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民國第一才女也是第一奇女子呂碧城,與秋瑾並稱雙俠,以詞諷慈禧

民國時期,才子才女輩出,他們各具個性,才華橫溢,在星光燦爛的時代,輝映中華,在他們之中,有位女子雖在如今並不為人熟知,她之名氣遠不如張愛玲、林徽因、陸小曼等,但是,在民國時,她的聲望和影響力可遠不是這幾人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她被譽為民國第一奇女子,活出了一個女人夢想的樣子,她就是呂碧城。

民國第一才女也是第一奇女子呂碧城,與秋瑾並稱雙俠,以詞諷慈禧

呂碧城一生可謂驚豔,她創造了數箇中國第一,她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她是中國女權運動發起人之一,女子教育的先驅,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與秋瑾並稱為女子雙俠,集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等稱號為一身,被譽謂“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可見她當時聲望之盛隆。

成年後的呂碧城榮光滿身璀璨奪目,但她的成長經歷可謂坎坷,她1883年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呂鳳岐進士出身,曾任過山西學政等要職。在她12歲時,父親就病逝了,呂氏家族欺她母親沒有生養男丁,就不分給她們財產。而與呂碧城已定有婚約的夫家汪家見她家道中落,也落井下石,宣佈與她解除婚約。母親只得帶著呂碧城四姐妹投靠在塘沽任鹽課司大使的舅舅。

這時女學開始興起,呂碧城想去天津城探訪女子學校,這遭到了保守的舅舅嚴辭反對,斥責她要恪守婦道。個性剛烈、特立獨行的呂碧城不甘在舅舅家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第二天就隻身偷跑了出去,坐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

一個孤身女子,身無分文,呂碧城坐在火車上正發愁時,也是她運氣好,碰上了佛照樓的老闆娘,兩人一番交談下,佛照樓老闆娘很是賞識呂碧晨的才識,就把她安頓在自己的家裡住下。呂碧城在與《大公報》工作的一熟人通信時,她寫的信恰好被《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看見,英斂之對她的文采非常讚賞,就聘她為大公報的女編輯。

民國第一才女也是第一奇女子呂碧城,與秋瑾並稱雙俠,以詞諷慈禧

呂碧城在大公報上發表了許多作品,詩詞、雜論文章等不一而足。她宣揚婦女解放,男女平等。她的文章在社會上激起強烈反響。從此,呂碧城在文壇上聲名鵲起,走上了個性鮮明、獨立自主的人生之路。秋瑾慕其名特地來天津拜訪她,兩人也結下了深厚友誼,時稱“雙俠”。秋瑾在紹興就義後,無人敢為其收屍,還是呂碧城去收斂的遺體。呂碧城還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紙上。

呂碧城的文章還引得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推崇備至,在京津文壇,形成了眾星捧月的局面。

由於對清廷不滿,呂碧城還曾寫過一首《百字令》的詞譏諷慈禧老佛爺:

“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眉。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

在詞裡諷刺慈禧在主政時期把清朝搞得一片混亂,國土和金錢都送到了洋人的口袋,還說慈禧死後該是羞與和呂后和武則天見面。因為她的大膽犯上行為,清廷曾要查辦於她。由於袁克文愛慕她的才華,從中斡旋,才將此事化解。

1908年,呂碧城籌辦了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河北女子師範學校前身),並出任校長,她把中國的傳統學問與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使北洋女子公學成為中國現代女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此學習的許多學生後來都成為中國傑出的女權革命家、教育家、藝術家,如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們都曾聽過呂碧城授課。

民國第一才女也是第一奇女子呂碧城,與秋瑾並稱雙俠,以詞諷慈禧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呂碧城出任袁世凱的總統府機要秘書,後又擔任參政一職。此時的呂碧城是雄心勃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世人,濟世救民。可沒多久就有些心灰意冷,1915年袁世凱蓄謀想稱帝,呂碧城毅然選擇了辭職。

袁克文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一生紅顏無數,對呂碧城卻鍾情一生,但屢次表白都被拒絕,呂碧城辭了職去與袁克文告別時,袁克文還想要挽留,呂碧城卻一笑,說道,“你整日只知飲酒取樂,虛度光陰,你父親就要登基了,你就是皇子,我一生為男女平等奮鬥了十幾年,最終卻要做你的妃子小妾嗎?”袁克文不捨呂碧城,說只要呂碧城願意留下來,他可以休妻娶她,呂碧城卻笑道,“我不會自私到去傷害另一個無辜的女人,你做你的皇子,我追求我的自由。”

離開北京的呂碧城移居上海,從政界投身商界,短短三年時間就積聚起鉅額財富。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兼為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在美國的見聞發回中國,讓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學成回國後,不久,她又漫遊歐洲,這一出走就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又名《鴻雪因緣》)。

民國第一才女也是第一奇女子呂碧城,與秋瑾並稱雙俠,以詞諷慈禧

戀愛的美女會失卻三分芳華,墜入婚姻中的才女會多幾分煙火之氣,或許於此,呂碧城一生不戀不婚,保持著她女性的獨立性。她有才、有貌、有財、有名,擁有了世間一切,她在最美的20歲時登上民國大舞臺,從文壇到政壇再到商界,她都能長袖善舞、舉重若輕,也許是閱人閱事過多,讓她看破紅塵,尋到最終歸宿,1930年,47歲的呂碧城皈依佛門,在家修行,法名“曼智”。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在香港九龍辭世,享年61歲。逝世前,她為自己寫了首臨別詩:

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

匆匆說法談經去,我到人間只此回。

她還留下遺命,不留屍骨安葬,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於南中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