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蘆淞區:向“大數據”借力,讓“微腐敗”顯形

“巡察組的同志,我是白關村的周XX。我要反映我們村的村幹部幫他親戚違規領取水庫移民後扶資金,你們一定要查清楚”。這是今年5月株洲市蘆淞區區委第一巡察組巡察白關鎮時,白關村村民打來的舉報電話。

“老鄉您別急,慢慢地把事情說清楚……”巡察組的小週一邊安慰電話那頭的村民,一邊仔細記錄反映的問題。

這是巡察組第一次接到水庫移民後扶資金問題反映。為了搞清楚該項資金的來龍去脈,巡察組的同志當即聯繫了區農業農村局。經瞭解,“水庫移民後扶資金”是對因建設水庫而遷移的群眾給予的資金補助政策。由於蘆淞區屬於城區,因此該項資金涉及面非常小,受到的關注自然就少,在以往的資金審查中難發現、易遺漏。目前該項資金的管理模式是由村(組)負責上報水庫移民生存信息,然後由區財政直接將資金劃撥到村民個人賬戶。在上報移民信息的監管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容易讓有心人“渾水摸魚”。

為核實情況,巡察組分成兩個小組,到白關鎮涉及該項資金的12個村開展調查,瞭解情況、尋找證據。

最初的調查並不順利。“外出務工了,去哪了我也不清楚,你們去問其他人吧”,有些村民覺得事不關己,冒領的又不是自己的錢,何必去得罪人呢,所以對巡察組的問詢大多敷衍了事。

不能確定移民生存信息,便無法揪出其中貓膩。調查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局。如何破解?“我們是否可以利用現有的“大數據”,將人員的社保醫保等信息進行整理再一一核對?”巡察組的小周提出了一個建議。隨即巡察組到區直各部門查詢該鎮的計生全員人口數據、紀委監委的互聯網+監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系統數據,然後逐一進行比對,對可疑數據進行再次走訪調查,真相慢慢的浮出了水面。

經初步調查,暫發現有30餘名死亡人員持續領取“水庫移民後扶資金”,最長達8年之久,涉及12個村,金額6萬餘元。10餘名村(組)幹部在水庫移民後扶資金審核發放中存在失職、優親厚友等行為。目前蘆淞區紀委監委正在對相關問題線索進行調查初核。

借力“大數據”,能精準有效發現問題,讓一些潛藏在群眾身邊難以被發現的“微腐敗”顯出原形,成為開展巡察和紀檢監察工作的一把新“利劍”。(蘆淞區紀委監委 龍石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