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些抗日電視劇中,為什麼衝鋒時在前面的指揮官用手槍而不用衝鋒槍?

永遠堅強32457240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分兩個方面:

我軍在抗日戰爭中,槍械物資不是太充裕,衝鋒槍都配給神槍手,物盡其用,發揮最大的效率。指揮官只好手槍,也起到防身的作用。

國民黨部隊物資富裕,衝鋒槍多,更不需要指揮官用衝鋒槍,手槍也是身份的證明。

另外,指揮官配手槍,方便槍斃逃兵,用衝鋒槍容易誤傷,也不節省子彈。

謝謝!





衡興遠觀影視


我們講點乾貨!我們舉個例子。相信許多人都應該非常清楚,我們在看《亮劍》時,其中山本特工隊一支小隊清一色使用的都是衝鋒槍,雖然許多劇都是抗戰神劇,但拍攝亮劍時許多東西都是借鑑的歷史進行拍攝的,因此我們借鑑《亮劍》這部劇中的一些點還是可以看得還是有衝鋒槍的存在的,只是不多罷了。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年代根本就用不起衝鋒槍!日本都才用三八大蓋,我們用的是漢陽造好不好!

還有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各部電視劇中,其實指揮官在打仗的時候都是在後面指揮很少直接一線參照,大部分部隊都規定到了一定職位的指揮官是禁止參戰的。除非敵人進攻到指揮部或者逃跑的時候。另外指揮官配手槍主要是為了槍斃逃兵督戰,最後自殺,指揮戰鬥開始等作用。

他一個團隊的首腦。他要做的是協調和分配自己團隊的每人每一件武器使它們作用最大化,分析戰場形勢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是單純的戰鬥人員了。配手槍是為了在出現意外的時候有自衛的能力,要不隨便一個小敵兵溜進來就幹掉了指揮官後果會很嚴重的。因為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沒有人能擔保不錯現意外。

指揮官一般位於大部隊後方,中高級指揮官會有專門的指揮部,與前線會有電話或者其它通訊方式(傳令兵、通訊員、信號旗)所以不需要用衝鋒槍,有衝鋒槍也是劇情需要而已!


綜合影音娛樂


這你就有所不懂了吧,指揮官真正衝鋒時都是在大獲全勝毫無威險時才衝鋒!指揮官是戰場的靈魂,是不能輕易死的,指揮官死了這仗怎麼打,指揮官的手槍不是用來衝鋒的是用來槍決的,槍斃那些不奮勇衝鋒,臨陣脫逃的!為什麼古代打仗都講臨陣脫逃者斬立決!所以不要信那些抗日神劇情,一打仗就指揮官衝鋒,都是不符合戰爭規矩的,誰不怕死啊,士兵臨陣脫逃是正常現象。所以指揮官要拿槍監督,殺一儆百!當然也沒幾個人願意做排頭兵,那也是高危職業!


濤哥007


你說的這種抗日電視劇一般是指抗日神劇,如果主角是指揮官,他就是光著身子衝鋒,子彈也會是繞著他走的。另外,軍官是不配發步槍或者衝鋒槍的,他想用只能搶別人的。在現實中尤其是現代戰爭中,講究的是步坦協同,三位一體,是萬萬不會出現指揮官拿著手槍衝鋒在前的。那麼在真正的抗日戰場上,有沒有指揮官拿著手槍衝鋒在前呢?答案很可能是有的,在我們偉大的8年抗戰中,大家都知道我們部隊的裝備基本是萬國造,是小米加步槍。部隊的訓練也是落後的,裝備不夠,精神來湊,所以在抗日戰爭中我們會看到大量的人海戰術,敵我損失達一比幾十。我們贏得了偉大的勝利,當然犧牲也是巨大的。至於抗日劇,往往是編輯為了突出塑造人物需要,為了指揮官凜然的形象,而刻意為之,這也從一方面反應我們相當一部分影視劇是脫離現實、閉門造車、不思進取的。


高手愛生活


我曾經也拍過幾次電視劇,做群眾演員的,一般拍抗日電視劇中軍官是不拿長槍,因為軍官拿短槍是用來指揮的,只要是看電視劇中的內容,也有軍官拿衝鋒槍,衝峰的,



一生願望


1. 電視局中為了提高觀賞性指揮官拿著手槍帶頭衝鋒,而在實際戰場手槍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很小.

2.一般突擊步槍和衝鋒槍都是前線部隊作戰用的,指揮官的職責一般都是戰場指揮,如何防禦,如何火力壓制,如何部署行動計劃,因為分工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任務也不一樣。

3.而一般達到軍官級別的都是達到團級別以上的,這些人指揮著幾千上萬的兵馬,級別越高,部隊越大,而其的保衛措施也很嚴格,要知道一般團部,師部,軍部都有部隊保護。團部有警衛連,師部和軍部有警衛團。

4.所以這些指揮官根本不需要自己上戰場,反正有人保護,只要安心指揮就可以了,配上手槍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情況,雖然用處不大,但是好歹作為高級長官,也是要有自己的自保能力,所以軍官一般都會佩戴手槍,而不是步槍。



西林遊子良哥


軍官不會衝在前面,衝在前面一般是軍銜低的排頭兵

一般突擊步槍和衝鋒槍都是前線部隊作戰用的,指揮官的職責一般都是戰場指揮,如何防禦,如何火力壓制,如何部署行動計劃,分工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任務也不一樣。\r

另外,一般達到軍官級別的都是達到團級以上的,這些人指揮著成千上萬的部隊,級別越高,部隊的規模和編制越大,對指揮官的保衛措施也更嚴格,所以這些指揮官根本不需要自己上戰場,反正有人保護,只要安心指揮就可以了,配上手槍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情況。雖然用處不大,但好歹作為高級首長,也要有自保的能力,所以軍官一般都會佩戴手槍,而不是步槍。


MovieHut


指揮官之所以用手槍,是因為他本身的職責並非衝鋒陷陣,而是指揮戰鬥。

指揮官是戰鬥團體的主腦,影響整個戰役的走向和局勢,拿衝鋒槍沒必要,之所以配上手槍也是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發生,有一定自保能力。

電視劇裡的人物或者人物行為是有藝術渲染的,指揮官不會通常衝鋒在前,真實的是指揮官通常是在戰役指揮部傳達軍令來達到指揮一場戰役的目的。

指揮官衝鋒在前,只能說明情況已經糟糕透頂,殊死較量,或者一些突圍行動。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指揮官級別很低,大部分部隊是禁止高級別將領直接參與戰鬥的,因為損失不起。這樣也就解釋了指揮官拿手槍衝鋒的問題。



姍姍來遲的果子狸


我是老樹觀影視

我說下我個人理解的,指揮官拿手槍衝鋒,在真正的戰爭中應該不會出現。因為,指揮官要負責對整個戰場的掌控,下面有聯絡官負責把指揮官的命令傳達出去,或者有戰場電話。而抗日電視劇中的場景應該是導演為了烘托觀影氣氛,讓觀眾感覺心情澎湃。

而抗日電視劇中衝鋒在前的指揮官拿手槍不拿衝鋒槍,因為在抗日時期整個中國的衝鋒槍都非常少,這是一個原因。

指揮官身邊都有若干警衛員,警衛員的裝備好,戰爭電視劇長官的警衛員裝備都很精良,差不多都是衝鋒槍,或者是挎兩個盒子炮。

近距離交戰,手槍也更好發揮

總結

指揮官衝鋒在前,身邊肯定有警衛員跟著,用著指揮官衝鋒了,戰爭基本上就勝利了,也不用拿衝鋒槍了,不倫不類的,手槍才符合身份。





老樹觀影視



手槍即Sidearm(隨身武器),是舊時代軍官佩戴的短劍的延續,是身份和榮譽的象徵,也是一種形式上最低限度的武裝。當一個軍官繳出自己的sidearm的時候,就代表著他本人以及麾下人員成建制地集體投降。所以其象徵意思可見一斑,實際作為戰鬥武器的意義已經淡化。這好比日本帝國軍官延續攜帶武士刀的傳統,很明顯在近現代戰場上任何武器都比刀劍更有效。

無論是高級還是基層軍官,負責的都主要是指揮、管理和策劃工作,在平日出席會議和活動,隨身親自攜帶一支笨重的長兵器都極為不便且非常不襯。相比之下攜帶一支短兵器不但對行動影響小,又不失作為武裝人員的威嚴形象,可謂恰如其分。

而實際在前線時,基層軍官(一般營連以下)除了隨身的手槍之外,都是按編制配發步槍、卡賓槍之類的戰鬥武器,甚至包括同普通士兵相似的頭盔和裝具;而高級軍官在前線時,也往往喜歡攜帶一支步槍並佩戴頭盔。這一方面是前線危險性因素大,有一定遭遇戰鬥的可能;但主要目的實際是在於保持低調,避免暴露自身指揮員的身份,並且在下級面前展示身先士卒的表率,以鼓勵士氣。

而攜帶步槍或手槍並不意味著一定要使用其進行戰鬥。指揮員不是戰鬥員,將指揮員投入戰鬥不但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巨大的不必要風險——在炮火面前人人平等,暴露在火力下的指揮員不會比別人活得更久。實際上,即便是在戰鬥之中的班長和火力組長等士官,其主要職責也不是像步槍兵一樣瞄準射擊,而是將精力投入到觀察分析戰場情況,與上級和平級單位的通訊交流,控制班組的機動和陣型,以及分配班組火器射擊目標和控制射擊速率上面。只有在這些行為的間隙或絕對必要的情況下才會使用自己的步槍對近距離或高威脅目標進行急促射擊。很多戰鬥故事中單槍匹馬殺得七進七出的班排幹部,都是在單位內出現傷亡和減員被迫頂替,或者臨時發揮個人戰鬥經驗和素質優勢的應急行為。

而如果高級軍官被迫捲入到步槍射程的戰鬥之中,那他的指揮所往往早就已經在對方大炮的射程之內了。如果敵人意識到了這一點那他的陣亡或被俘基本上就是時間問題了。

補充:題主提到影視劇中使用的人物造型,還是那句話,其中是有很多藝術誇張的。與現實的前線上想盡量在外表上混入普通官兵之中的指揮員相比,導演和造型師的目的則是讓普遍觀眾能在第一時間識別並記住不同的角色形象。所以就往往借用比如大簷帽、章銜掛飾、筆挺常服、盒子炮等等之類的元素,來賦予軍官角色足夠突出的識別特徵。手槍在戰鬥中自然就是比較明顯的一個道具。這樣即使觀眾事先沒有深厚的歷史和軍事背景瞭解,也能比較容易地熟悉並代入角色和情節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