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自古統帥不怕強敵就怕內亂,而炸營則是一種最為可怕的災難。尤其是在血戰一天之後,人們的情緒從高度緊張中乍一鬆弛下來,人們的精神都處於變態的邊緣。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中國古代軍隊曾多次發生夜驚,也就是“營嘯”,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記載營嘯的是在東漢對西羌的戰爭中,記載於《通鑑紀事本末》,估計有更早的,但是在下才疏學淺,還沒發現。因此,歷朝歷代,嚴酷的軍紀都是防止營嘯的首要方法。直到太平天國,仍有嚴格制裁營嘯始作俑者的法律。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營嘯”多發生在軍營或者監獄這種地方,因人多擁擠、居住空間小且平時因訓練或者結仇等原因造成整個群體精神壓力大,處於崩潰的邊緣。因此,在某個寂靜漆黑的夜,一個士兵或者囚犯因噩夢而喊叫時,往往會引發其他人的連鎖反應,使得整個群體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甚至自相殘殺,後果往往十分嚴重。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說到"營嘯"就不能不說到"監嘯"(又稱"獄嘯"或"牢嘯"),所謂"監嘯"是指中國古代監獄中往往在深夜或凌晨突然爆發出犯人的尖叫,繼而大量犯人發狂,互相廝打毆鬥,甚至於互相咬噬,種種恐怖的瘋狂都爆發出來,而且監嘯之後,犯人往往大量死亡,這種東西連獄吏都不敢彈壓,認為是獄神發怒或者太歲臨門。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軍營是地道的肅殺之地,中國傳統軍規有所謂"十七條五十四斬",當兵的都是提心吊膽過日子,經年累月下來精神上的壓抑可想而知。加之傳統軍隊等級森嚴、管理閉塞,唯有軍官凌虐、士兵無知才可統領,平日全靠軍紀彈壓。到了大戰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明天還能不能活著回來,人人都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這時候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可能只是一個士兵做噩夢的尖叫,就可以引爆營中歇斯底里的瘋狂氣氛,士兵徹底擺脫軍紀的束縛,有人抄起傢伙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追殺軍官、仇人、不認識的戰友,第二天只留下一地的屍體。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按照迷信的說法,炸營是一種不祥的預兆,預示著部隊面臨著滅頂之災。當炸營發生時,部隊為了避免災難,一般採取守勢,取消一切進攻性計劃。炸營其實也屬於一種特殊的靈異事件,幾千名士兵有時候會同時尖叫嘶喊,有心理學家表示,炸營其實有可能是一種集體催眠現象。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營嘯的危害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直接導致軍事行動的失敗。許多甘蔗都知道我以前寫的明末歷史比較多,所以我先拿一件明末的事情來給大家說說。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遍地烽火狼煙。李自成率領義軍逐鹿中原,三次攻打省城開封,戰爭空前慘烈。崇禎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二月十二日,李自成親率三萬兵馬奇襲開封,七晝夜猛攻,遭到守軍頑強抵抗,結果因主帥左目中箭失明而不得不撤兵。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聯合羅汝才(綽號曹操)所部再次統帥五十萬大軍攻打開封,經過二十天的激戰對壘,雙方傷亡慘重,不分勝負,因朝廷調來援兵,義軍再次撤圍。崇禎十五年五月二日,闖羅聯軍百萬之眾第三次攻打開封。李自成吸取前兩次失敗的教訓,採取圍城打援的戰術,長達五個月將孤城圍得像鐵桶一般。城內彈盡糧絕,但仍負隅頑抗,拒不投降。最後開封城破,為什麼呢?因為援軍潰退,外加黃河決堤。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這開封城破之前,開封並不是沒有援軍,七月十四日,黃河北岸烽火連起,奉命增援開封的兵部侍郎兼剿賊軍務總督侯恂坐鎮黃河北岸,派山東總兵劉澤清帶領援軍南渡黃河。劉澤清帶著五千明軍在黃河南岸與李、羅聯軍主力激戰了兩天,這期間他們成功奪取了渡口陣地。但是,詭異的營嘯就在第二天晚上發生了。時人在《守汴日誌》中寫道:七月十三日辛巳,得河北檄,雲:“十四日援兵過河。”七月十四日壬午,東北角烽火連起,未見船隻、人馬。總兵劉澤清過河擊賊,兩日皆捷。營中忽自驚擾,仍退還河北。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劉澤清的軍馬就位,開封城或許還能一戰,但偏偏就是這個“營中忽自驚擾”,導致援軍潰敗,從而釀成開封慘案。

除此之外,在史書記載的營嘯也比比皆是。以下為引述兩則材料。

以下引用幾則相關的史料:

一、周亞夫: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夜,軍中驚,內相攻擊擾亂,至於太尉帳下。太尉終臥不起。頃之,復定。」

《漢書周勃傳附周亞夫傳》:「夜,軍中驚,內相攻擊擾亂,至於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定。」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二、牛輔:

《後漢書董卓傳》:「其後牛輔營中無故大驚,輔懼,乃齎金寶踰城走。左右利其貨,斬輔,送安。」

《三國志魏書董卓傳》:「其後輔營兵有夜叛出者,營中驚,輔以為皆叛,乃取金寶,獨與素所厚攴胡赤兒等五六人相隨,踰城北渡河,赤兒等利其金寶,斬首送長安。」

古代的“營嘯”有多可怕?遇到營嘯再厲害的戰將也會束手無策

近現代歷史上,中國軍隊最著名的"炸營",則跟父子兩代名人有關。著名影星秦漢,大家想必不陌生,不過,秦漢只是藝名,本名其實叫孫祥鍾。孫祥鐘的父親孫元良,黃埔一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淮海戰役--孫元良那一邊叫徐蚌會戰--勝敗將定之際,孫元良率領16兵團從陳官莊突圍,跑到外邊一看,還剩四百多人。後來根據親歷人的還原才知道,孫部突圍時基本無損,撤退到蕭縣宿營,遭解放軍小股部隊夜襲。經一夜狂奔的孫部,認為已遠離戰場,數萬人幾乎同時倒下酣睡,連崗哨都沒放出。孫兵團官兵被圍多日強烈緊張後驟然放鬆,又驟然被襲,神經頓時崩潰,全軍驚叫而起,甚至自相殘殺,幾萬人的大軍就此潰散--可為考證的是,這是世界軍事史上萬人大規模"營嘯"的最後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