪輿之學。在他的眼中,寶灣村背倚的山狀如駱駝,駱駝停駐斯地卸寶,如何不好?駱駝山峰的好,還在遮雲罩日的炎熱夏季帶給村民的清涼,伴著山下如月牙兒般的一灣清水,令人神清氣爽。村上小孩子在黃檀、香樟間攀援,格外地開心。倒是距寶灣村不足一里的陽斯畈陳姓人家的命運令人不勝唏噓。清時某年,村民染上瘟疫,一個個又嘔又吐,蔓延到整個村莊,一個個地速死。兩個月不到,除了搬離村莊捱了寶灣的一戶存活下來,竟致全村近百人滅絕。後來死者的掩埋都是同樣秉承“義門陳”家風的寶灣村人,用溼巾捂著口鼻而去將門板、柱間的“鼓皮”作了棺木施葬。後人才知這場瘟疫似叫“霍亂”。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丹書”秀才詩文手跡

寶 藏

  寶灣村方圓一公里有寶藏,1955年出生的退休老幹部陳細送先生多有體察。這寶藏多半指礦山資源,陳細送先生能叫得上名字的就有石灰石、煤炭、熔岩、花崗岩、石墨、稀土等。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陳細送先生畫作

  在寶灣村與灣下程村之間的黃土嶺,30多年前就有鳴山籍老闆在此開挖煤礦,挖出來的煤可直接燃燒,只是燃燒值不高而廢置。1986年“多種經營”紅火一時,有寶灣村民在當地拉著一車石頭往湖口縣石灰窯,也能燒出砌牆的石灰來,可見當地有石灰石。陳細送年少時讀書家裡窮,買個筆墨都拮据,從小愛好練字的他在石峰尖南坡石坎扒一塊薄餅乾似的墨石,在硯池裡磨了,用毛筆蘸著寫字會留下墨痕,只是痕跡不濃,陳細送斷定,這就是石墨。石峰尖半山腰有塊兩畝大的石面,走近細看,是一簇簇直徑不到一釐米的赤褐色的小石塊,也有雞蛋樣大的,高高低低不規則地嵌入大石頭上。十餘年前陳細送約了都昌“玩石協會”韓禮賢、餘光華等六人,帶著鑿錘上了石峰尖。“玩石者”給出的一致結論是,此後為瑪瑙石,只是質地偏低,不及上品。陳細送在後來推介家鄉旅遊線路時,將此處命名為“瑪瑙崖”。石峰尖不只有瑪瑙石,還有更珍貴的水晶石。水晶狀六面體,大的有玻璃彈珠一樣大,小的米粒大,甚至微小到粟米粒狀,附著在母石上。先前生產隊年代村民入灶弄炊全靠山上的柴火,所以山上砍斫得時有禿光,身在此山中的石狀便一覽無餘。現在家中留守的人家大多靠電、靠液化氣弄炊,山上的植被好起來了,奇石怪巖隱於柴叢中難覓,上山的路徑也被豐茂遮蔽難攀,石塊在沉睡的山體一片歲月靜好的模樣。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村民傳承家訓家風

  寶灣村周邊的礦藏在亙古的靜好中,也是被人撩起過面紗的。石峰山麓有一個當地人叫“新坑”處,坑十丈深、五丈口面寬,清末民初年間挖的。在馬車嶺也有數個小坑,二米許深、一米許闊,先前小孩子在山上放牛一不小心還會摔進坑裡。也有依巖面鑿的壁洞,能藏得了人,一個叫“百花洞”、一個叫“毛狗洞”。百花洞裡有故事,說是當地的孫姓女子名“百花”,為抗婚而躲在此洞中生活了大半年。“毛狗”便是鄉下人眼中的野狗,村上的孩童常到村後駱駝峰中的此洞探險,玩“毛狗拖雞”的遊戲。陳細送先生推測,這些坑呀、洞呀就是舊時村民探挖礦藏留下的手筆。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石峰尖

  石峰尖下不只有奇石,還有石泉。在石峰尖主峰東南一里處的山腳下,有八米見方、四米許深的泉池,當地人叫“龍潭”。龍潭裡一年四季清溪從潭口溢出,潭內總是綠水盈盈。上世紀七十年代某年大旱,生產隊在龍潭架起柴油抽水機,並引作好了二里的溝渠,將潭內的水抽流到農田裡灌溉。抽了兩天兩晚,深潭裡的水是下降了兩米,可社員都沒看見一滴水流入農田。汩汩泉水只在200米處細流,有長輩說是泉眼無聲細流回潭內了。村民將潭內橫七豎八不知何故何時何名的樹木吊上來,鋸了五、六方木板分給各戶。過了數日,潭仍是滿潭,真的有龍王引水似的。這樣的龍潭在石峰尖往北一公里的郭家山村後也有,抽水抗旱時便驚起潭壁上的蝙蝠撲撲地飛。寶灣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水利灌溉條件大為改善,村前有引大港水庫之水至獅山長壠水庫的百里渠道,村後有引百里渠道之水入七里橋、入上收灣的七灣渠道。寶灣村周邊山上有珍禽異獸,山麂、豪豬、麻兔、竹雞一應俱全。山上植物也多種多樣。各呈其彩。有野生名貴中藥材細辛、麥冬、烏藥等,有野果櫻桃、小山梨、藍莓等。有一種生長在枯枝上的野生蘑菇叫“八擔柴”,味道是鮮美極了,只是要燒八擔柴方才可熟食入口。當年入山抗婚的美女孫百花,是靠了石峰尖這百草園似的野果度了半年日子嗎?想起這些,讓人覺得寶灣村的寶藏有了靈性。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陳思宇(右二)在家鄉(網絡圖)

  浩蕩東風新時代,石峰尖下寶灣村在譜寫新的山水詩篇。脫貧攻堅惠民生,整莊整治成亮點。2017年12月28日,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毛偉明一行來到寶灣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對村中秀美環境給予讚賞。寶灣村的陳細送先生曾任鳴山鄉人大主席團主席,是省美術家協會、省書法家協會、省工藝美術學會、中國烙畫研究會會員。陳細送2010年創作的烙畫“鄱湖風情繫列之牛”在全國工藝美術大賽中獲三等獎,填補了江西烙畫藝術的空白。他近年來專攻國畫創作,畫風追慕北方山水的雄渾。其女陳群芳、陳丁丁分別是天津美術家協會、江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從寶灣走出去的陳思宇畢業於南昌大學,現任職於浙江農林大學,被聘為浙江龍泉市市長助理,為當地竹木產業轉型升級俯身基層,添彩人生。作為浙江農林大學派駐龍泉市八都鎮的科技特派員,五年付出成績斐然,2019年10月榮獲全國表彰。青年才俊陳強揚創業風帆,在證券業身手不凡。寶灣村現有村民220餘人,他們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招“寶”奮進。

都昌縣鳴山鄉陳寶灣村:石峰尖下

俯瞰寶灣(網絡圖)

寶灣村人傑、地靈,物豐、民淳,是為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