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學者:所謂“臺北法案”只是缺乏實際意義的政治炒作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路梅)針對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多位大陸知名學者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表示,所謂“臺北法案”沒有任何國際法理依據,也沒有任何國內約束力,只是缺乏實際意義的政治炒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指出,近年來,美國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全方位對中國施加壓力。美國國會一些“吃反華飯”的人,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斷炒作涉臺話題企圖引起輿論關注。蔡英文上臺後在兩岸政策上做出調整,完全投靠美國。這些因素促使美國國會近年出臺多個涉臺法案,但這些“法案”沒有任何國際法理依據,也沒有對外約束力,只是一時政治炒作。

滕建群認為,蔡英文上臺後,很多臺灣所謂“邦交國”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這種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美國反華議員則將其視為炒作議題操弄,藉助新冠肺炎疫情和臺灣島內局勢變化,趁機給自己增加政治籌碼。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張華分析,所謂“臺北法案”的危害性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將臺灣的涉外關係嵌入美國對外政策;二是要求美國政府主動跟中國政府談臺灣的國際參與問題;三是用詞暗藏玄機,美臺“官方外交關係”“蔡英文總統”等措辭充滿主權意涵,表現了對“臺獨”的支持;四是增加了撥款委員會和程序委員會,而不止於以往的外交委員會,可對美國行政部門造成較大壓力。

他同時指出,此案並不代表美國會全力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一是即使法案最終通過,該案也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都要提交執行情況報告,但美國行政部門會否執行,在多大層面上執行,還要看中美關係發展狀況;二是議案的很多用詞有非常強的模糊性,比如第五條要求美國政府要對強化或“傷害”與臺灣關係的國家進行獎懲,但有限定詞,即“視情況”“符合美國利益”等。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指出,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由於兩岸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在中美競爭中,蔡當局認為有機可乘,配合美國圍堵打壓大陸以換取美國對其支持;美國也趁機拉攏,讓臺灣心甘情願服從美國戰略佈局。雙方各有所圖,相互利用。美臺頻繁互動,不斷擠壓和挑戰一箇中國政策的實質性空間,將對兩岸關係造成越來越大的負面衝擊,甚至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危機。

信強表示,認為中國大陸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無暇顧及其他,是美國及蔡英文當局對形勢的誤判。不斷挑戰大陸的底線,將進一步削弱已然脆弱的兩岸政治互信,也必將對兩岸經貿交流、人員往來產生消極影響。這對臺灣經濟和民生極為不利,犧牲的是臺灣民眾的福祉。

滕建群指出,所謂“臺北法案”是美國少數議員提出來的,並不代表美國對華政策發生質的變化,也不是美國要和臺灣發展所謂邦交關係、幫助臺灣在國際上拓展外交空間。這只是中美關係長期發展中的一絲浪花,不會影響中美兩國關係的基本走向。(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