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世界三大創新中心的特點及啟發(三)

三 中國深圳

1,政策紅利和地理優勢

深圳沒開發之前只是一個漁民小鎮,國家設立特區之後給了很多政策搞試點,當時國家也窮,只能給政策。政策對前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中國那麼大的市場,只開了深圳這麼一個口子,當然前期國外依然是在觀望中,畢竟紅色中國說搞市場經濟了,他們也不知道真假。最勇敢的就是香港人,率先在深圳大規模的投資辦廠,搞基建(聽說鹽田港就是李嘉誠的,還有廣深高速也是李嘉誠修的)。後續其他資本看到香港人投資安全了,才擁入進來的。當然官方主導的企業也有,就是現在的沙頭角,孵化了現在的招商銀行和平安保險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企業。具體的可以參考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地理優勢毗鄰香港,有良好的深水港。我們先來看看毗鄰香港的優勢,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當時來說就是成功的樣板。香港的資本也可以為深圳的企業所用。當內地其他地方還不知道什麼是風投的時候,深圳的企業就可以跑去香港融資了啊。1999年,小馬哥養的企鵝眼看就要餓死了,在大陸找了個遍,沒人願意投資。就去香港找了李澤楷的盈科要了110萬美金回來,出讓了20%的股份。盈科在騰訊的股票升值了11倍的時候,果斷出售,賺回來1260萬美金。如果說世界上有後悔藥吃的話,估計李澤楷一定要把時間調回到出售騰訊股票之前,因為留到現在的話,20%的股票將近1100億美元的市值,世界首富也不過如此。2003年,騰訊跑去香港抱上了高盛的大腿,並且挖高盛的牆角,把高盛的首席運營官劉熾平給挖過來了。第二個優勢就是優良的深水港,海洋文明興起之後,海港對經濟的幫助是最大的,物流成本最低,同時吞吐貨物量最大。

世界三大創新中心的特點及啟發(三)

深圳

2,廣闊的市場和充裕的勞動力

深圳除了對外出口的便利,還背靠著中國內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背靠超級大市場的好處就是很容易把規模做上去,有了規模,成本就容易降下來。其次,產品更新迭代快,那麼大的蛋糕誰都想咬一口,激烈競爭促使製造商不斷完善產品。比如騰訊的QQ,ICQ原創是在以色列。800萬人口的以色列,怎麼可能把ICQ孵化出像騰訊這樣子的帝國呢?這就是超級大市場的規模優勢。深圳的半導體產業,電子產業的發展,興起,背靠超級大市場是最關鍵的一點。

世界三大創新中心的特點及啟發(三)替換高清大圖

華為

充裕勞動力在不僅僅促進中國拿下中低端的製造業的霸主地位,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是一樣重要。比如華為有17萬員工,14萬是中國籍員工。華為,騰訊的高科技企業的崛起離不開眾多高端人才的加入。

世界三大創新中心的特點及啟發(三)替換高清大圖

騰訊大廈

互聯網巨頭之一騰訊總部

3,最年輕的移民城市

深圳市一個移民城市, 這點和美國多元化類似。移民城市相對來說比較寬容,對失敗的容忍度也更高。來著全國各地人才匯聚,形成各種高效鏈接,激活了深圳上下游產業鏈,給深圳注入了無盡的活力。深圳是冒險家的樂園,是創客的聖地,是無數背井離鄉的人第二故鄉。深圳優勢的特點,和硅谷類似,但是面臨的市場更廣闊,所以在規模上,應用上處於領先的地位。如果非要說不如硅谷的地方,就是沒有背靠世界一流的高校。這點是年輕城市沒辦法逾越的障礙,沒有歷史的沉澱,深圳不可能產生斯坦福,麻省理工這樣子的大學。其實,這點不是很重要,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網羅人才。形成這麼有活力的經濟區域,聚合了高效的產業鏈,資本的充裕,足以吸引到頂級人才的加入。聽說現在的風投考擦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首先要看在深圳有沒有辦公室。此外,深圳特區的成立不過區區40年,這麼年輕的城市,而且也是平均年齡最低的城市。年輕而且那麼有活力,這就是優勢,意味著深圳具有無限的可能。作為粵港澳灣區經濟的龍頭,深圳的未來對標的就是現在的紐約。

世界三大創新中心的特點及啟發(三)替換高清大圖

鹽田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