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國產摩托車有機會趕超日本摩托車嗎?

阿牛單車


嚴格意義上說,我們是沒有自己的摩托車技術的,以前好像有過吧,就佛山來說,以前是有過一個什麼佛斯第摩托,做得挺好的,不過現在好像已經倒閉了吧。但那應該不是自主的技術。跟汽車一樣,我們的摩托車應該也是買別人的生產線的,而且我們做的都是低端的摩托,沒有什麼高端技術可言,所以就處曾經出口非洲之類的落後國家,但在高科技領域方面我們是空白的,如果我沒有見識過自己國家的有名氣的摩托,也請網友們指點一下。

看看頭條上某些日本高端摩托的視頻,我以前還真以為他們早把本田和鈴木生產線賣了,沒有再發展了,但一看他們的高端摩托,才知道他們是往高端路線走了,把低端民用的生產線賣掉而已。

摩托在我們國家是發展不起來的,一來是到處禁摩,哪怕某些地方再開放,也不會向高端路線發展,二來,真正玩高端摩托的人真的不多,偶爾看到有什麼重慶哈雷摩托巡遊的,其實真正路上走的極少。我們不會有一個企業家把大量資金用來發展什麼高端摩托的,綜上所述,這方面不用考慮,絕對無法追得上,也沒必要追。


中小學英語精修


汽車倒是可以,摩托車就算了,小日本的摩托車在世界上都是頂級的產品,真正的好東西。我們連入門都沒還比什麼?在一個禁摩和13年強制報廢的國家裡發展摩托車工業是不可能的,環境都不支持就別想了,洗洗睡了,該怎麼就怎麼吧。



頭條甩鍋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高鐵世界第一,我們國家的高鐵,代表了世界高鐵發展的最高水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剛剛把一些高鐵配件的價格提高了十倍。我們國家,需要從日本進口的一些高鐵配件,價格也提高了十倍。

這些高鐵配件,是我們國家暫時無法自主研發生產的,因為我們目前的技術力量達不到。

這跟芯片是一個道理,我們國家在一些電子技術領域的高端產品,依舊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

在工業規模化上,我們已經很龐大了,我們的規模世界第一。但是在精細程度上,我們不是第一。這也是國家強調科技技術發展升級的意義所在。

在很多科學技術領域,我們經過這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或者是已經變的非常強大,這也是我們努力奮鬥的最大價值。

國產摩托車,在整體技術上趕超日本,這並非是一個無法現實的目標。我們的摩托車生產企業,如果不再滿足於做一個組裝工廠,而是目光放的長遠一些,整體性的投入研發,經過一個臥薪嚐膽的過程,最終超越日本,這目標完全能夠現實。

華為經過三十年的艱苦發展,能夠發展成為中國最好的高科技企業,並在世界通訊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對很多質疑的最好明證和回答。

目光短視,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中國的問題。


易公子256766995


中國現在國產的摩托車性價比已經超過日本車了,只是國人的習慣思維還沒有改變而已,再過五年,日本車一定會被趕出中國市場。


中國智庫團



專業解析摩托車故障,精準推薦所需車型。大家好,我是 騎士分享 歡迎您的關注!

國產自主品牌摩托車有機會趕超日系摩托車嗎?

如果將這個嗎字拿走,那麼這是一句很鼓舞人心的話,但事實擺在眼前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回答——一切皆有可能。

從體量上來講國產摩托車多年前就已經超越了日系摩托車,因為國產摩托車產銷量連續十多年都是全球第一,這是日系摩托車所無法比較的。


但如果從技術層面比較的話,國產自主品牌摩托車和日系摩托車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有車友表示它們之間的差距起碼在半個世紀以上。

雖然這種預測有點偏激,但保守估計30年左右的差距還是有的,如果人家友好一點,停下來等我們一下,我們也需要用30年去追趕,所以機會還是有的但很渺茫。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距呢?如果簡要的闡述一下的話,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1.工業基礎,摩托車雖然只有兩個輪子,但它是一個複雜的機械總成,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工業基礎,可能連一個好的螺絲都生產不出來,別說是一些高精度的配件,比如活塞環,氣門,缸體等。

2.工作態度,所謂的工作態度就是一種匠人精神,日系摩托車始終秉承著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而我們雖然聰明無比,但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面前顯然有點過於聰明瞭。

3.技術實力,工業基礎是技術實力的支撐,如果有好的工業基礎,還需要不斷創新的技術思維,技術是什麼歸根結底就是人的思維模式,想到做到就是技術,我們不缺少這種思維模式但始終就是做不到。



以上三點就是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汽車,電動車對摩托車的衝擊,但歸根結底還是和以上三個原因有離不開的關係。

如果國產自主品牌摩托車想要趕超日系摩托車,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工業基礎,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感想敢做的技術創新,以及良好的市場環境。

如果這些因素能夠全部具備,那麼國產自主品牌摩托車趕超日系摩托車還是有可能的,但這同樣需要時間,至於現階段嗎這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這並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只能說是事實如此,所以不是沒可能而是一切皆有可能。


騎士分享


說起摩托車就生氣,從中國摩托車製造業的興衰反映了中國製造業很多缺陷,說起來痛心。日本是中國製造摩托車的老師。八十年代,中國開始從日本進口摩托車,主要是雅馬哈,本田,之後是鈴木和川崎,質量相當好,非常省油,做工精細,國人非常崇拜。中國人看到了摩托車市場有利可圖,也開始自己學習製造,開始產的摩托有長江250,幸福250 ,後來引進了日本的一些技術,開始生產嘉陵70等摩托,質量都有了長足的提高,但跟日本質量仍差距比較大。幾年的發展,國產摩托質量總得來說達到了湊合的程度。銷售市場很大,很多企業都學著生產摩托車,各種型號越來越多,大街上到處都是摩托車,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競爭越來越厲害,競爭壓力大,本該從質量上下功夫,以優取勝,但中國人的劣性出來了,急功近利,開始偷工減料,粗製濫造,假冒偽劣,相互壓低價格,搞惡意競爭,產品質量越來越差,人們對產品質量越來越反感,很多型號被淘汰。隨著國家大城市的摩托禁行令實行,中國國內摩托車市場徹底走上了衰敗,很多廠家倒閉和轉產。這時有的廠家走出國門,銷售到不太發達的越南等幾個國家,開始兩年還比較注意產品質量,市場銷售不錯,國內其他廠家看到有利可圖,也參與競爭,又是老毛病,惡意競爭,偷工減料,相互壓價,粗製濫造,由於產品質量差,越南等國家的用戶就開始拒絕中國摩托車,轉而大量使用日本摩托車,雖然價格貴一些,但非常好用,日本摩托車逐漸佔領了整個市場,中國摩托車廠家現在只剩下幾個在掙扎,就連國人農村市場日本車也很多。中國摩托車製造業的興衰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有很多教訓值得總結和汲取!中國人人性不行,思想觀念有問題,一個人是一條龍,三個人就是一條蟲,堡壘都是內部內鬥破裂的。急功近利,只追求金錢,非常缺乏工匠精神,沒有精益求精。沒有團結協作精神,沒有愛國家的概念,惡意競爭,單打獨鬥,最後被別人打敗。結論:中國人如果不加強教育改進和吸收先進理念,中國的製造業就只能跟在別人後面爬!


遨遊藍天plus


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都需要一個好的領導人才行。曾經輝煌的諾基亞、摩托羅拉、蘇聯能在短時間沒落甚至解散和領導人有很大的關係。個人認為: 就目前的國內摩托車產業要想超越日本很難,雖然在普通人看來摩托車不像製造飛機那麼高端,但是中國摩托車製造業整體缺少日本的那種創新、專一,以及先進的理念。當然也希望中國摩托車能夠再創輝煌,好讓我們廣大摩友能夠花更少的錢買到心愛的摩托車,例如鈴木DL650售價兩萬,SHOEI頭盔賣500,還包郵[捂臉]



周伯通1411


很難,一臺摩托車,看上去,在現在製造業背景下比較簡單,其實,它不僅是工藝的問題,還有材料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做產品的態度。日本很多企業,誠信經營,產品質量很注重,所以,本田摩托車,才會橫行世界幾十年,形成非常好的口碑效應,摩托車是需要經常用的交通工具,質量水平,使用者很快就一清二楚,形成口碑傳播。

中國製造摩托車,還需要精雕細琢,從設計理念,到質量把控,特別是材料的選擇。

希望中國摩托車企業早一點製造出跟日本摩托車相提並論的好產品。


君無戲言博主


政策不變,也就是禁摩,限摩不變,基本可以說沒有可能。不禁摩,限摩的地區,相對說高檔摩托銷量不高。高收入地區,基本是禁摩,限摩。沒有銷量,品牌還多,每個企業國內銷量都不太高。廠家的研發成本和生產自然就高,就要控制成本,本身摩零部件企合作企業都是小型企業,銷量差,自然就欠貨款,產品質量更加難進步。所以說國產摩托質量追不上。


一杯苦咖啡no1


燃油摩托車發動機做不好,我們就發展電動摩托車,燃油汽車發動機做不好,我們就發展電動汽車,飛機發動機做不好,我們以後是不是要發展電動飛機啊?

中國很多城市限摩,讓燃油摩托車基本退出了市場,所以也就基本扼殺了企業研發摩托車發動機的熱情和動力,未來技術超過日本基本沒有可能。

包括燃油汽車,我們通過電動汽車,成功的進行“彎道超車”,所以燃油汽車發動機技術我們估計永遠也不會超過日本了。

未來就看飛機發動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