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幾百年的提督學院牌匾 藏著什麼樣的祕密

2017年暴雨那年,我家200多年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倒塌了,保留了2塊木質牌匾。自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有兩塊牌匾,以前上面的字部分還是金色的也就是鎏金,後來部分領導,文化部門來看過說是沙金具體是什麼還是沒整清楚。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我關注的是這個牌匾的歷史含義。


幾百年的提督學院牌匾 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至少200多年的提督學院牌匾


幾百年的提督學院牌匾 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凸起的鎏金字(金粉不在了)


幾百年的提督學院牌匾 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精美的帶花紋邊框


我老家湖南長沙縣春華鎮洞田村(現百熙村)張百熙的故里,以前沒怎麼關注說實話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小學的時候聽說張百熙的墓葬在附近學校附近去看過印象不是很深。近年隨著油菜花節上了央視之後很多人慕名前來我才關注起來。

我家老屋隔壁是三田張氏宗祠(總祠),目前還有相關碑文記載。也就是說我家老屋原來也屬於祠堂的部分,小時候整個張家大屋都是連在一起的,從東往西幾十戶人家都是連在一起的家家戶戶都是相通的,下雨天都不會打溼鞋子。據說張百熙小時候就是在這個祠堂玩的。所以這個牌匾是否和張百熙有關係還希望有相關資料和專家來解答一下。

張百熙簡介(查詢資料)

據《清史稿》、《清史列傳》、《北京大學校史》等歷史資料記載:張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號潛齋。出生湖南長沙縣洞田村,墓葬春華洞田村(現百熙村 ),少時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現長沙第一師範舊址),1874年(同治十三年)進士,仕途一帆風順;光緒二年(1876年)散館,授編修。曾先後擔任過侍讀、侍講、日講起居注官、國子監祭酒、都察院左都御史、順天府尹和工部、禮部、刑部、吏部、戶部、郵傳部尚書,還擔任過赴英國頭等專使大臣、政務大臣、新貢土朝考閱卷大臣、殿試讀卷大臣、編纂官制大臣等重要官職,被清廷

賜予賞黃馬褂、賜紫禁城和西苑門內騎馬等殊榮。張百熙在清廷為官三十餘年,擔任過許多重要官職,但張百熙最為突出的是對近代教育的卓越貢獻,是名符其實的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驅者。還有現代教育之父稱號,北京大學創始人之一

查詢相關資料提督學院歷史詞典解釋:

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督學為提督學院,每省一人,掌本省學校政令等。

提督的解釋 ∶古代軍隊中官名,明清時多為一省之最高武官 ∶掌管督察詳細解釋.提調監督。 宋 周煇 《清波別志》捲上:“先師實隸 安濟坊 ,坊元在 眾安橋 ,遷於湖上亦未多年。今官府既無提督,縱多生全,亦無以激

學院的解釋 以某一專業為主的高校詳細解釋.猶學校。 唐 王建 《贈田將軍》詩:“初從學院別先生,便領偏師得戰名。”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學院諸生偕往,見石一截,黃色,用木牌標記曰‘萬年松化石

張百熙的成就

1901年後興辦學堂、設立報館,創辦了醫學堂、譯學館、實業館,選派學生出國留學。1902年,張百熙主持擬訂《欽定大學堂章程》,是中國第一部以政府名義頒訂的完整學制。1902年1月-1904年1月擔任過北京大學的校長

張百熙當過讀卷大臣:讀卷大臣清代殿試主考官名稱,相當於鄉試之主考官.會試之總裁。囡殿試為皇帝親臨,考官當不敢稱主裁;又因殿試為皇帝親自策問,常有言:“朕將親覽焉”,故主考大臣不日閱卷而日讀卷。在清朝相當於鄉試之主考官。

根據老人傳說,當年張百熙當過很多官職,在自己的張氏祠堂會有這樣的牌匾作為一個氏族的榮譽而設立。所以具體什麼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一般祠堂是不會有這樣的牌匾出現的,各種搜索查詢都哪有類似的牌匾資料。所以還是沒有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年代絕對久,我爸爸說他小時候就有而且是4塊。目前保留了2塊。

希望有歷史專家,歷史學者來解讀一下關於這個牌匾的歷史和跟多關於張百熙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