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讀的第一本書的名字是什麼?有什麼感想?

常在娘娘美文分享創作


多年前在老師那裡偶然看到一本書,是餘華的(活著)書裡的內容讓我感到震驚。當時不是很理解書中的內容,如今步入社會才慢慢有所體會。在特殊的情況下所遇到特殊的事件並非常事,在當時特殊時期普遍存在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無論何時、人為因素導致的突發事件基本是接二連三,所謂禍不單行。周圍環境會影響人物的思維方式,認知缺失者會造成不良行為,是自身陷入困境,無法自拔。堅定不移的信念往往會起到正面作用,當然也會受到一些影響,最起碼不會那麼糟糕。當今社會也是如此,缺乏認知能力的人比比皆是,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擁有良好的生活態度十分重要。不能過於追求物質生活,也不可過於攀比。


無為215473433


您的問題非常有趣。由於年代的關係,我小時候能見到的讀物很少,大多都是革命書刊。記得我讀的第一本書的名字叫《高玉寶》。

現在年輕人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不太多了,但那個時候可是一本暢銷書。作者的名字也是高玉寶,這是他的自傳體小說。電影製片廠還根據書裡面的故事製作了一部動畫片,名字叫《半夜雞叫》,那個周扒皮的故事於是也傳遍了大江南北,那是一代人的記憶。

下面我就說說我讀這本書的感想。

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成長的環境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社會大背景下。因為《半夜雞叫》的故事,讓兒時的我知道了作者高玉寶,而且把他視為心目中的英雄。作為一個只念過一個月書的人,能寫出如此膾炙人口的作品,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個機緣,我借到了《高玉寶》這本書,但說句實話,書中的內容我已經記不得太清楚了,腦子裡反反覆覆縈繞的還是周扒皮的故事。作為小時的自己,既痛恨地主的殘酷剝削,也為長工們勇於鬥爭的精神和聰明智慧所鼓舞。

伴隨時間的推移,高玉寶的名字逐漸被我淡忘了。

十三屆三中全會之後,身邊的讀物逐漸多了起來,傳統故事、評書、各式各樣的藝術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起來。

長大後,自己創業,從國營企業下海,自己開公司做老闆。有一次,天矇矇亮,我開車去接兩個同事和我一起出差。

車子開在公路上,看到東方的魚肚白,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天將曉,莫道君行早”。

忽然間,腦海間莫名想起了周扒皮的故事,自己還在暗忖:這麼早,就帶著兩個弟兄出門趕路了,我是不是也是周扒皮啊?

十幾年又過去了,偶爾一次看到了一篇文章,好像是紀實文學類作品吧,還原真實的周扒皮,文章仔細闡述了周扒皮的原型人物周富春的事情。

心中沒有過多的漣漪,文學作品來源生活,不一定就是真的生活。

直到去年,偶然他看見一則新聞,作者高玉寶去世了。

無論是周富春,還是高玉寶,都是歷史滄流中的一顆水花,隨長河滾滾而去。

高玉寶的書仍在,但高玉寶與周扒皮已經很少人去提了。倒是一個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唐僧被無數人改編成了無數個版本。

一些感慨,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維摩居主人


看到這題目,不禁一呆,再不禁苦笑。

我看的第一本書?第一本無疑是我8歲讀二年級了才看見的語文書。那是一本只有漢字、沒有插圖、沒有拼音,簡樸得無法想象的書。但它是我人生見過的真正叫書的東西。

也許大家奇怪,讀二年級了怎麼才看見書?那是文革才剛剛結束的歷史時期,一年級我老師手上也才一個自己編寫的本子。下面排排坐的同學,不要說書,大概就剩下人了。每天跟著老師空喊白唸了一年,寫字也是大地為紙、木棍為筆。這一切是沒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無法想象的。

現在在國內,有不少人懷念那個時代,說那時的國家多麼公正,工作人員多麼大公無私,大有要回去那個時代的追切。看了不禁一聲嘆息,哎!才吃了二碗飽飯,又想過苦日子。

那個時代人人沒吃飽過,人人都破衣爛衫,當然公平,大家都窮光蛋,沒誰瞧不起誰。但你真的想過這種衣食無著的生活麼?恐怕是否定的,只不過把自己現在的失落視為社會的不公,又希望有過去的清廉。

歷史永遠不會回頭,現在即使有一百個不好也比過去好,這是事實。我們唯有總結歷史、面向未來才行。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富足,也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還是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埋頭苦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吧!

注:我不是馬屁黨,前幾天我還在人民網、新民網論壇大唱反調。為什麼這樣做?因為我愛這個國家,我希望它更好!



我欲隨波不逐流


我小時候接觸的第一本書是《西遊記》,當時是拿來當神話故事書讀的,由於情節生動,給年少的我孩童時期帶來了莫大的樂趣 現在想想,唐僧師徒經歷了的那種種磨難,但他們毫不退縮,堅韌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對我觸動很深。未來的歲月裡,我們每一個人必須需向唐僧師徒四人學習,發揚堅韌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一往無前地奮勇邁進! 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會取到真經。這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就象小嬰兒學走路,即使摔倒了也不要害怕,爬起來繼續向前走,最終才能達到目的。 雖然是孩童時期就接觸的中國古典名著,但現在讀起來一樣發人深省,因此,我也向小朋友們推薦這本古典名著《西遊記》。




老樂新視界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本書應該是《一個人的朝聖》

在高三放假,期間開始到大一上半學期結束,看完。

其實可能是環境也可能是我自己,從小就沒有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只是零零散散的接受一些好句子,以為自己還算個文青,可其實,你是純粹的偽文青。

最近偽文青也要慢慢改變,讀完《一個人的朝聖》,感覺有好多好美的句子也可能是我讀書少,但還是感覺是一本不錯的書籍。

摘抄一句:事物並不總以消失的方式終結,也不總是以突然出現的方式開始。你以為會有一個時間說再見,但人們往往在你回過神來之前消失。

感覺心靈是多多少少淨化了一點,雖然還是浮躁,沒法靜心做事。但還是可以多多少少買書,讀書了。



偽文青路人王


第一: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七八十年代,甚至可能第一本書就是語文課本或者數學課本,因為那時候很多人還沒有其它很多書籍。

第二:隨著國家的強大,社會的進步,幼兒園的普及,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就可以看連環畫,小人畫等等。

第三: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讀過書,連一個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第四:所以問題應該具體點,比如,你讀第一本課外讀物是什麼?


小智隨拍


《穆斯林的葬禮》著眼於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衝突,通過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兩代人,在特殊歷史時期跨越六十年間的興衰,在國內和國外兩個環境裡的愛恨情仇,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家筆觸細膩,真情流露,娓娓流出,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玉的世界,一個是月的世界,用穿插和遞進的筆法,寫下了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作品,為我們展示了穆斯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人生歷程,描繪了中華人民在人生的舞臺上,輪流演出的悲喜交加的生活大戲,體現了他們生生不息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律政雅苑


《魯濱孫漂流記》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有著很多的困難險阻,也有許多磨難與坎坷會阻擋自己的腳步,使自己不能前進,如果永不放棄任何事物都會被你自己征服。

古人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怒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不知不覺中,眼前突然出現一片汪洋大海,遠處有一座孤僻的小島,在靜靜的小島中,只有鳥兒在歌唱,山羊在奔翔,樹木在生長,花兒在吐露著芬芳。漸漸地,波濤洶湧地海面上,出現了一葉扁舟,划行著,狂風把他的船掀翻,只有他一個人漂流到這座荒蕪人煙的小島上。

這個撐舵之人就是聽過作家笛福筆下的《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

他一個人在這僻靜小島上頑強生活,有一種聲音一直在腦海裡不停地迴盪著:“放棄吧,這樣生活著有什麼意義?不會有人來救你的。”但堅持的信念很快打敗了這種想法。魯濱遜堅持著,將面臨的困難一個個消滅,最後終於得到了回到文明社會的機會。

其實,我們也應該這樣,遇到坎坷,應該去克服,永不放棄,這樣,興許會使自己變得更堅強更勇敢。永不放棄,堅持不懈,這樣才能獲得光明獲得成功。

相信我吧,堅持到底,奮鬥到底,只要如此,勝利才會屬於你的。因為,堅持到底,奮鬥一生的寶葫蘆,他會幫助你走過一生的。

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從小就喜歡探險的英國人魯賓遜在航海探險的過程中從一個少年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探險家,在多年的航海探險中經歷人生中的最艱難、寂寞、無助的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的荒島生活,最後成功回到家鄉的故事。

魯賓遜在一次航海的征途中遭遇了大風暴,船沉了,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人都遇難了,魯賓遜被海水衝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島嶼有幸活了下來,與他相依為命的夥伴是船上倖存的一隻小狗。他靠從穿上帶的一點僅有的生活用品開始了他艱辛而漫長的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的荒島生活。魯賓遜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荒島上蓋起了房子,種糧食,打獵,飼養家畜,他學會了怎樣烤麵包,縫帽子和衣服。由於魯賓遜在流落荒島前有著非常豐富的航海經歷,這些經歷都為他打下了生活的基礎,鑄就了他堅強不屈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信心。

魯賓遜的遭遇讓我懂得了什麼是開拓進取,也從他那裡獲得了挑戰自然的信心。他在被海盜抓走的時候都沒有絕望洩氣,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敢逃了出來。

魯賓遜遇到最大的困難對他來說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寂寞了,在荒島上沒有人和他說話,沒有人可以在他生病的時候照顧他。但是魯賓遜絲毫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仍然執著頑強的生活著,雖然艱難但是樂觀。

魯賓遜還很善良又有同情心,他幫助了差點被野人殺死的土著人,用真誠打動了這個土著人並和他成為了朋友,還為他起了一個名字叫‘星期五’。

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魯賓遜終於被一艘路過荒島的船救走了,回到了他闊別已久日夜思念的家鄉。

這本書的故事非常驚險刺激。

在我的眼裡魯賓遜是水手、航海探險家,他用冷靜理智的思維面對危險,用百折不撓的意志戰勝困難,在沒有任何人類文明的荒島上,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魯賓遜更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遜懷著雲遊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

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鬥勇。

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著。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

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雖然,我是個男生,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總是扶著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家人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看著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象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

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

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有去珍惜,甚至還有人會去輕生,多麼愚昧的舉動啊.想想魯濱遜,他為了生存下來,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而對於那些人們,我不知他們領悟到了什麼.生活中是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這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應該去挖掘去體會,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

我崇尚著我的生活,儘管它很普通.我熱愛生活,我要用我笨拙的筆去畫,畫出一張最美的生活!


一片葉子的故事


我真正讀的第一夲書是小說,就是《三國演義》,從圖文並茂的連環冊到成套的《三國演義》,從曹操戰官渡奪糧倉打敗袁紹,實行軍屯田制到赤壁之戰被孫劉聯軍火燒連營,記憶比較深,巜三國演義》中的許多人物像釘子一樣銘記在心中,如神化了的孔明、正統化的劉備劉皇叔、還有生仔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後來出來工作在單位與人交往有些問題想不通,回到老家,父親提醒,應縱橫、圓滑,多看《三國演義》。後來,買了夲陳壽著的《三國志》白文本,對比研讀了更加深了理解,諸葛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故魯迅先生曾有"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之論。時至今日,感觸良多。




羽落滄海


統編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當時的感覺記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