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民辛苦一整年種的蘋果,卻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怎麼辦?

愛生活愛美食的凡哥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從題主對於問題的具體描述來看,確實對此感觸非常深,種植蘋果賺不到錢,這是不爭的事實。風調雨順的年代果農僅僅能掙個辛苦錢,如果遭遇惡劣天氣,比如倒春寒、冰雹、乾旱等,甚至連本錢都沒有了。那應該怎麼辦呢?衛農作為果農也想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討。

一是學習新技術,提高管理水平。什麼時間都是幼果價高不愁賣,所以要想方設法生產出優質蘋果來才行。如果同村別人能賺錢你卻不賺錢,但力卻也沒少出,就是你做務管理不得法,導致蘋果質量不好。因此你就要努力學習新的蘋果做務技術,精細規範化的做務才行,要幹就下決心幹好。蘋果做務是個系統工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只有做到了規範化做務,精細化管理,才會提高收益的。



二是更新換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以優質的新品種蘋果吸引消費者。在積極學習新技術的同時,也要隨時注意市場的新動向,根據自己果園的具體情況,逐步選擇新品種更新換代。紅富士蘋果有許多優勢,目前是蘋果市場的主要品牌。在此基礎上研發的新品種也越來越多,例如像:秦蜜、蜜脆、煙富系列等。可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分步來更新換代,以高質量的新品種蘋果贏得市場。

三是跟上形勢發展,多渠道多方式銷。在提高蘋果質量的基礎上,還要在銷售上多想辦法。目前對於大多數果農來說,還不具備多方銷售的能力,所以要抓住當地銷售市場,這個主要銷售渠道不放鬆,積極順價銷售,不囤積居奇,必定錢裝在口袋才是錢。在此基礎上也可以採取網絡平臺直播進行銷售,聯繫電商進行銷售,或者發動子女,採取微信朋友圈的方式進行銷售,從而達到提高收益的目的。



總之,衛農認為,種植蘋果想提高收益,作為果農來說,就要學習新技術,提高管理水平,精細化規範做務,種出高質量的優質蘋果,還要重視更新銷售方式,採取多渠道進行銷售才行。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我就是種蘋果的果農,我也曾經遇到過辛苦一年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的情況,相信這種情況很多果農都遇到過,這也是很多果農放棄種植蘋果外出打工的一個主要原因。

種植蘋果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氣候,在蘋果的生長期遇到了惡劣天氣,往往就會給全年的收成帶來巨大損失,嚴重者甚至能血本無歸,例如今年我們膠東這裡持續的乾旱對蘋果造成的影響,自然災害我們往往是無法避免的,這也正是做農業的無奈之處。

再就是管理上的問題,同樣種蘋果,同樣的氣候條件,有的人種出的蘋果品質好,價格高,而有的人到賣蘋果的時候大部分只能賣殘果,收入的差距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我們要想種蘋果能賺錢,在排除天氣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管理,種出好的蘋果才能賣上好的價格,現在種植蘋果最關鍵的就是質量,有了好的質量,才能買上好的價格。

要想種出好蘋果,管理很重要,現在我們對蘋果樹的管理大部分還是停留在只追求數量的基礎上,質量上不去,數量再多也不會有好的效益,只有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增加數量才是可取之道,但是很多果農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

所以,我認為,作為果農,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提升果品品質上下功夫,要不然,勢必會被市場淘汰。

我是農夫七哥,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留言指正。每天農技分享,歡迎點贊、轉發、關

農夫七哥


辛苦一整年種蘋果,卻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反映出農民種果樹的艱辛,令人心酸。我家裡也種過果樹,只有二十幾棵,純粹是為了自己吃,但就這幾分地的果樹,耗費了家中兩個老人全部的時間。種果樹的辛苦是無以言表的,只有種過的人才能體會。種果樹,活多纏手,一年到頭,難得空閒。其中打藥除草,總是要在最熱的時候進行,密不透風的果園裡,防護不好都有可能中毒中暑。

像今年的蘋果,本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情,農民抗旱一直從春天持續到秋天,成本不用說,其中的辛苦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用拖拉機拉水,在山間小路推水,最後沒水了,半夜出去等水接水。但是,現實就是這樣,辛苦並不一定換來好收成,天氣因素,價格因素等都可能影響到收成。

遇到天災,比如霜凍冰雹,成本收不回來不說,還有可能賠錢。遇到蘋果價格低迷也是如此,所以,種植的風險比較大,農民一定要放鬆心態。

在我們國家,基本面就是如此,種地掙錢很難,這是由於國情造成的,一定別夢想著種樹掙大錢,這樣的機遇很少,只要能比種糧合算就該滿足了。如果種地能掙大錢,估計全國的農民都不會如此清貧了。

春種秋收,為的是一份收穫。可是遇到連成本都沒掙回來,也要學著增加點夢想。生活如此,終究有些事情不是個人拼搏就能改變的。但同時,依然還是要總結規律,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技術,提高果品的質量爭取賣個好價錢,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市場,天下雨,娘嫁人,隨他們去吧。朋友們,您說呢?


流水無聲


這個問題提問的非常好,現在蘋果種植確實賺不到多少錢,這個只有果農自己明白,現在我國蘋果種植面積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在不受自然氣候的影響下,產量嚴重過剩。



現在果農賺不賺錢

  • 作為一個果農我深有感受,現在蘋果種植除去自己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不算,其它農藥、肥料、套袋、入庫、紙箱、澆水等成本,大約在1.5元左右,通俗來說,蘋果出售價格如果低於1.5元就是完全虧錢的,果農一年就是白乾。



  • 其實,種植蘋果賺不賺,在看出售價格的同時,還要看其產量和品質,只有價格沒有產量也是白費勁,有了產量沒有品質同樣也是白忙活,所以說種植蘋果要想賺到大錢,可能性不大,因為受天氣影響太大了,不過賺個養家餬口的錢還是可以的。
  • 這時肯定有人問,去年蘋果價格這麼好能不賺錢嗎,熟不知,去年蘋果受氣候影響沒有產量,何況果農賣的價格並不高,很多果農非但沒有賺到錢,還處於虧損狀態,再說說前幾年吧,連續三四年蘋果價格低迷,多數果農都是處於虧損狀態,我們這裡有很多果農就連庫費都賣不出來,造成大量砍伐蘋果樹種植桃樹,結果今年桃子又不值錢。



至於說解決辦法,

首先,就是控制種植面積,提高蘋果品質和產量,加強果園管理,生長出高品質的蘋果,提高其價值。

其次,在保證原有的銷售模式的前提下,不斷開發新的銷售模式,擴展銷售渠道,從而增加果農的收益。

第三,調整種植結構,種植品種多元化,以及在政府的協同下,發展一品一鎮或一縣一品的策略,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其產生品牌效應。

第四,發展生態循環種植,例如現在在果園裡養殖金蟬,種植合適的中草藥等輔助措施,增強果農收益,其效果還是不錯的。



現在還多行業都不好乾,都是賠錢賺吆喝,蘋果種植也是這樣的,所以種植望慎重,不可盲目種植,對於發展種植高品質的蘋果,市場前景還是不錯的。

以上為果農果緣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果農果緣


作為一名煙臺的小果農,對這個問題也深有感觸,賺不了太多錢這個對普通的果農來說是不爭的事實,畢竟不管蘋果價格被炒的多高,利潤都被中間商賺走了,農民賺的都是辛苦錢,但說到連成本收不回來這個情況也是會有的,一般情況是在遇到天災人禍的狀況下,再或者就是果農種植技術不夠科學有效。那麼如果真得賺不到錢該怎麼辦呢?小農有以下幾點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1.提高果園的管理水平,先撇開其他因素,如果在同等條件下種蘋果別人賺錢而你不賺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產不出優質的蘋果,賣不上好的價錢,所以才會不賺錢甚至是虧本,因此果農需要不斷地學習蘋果的種植技術,從剪枝、喂肥、授粉、疏果、套袋、噴灑農藥、摘袋、上色、採摘等每一個細節上著手,只有做到了系統的管理才會收穫到優質的蘋果。

2.抓住消費者的胃口,選擇新品種,在蘋果的品種選擇上也是制約能否賺錢的重要因素,紅富士現在是蘋果市場上的主力軍,但是越來越多的新型品種上市,例如現在的煙富8號,未來這些新品種一定會佔的更大的市場空間,但是蘋果樹結果週期較長一般需要3~4年。

3.從銷售模式上下功夫,如果是因為蘋果的收購價格導致的虧損,那麼果農可以適當的通過囤蘋果或者是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等方式來提高銷售價格,從而達到達到盈利的目的。

最後,小果農認為,單純的種植蘋果風險不大,但收益不大且容易受到氣候的影響,現代果農只有走系統種植的模式才能夠有所發展,得到更多的收益。



體育小野人


關於果農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蘋果,確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怎麼辦?這個問題問的太實際了。因為農民種了一輩子糧食到老了還是窮,也沒有走向幸福生活的路。農民也想富裕,也想過上好的生活,有好多農民就改變了種植結構,開始種植水果想走向致富的道路,可是農民走上的還是血本無歸的賠錢路。

我有一個侄子,在2013年看到了當時的核挑市場行情不錯,就流轉了十幾畝土地種上了核桃樹,前四五年基本是無任何收入,全是投資,在近兩年雖然核桃大結果了,可是現在的核桃市場不景氣,比起前幾年價格相差好幾倍,什至連一年的投資都難收回來,今年他算下來連買核桃樹苗,和建圍牆,和流轉費用損失近二十多萬。現在己經失去了種核桃發家的夢想,準備棄果搞養豬。就象我地現在上百畝的核桃園到處都是,你說核桃會還有好的行情嗎?所以他選擇了棄果搞養豬,因為現在養豬是國家正在起步的好項目,近幾年是有利益可賺的,比種果樹可靠,所以他現在又選擇了棄果養豬,到底能不能有個好的收入,現在還是個大迷團。



純正農家蜂蜜


您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任何關於三農、農村和農村生活趣事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多多交流。

對於果農而言,辛苦一年種植的蘋果卻連成本都賺不到,確實還是很心酸的,畢竟辛苦了這樣一整年的時間,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像是種植果樹這樣的情況,尤其是當下的農村,由於農民朋友他們在種植果樹的時候,一些技術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太懂得的,所以單從這些蘋果果蔬護的管理方面來說,確實還是存在著很多的瑕疵的。

其二,因為這些果樹在種植完之後,不僅是需要前期的成本就購買蘋果果樹苗,這樣看來就是一筆很大的花銷,並且像是澆水施肥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情況等等,這都是需要這些果農進行精心的管理的。所以也不能夠在每一個環節的管理上有所疏忽。

最後,因為確實今年也是遇上了雨水天氣,所以才使得今年的蘋果在成熟期間確實受到了這些雨水天氣的衝擊,並且這也是對於很多地方的果樹種植有所影響,而不僅僅是蘋果,這也是對於蘋果果樹拿到市場上去賣的時候賣不到一個好價錢,所以果農在管理這些果樹的技術方面也是需要提高的。因此這樣看來蘋果確實受到這樣的自然災害的天氣的影響,使得這樣一年種植的果樹沒有成本的迴歸。


以上是我對於農村這一問題的回答,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哦~


姑蘇城南


我是三農領域創始人楚楚他爸。

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單單是種植業,養殖業也是一樣。主要是產銷不對等。雖然是網絡時代了,但是很多想吃的人買不到性價比高的水果。賣的人也拿不到質優價廉的水果。沒有行業的標準。拿櫻桃為例,我們拿水果到市場上賣不到好的價格,反過來販子來到院子我們又不想低價賣出去。

其實很多原因還是出現在我們種植的人,沒有大量的勞動力將產品進行分級。

去年我園子裡的櫻桃產能大概是12萬斤,因為櫻桃的摘果週期比較短,必須在短時間內將果摘下。櫻桃摘果時間比較集中,周邊都是同一時間下果,勞動力人手嚴重不足。所以,我們只能按統果跟收購的人進行結算,他們自己帶人將水果進行分檔,大小篩選。我們批發的統果是11元,他們將果分為2-3檔,好的賣18,中等的賣15,最差的賣10元。

其實他們也不願意自己帶人來進行分選,因為每天他們都要往外地發1萬斤左右的櫻桃。但是確實在櫻桃園裡不能直接拿分好的櫻桃,只能是自己帶人進行篩選。

其實嚴格來說,我們作為供貨商,應該在院子裡就將櫻桃分好,販子想要什麼標準,直接根據他的需求裝車就可以了,但是實在是農村的勞動力有限。我們園子裡平均年齡在55歲以上,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大批量的篩選。

設備化很難實現,第一是設備造價高,第二,產能有限,介於用不用設備之間。第三,櫻桃品種特性,皮薄。用設備比較傷果。

其實我們搞農業很被動,櫻桃樹基本要在5年以上才能結果。而5年對於產品的銷售,客戶的喜好這五年期間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客戶喜歡紅色的櫻桃,等我們種上樹,接上果五年以後客戶喜好變成黃色的純甜口味的。

再有技術不好,我們畢竟都是農民,學歷有限。對果品的管控也有很大的問題,去年我的院子裡櫻桃開口的現象特別嚴重,很影響銷售。

所以,農民要想搞好種植,養殖業。必須得學習一下日本的農業,不要單單追求產能,應該加大對品質規格的管控。

比如我的院子去年結果是12萬斤,每斤價格在11元,總收入在132萬。但是如果果品外觀,規格好,產能可能是8萬斤,產能減半但是我的銷售單價有可能在17元左右,我的產值也是130萬左右。但是總產量降低我的很多人工費用會減少很多。所以,勸誡各位不單單要追逐產能,還有注重品質。

希望大家喜歡,喜歡大家一起為三農領域做一點事。







創業之家楚楚他爸


蘋果市場今年出現兩極分化。

高端蘋果價高貨缺。

產地價炒到8一12元1市斤。果農賺得缽滿盆滿。品質高的矮砧蘋果更是創15元新高,可謂天價。主要原因是,矮砧蘋果種植就全國而言,還處於推廣階段,成規摸形成產量的很少,但銷售炒作超前,形成需求強勁旺盛、市場供給奇缺的市場格局。

反觀低端蘋果市場,貨豐價跌。

由於今年各地蘋果普遍豐產,大路蘋果市場呈飽和過剩態勢,而低端市場消費需求疲軟,兩種因素疊加,導致低端蘋果價格跳水,產地價2元多1市斤,果農虧損擴大。

現在的市場變化太快,而眾多果農還都是老思維,在品種改良、技術革新上總是滯後於市場,總是跟著市場跑,可總是跑不過市場。究其原因,農民搞種植大多沒有前膽性,跟風種植、一窩蜂種植現象嚴重。結果是,看著別人種蘋果賺了大錢,自己就跟著種植蘋果,而且是滿村整個地區的人都效仿。三五年後,蘋果盛產集中上市,形成過盛、滯銷。

這種情況不斷地在我國廣大的農村上映……


秦之翹


說說我自己的體會吧,我家就是種梨樹的,丈母孃家就是種植麥子和玉米的。

第一點,咱們作為農民,最底層的。只知道搞種植,手裡面沒有市場、沒有客戶,人家定多少,咱們就是多少,主動權握在人家手裡面。

第二點,咱們手裡面沒有資金鍊,沒有人脈,可以去和他們搞競爭。

比如說咱們從電商入手的話肯定比不上那些資源量很大的,排名靠前的。在網絡上面買東西,很少有人從頭到尾的瀏覽,都是選擇排名靠前的。

再比如,搞實體的話,你必須有資金,會經營。最主要的是人都是有一種心理,比如你去買東西,一家排隊很多,一家排隊很少。你肯定會覺得排隊多的肯定是好的,至少大多數人心裡面就是這麼想的。

一開始有好多人是託,不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你得刷單,你的資源位、流量上來了之後,人們才會關注你,人都有一種從眾的心理。

所以,我今年返鄉創業賣自己家鄉的梨。就是想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面,慢慢來。今年爭取把基礎打好,把品質坐上去。以上是我個人自己的瞭解,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個人見解了。任重而道遠,加油😄😄。萬丈高樓平地起,當你掌握市場之後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惑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