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学习周总理家规、缅怀伟大领袖


学习周总理家规、缅怀伟大领袖

许多网友今天在发表作品来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今天是他诞辰122周年。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的两袖清风高风亮洁的人品令人敬佩之至。

在网络上看到周总理的家风文章,对他的高尚品格的源头做一点了解,非常值得学习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制定了十条家规。这十条家规,从周恩来进北京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青少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正;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他都要走到大立镜前照一照。

之所以他的品德会如此高尚,除了他从小立志高远、立身严谨外,追根溯源,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由周氏后人总结出治家报国的《周氏家训》,虽各地字句长短不一,但其基本内容皆为尊先祖祖训,"出污泥而不染",其中的"规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爱幼"以及"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等体现了爱莲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历代后人,使后人中为民者"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

从远祖周敦颐的《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显而易见,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周敦颐在其千古名篇《爱莲说》中以莲喻"廉",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度概括为官之德与为人之品,使廉洁文化从此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得以发扬光大,并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为官从政者。《周氏家训》教导子孙,人要行善,不贪不义之财。周家的治家格言是:孔子儿孙不知骂,曾子儿孙不曾怒,周家儿孙不知求(求名求利)。要求晚辈们勤俭、奋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刻苦学习、助人为乐,

"诚"、"俭"、"忍"三字,是《周氏家训》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是传承周氏爱莲家风的三要诀。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少年周恩来乃至周家后代带来了深刻影响。周恩来继承祖训,不仅将勤俭视为"治躬"(自省)第一要义,治家第一要义,更重要的是将勤俭作为治国的法宝,他的一生可说是执行"勤俭治家,勤俭建国"的楷模。他对亲属,特别是晚辈要求甚严,几乎每次会见亲属都要反复强调勤俭节约。为此,他给家人制定了十条家规,就是希望家人及后人一定要把握好勤俭这个法宝,即使将来以强国站立于世界之林,也不能丢弃勤俭这个法宝。

勤俭治家,勤俭治国。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具指导意义。党政必须精打细算,实事求是。这次学习周总理立志高远,立身严谨的家规,对缅怀周总理敬重周总理更有伟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