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映入眼帘的是“人鬼错杂”,城内发生了什么?

1644年,是北京紫禁城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里紫禁城头连续变换大王旗多达三次,分别是大明崇祯帝朱由检,闯王李自成,和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李自成比多尔衮要早到达北京,直接把崇祯逼死在了煤山,明朝宣告结束。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映入眼帘的是“人鬼错杂”,城内发生了什么?

然而在这年3月,当闯王李自成陈兵北京城郊外的时候,看到的北京城却是一副人间地狱的场景,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大家都忽略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主角,刚刚“驾临”过这座都城,让得这座城宛若鬼域的罪魁祸首,而它们就是——“小老鼠们”

日暮西山“久病床头”的大明朝

人们都说明朝亡得可惜,甚至有说大明实亡于天灾人祸,是“天要我亡大明”。说得虽然过于武断片面了点,但其实也确有其道理。

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这是一位很有抱负,很想干一番事业,励志要中兴大明朝的皇帝,而且相比中期其他个性十足的大明皇帝,崇祯也说得上非常勤勉图治了。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映入眼帘的是“人鬼错杂”,城内发生了什么?

但是生不逢时,虽有振兴邦国之志,奈何国运坎坷,基本上整个明朝末年就是在天灾中一步一步熬过来的。崇祯在位十八年的皇帝生涯里,旱九年,涝九年,期间更有大大小小灾疫无数。

或者说,在崇祯上位的时候,就已经是明清小冰河期的一个高峰期之一了,哪怕是崇祯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都是跟着本文的主角“明末京师大鼠疫”一起度过的!

面对如此坎坷国运,如果还能吐槽,恐怕崇祯也要大喊一声“我太难了!”

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京师。

1644年农历三月,当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后,闯王李自成所面对的北京城,其实已经是一座被疫病蹂躏过后的鬼城。

什么瘟疫竟然如此厉害?使得一座大帝国的都城凋敝至此?

没错,正是陪伴崇祯度过最后时刻的“鼠疫”。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映入眼帘的是“人鬼错杂”,城内发生了什么?

史学家夏燮,在其《明通鉴》中有所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 “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 据说京师这场大疫大约夺走了20多万人的性命,其惨至于李自成进京时,北京已然“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到四月,北京死亡人数日近万计,以至于城门棺材堵塞。沿街的居民,死十之五六,有的甚至出现全家死绝,无人收葬的情况。

据说当时在北京城里,盛传白衣鬼勾魂的流言,到了晚上,百姓通宵敲击铁器,“声达九重”以驱鬼,连官府都无法阻止。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映入眼帘的是“人鬼错杂”,城内发生了什么?

“灾变”过程

万历八年,鼠疫最早爆发于山西大同,史载“是年,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其后在距离较近的潞安府也开始大疫,“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映入眼帘的是“人鬼错杂”,城内发生了什么?

后来鼠疫开始在太原、忻州等多地大肆传播,并且逐渐向其他地区蔓延,受灾面积愈加扩大。到了崇祯七年,山西吕梁兴县,当地百姓为躲避鼠疫尽数逃散,然而那些逃走的百姓身上其实已经带了许多鼠疫病毒,于是病毒又借此机会渡过黄河来到陕西。

崇祯九年,陕西榆林府爆发鼠疫,随后在延安府,顺德府、河间府、大名府等四府也都相继出现大疫,这些地方志上,都有记载“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杀食”的事情。

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前一年,鼠疫正式“进京”,然后就有了李自成进京看到的那一幕。

鼠疫源头

这场大疫的产生,严格说来其实要追朔到明万历年间华北地区的干旱,那时气候突然开始发生异变,出现了的多地少雨的现象,旱灾由此变得频繁。光光万历年间就爆发了三次大型旱灾,而在旱灾中没有及时处理的死去动物、百姓的尸体,导致了病菌的产生。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映入眼帘的是“人鬼错杂”,城内发生了什么?

除此之外,旱灾造成了大量逃荒的难民,老鼠没吃的,也随着难民逃荒保命,到处迁徙,而寄生在老鼠身上的鼠疫病菌,就这样传播到了更多地区。

严寒加上大旱,粮食缺乏十分严重,灾民们吃的只能开始吃受到感染的老鼠,最终导致了鼠疫大暴发,鼠疫的大爆发,又变成了压倒大明朝的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