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福建省石狮市姑嫂塔

姑嫂塔,又称"万寿塔","关锁塔"。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宝盖山风景区内,《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

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福建省石狮市姑嫂塔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

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福建省石狮市姑嫂塔

清康熙元年(1662年)仲春,又修建塔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雷震,击毁姑嫂塔芦尖。十九都、二十都倡修,至四十三年(1778年)落成。

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福建省石狮市姑嫂塔


关锁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据史料记载,正是从那时候起,晋江、石狮一带的先民大量移居菲律宾。《泉州府志》中载,从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这650年中,泉州发生大旱11次,造成了“民多饿死”、“民多游移”、“种不入土、民相食”等悲惨情景。乡民大量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到菲岛谋生。明·何乔远《镜山全集》说:(华桥)“皆背离其室家,或十余年末返者,返则儿子长育至不相识。盖有新婚之别,娶以数日离者。”

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福建省石狮市姑嫂塔

姑嫂塔不仅是早期石狮乡民背井离乡、移居他国的见证者,也是当今海外赤子回乡参与故园建设,为家乡人民造福的见证者。1961年5月福建省公布姑嫂塔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该塔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