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康熙传位不考虑八阿哥?

自成方圆66


(本文虽然说的是历史,倘若职场的朋友看到,希望能有所启发。)

康熙晚年在传皇位时,很多人都认为皇帝人选是八阿哥胤禩无疑,即使不是他,也轮到十四阿哥胤禵,绝对是没有想到是四阿哥胤禛上位的。

可以说,四阿哥胤禛就是“九子夺嫡”里脱颖而出的黑马。八阿哥得人心,十四啊哥有战功,而四阿哥看起来普普通通,可为什么康熙传位给四阿哥,而没传给八阿哥呢?

从历史的结局来看,不得不服康熙用人的独到眼光了。当年康熙传位给四阿哥,没传给八阿哥是正确的。

换句话说,如果是八阿哥做皇帝的话,也许康熙打下的江山就毁在这一代了。

我们来深度分析一下康熙传位给四阿哥,而不传给八阿哥的原因。

(1)名誉引起乾隆反感

很多人觉得,康熙内心偏喜欢于四阿哥胤禛,其实并不然,康熙反而就喜欢八阿哥胤禩。胤禩自小聪明伶俐,知书达理,才气过人,和大家相处也是很和睦。

康熙对八阿哥是尤其的喜爱,在十七岁时就把胤禩封了贝勒,随后还让他担任管理国库要职。

直至太子(二阿哥胤礽)被废后,康熙对他的看法才发生改变。太子被废后,康熙的九个儿子就开始忙乎着争夺太子的事,八阿哥自然也在其中。

八阿哥本身人缘就好,拉拢起人来也很容易,很快他就拉拢一帮支持者,组成了粉丝团“八爷党”。

不知道是八阿哥自己的本意,还是粉丝团发自内心的推举,大家认为八阿哥品行兼优,统一推崇八阿哥为“八贤王”。八阿哥认为此举是民心所向,大家都认可他,自然康熙也会认可。

可他就是这样错了!康熙对这个“八贤王”称号,口上没说什么,但内心是很反感的。康熙一辈子都自认为,自己是仁贤之君,自己还没死,你就来了一个八贤王,康熙自然不高兴了。

八阿哥忽略了康熙的心理,他忘记了太子二阿哥,就是拉帮结派,为非作歹,被康熙废除的。八阿哥虽然没有为非作歹,但康熙看不惯这种明目张胆的私结党羽行为。

当然,康熙也没有找到批评的理由,但已经默默的记在心里。

(2)治国思想不被认可

八阿哥主张仁义治国、仁义外交等策略。康熙从登基起,灭鳌拜,打沙俄,平三藩等等,就没停过,一辈子都是“枪杆子出政权”的思维,而八阿哥的治国思维刚好与康熙背道而驰。

康熙则认为八阿哥缺乏魄力,妇人之仁,不适合做国君。而此时,四阿哥则默默的看在眼里,提出了对康熙胃口的治国思维。

(3)时势所需

康熙晚年时,朝政已经逐步开始腐败,尤其是贪污。那时,有一个说法是“无官不贪”。

这难道康熙不知道吗?他是知道的。可这些贪污的人大多都是跟自己出生入死的人,康熙知道后,只要不是很严重,就责备一下,就当是向国库借的。

康熙没有下狠手,是因为他害怕自己一生英明毁在“残杀功臣”上,可如此一来,国库已经被这群人“借”的差不多了。

康熙这么多儿子中,八阿哥这点所谓的“仁”就很像康熙,康熙心里是很清楚的,如果让八阿哥继位,这种残局根本收拾不了,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江山都会崩塌。

而,四阿哥则不一样,他刚好是一个苛刻的,适合掌管制度的人。有一次,四阿哥在一次调查官考徇私舞弊案中,表现是很严厉的,这些都被康熙看在眼里。

(4)拉拢万人,不如一人得力

八阿哥在拉帮结派,难道四阿哥没拉吗?当然不可能,只不过四阿哥拉的人不多,但都是绝对的实力派,一个顶百,尤其是隆科多。

隆科多是什么角色?他是康熙旗下步兵总司令,权力大资格老,有着“国舅”之称。他开口的话,康熙都会给面子。

综上四方面所述,这就是康熙传位为什么不考虑八阿哥的原因了。

历史事实证明,四阿哥雍正上位后,确实勤劳国事,整顿吏治,尤其是收拾贪污问题,使得康熙江山得以稳定,只是命短了一点。


历史小地主


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八阿哥?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觉得八阿哥不适合做皇帝。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九子夺嫡”。康熙在位时期,九子夺嫡一直都是令康熙脑袋疼的一个因素,因为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内斗,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他们不光内斗,而且还想致对方于死地。

早期的时候,大阿哥和太子在争斗,但是后来二人双双失败了,太子虽然被废,可是也再次被立为太子,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康熙皇帝的权宜之计,这个太子就只是一个幌子了。于是,一些有野心的皇子开始蠢蠢欲动。八皇子就是这些皇子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当年,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八皇子还被立为候选人之一,足可见康熙对于他的喜爱,但是最后却把皇位给了实力不强的四皇子。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康熙皇帝不喜欢结党营私之徒。

历史上的八阿哥很聪明,自小就备受康熙的喜爱,但是也许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八阿哥的做法被康熙所厌恶。想一想当年大阿哥和太子因何被废,还不是因为结党营私,互相争斗,所以,康熙可以说很反感这种事,但是八阿哥没有看透。

他认为想要夺得皇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但是这些能逃过康熙的眼睛吗?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里,但是他没有做出惩处,他在观察其他皇子的表现,此时的四皇子表现的最为出色,一切都表现的很低调,而且又有能力,难道雍正当时就没有什么结党之举吗?肯定有的,只是他看清了局势而已。

八阿哥这一个举措,就让康熙厌恶了,所以即使他的能力再出众,表现的再好,康熙也不会让他当皇帝的。


历史还有哪些事


康熙皇帝一生有35个儿子,比明太祖朱元璋还多,69岁去世的时候,成年的儿子就有会几个,老1、2、3、4、5、6、7、8、9、10、13、14等等都不是傻子,都能继位。

俗话说,没钱没烦恼。钱多了往往睡不着觉,儿子多了也是麻烦事。

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胤礽后,觉得不妥,又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位。后来胤礽实在不争气,阴谋逼宫,所以才被再次废除。这下胤礽是板上钉钉的死老虎了,不可能在起复为太子了,明眼人都知道。既然如此,皇位谁来继承?这么多儿子这么选择?

其实,都是这么大的儿子了,大浪淘沙,冒尖的也就那么几个,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后来老八被康熙厌恶后,老十四也冒出来了。

九子夺嫡,实际上就是这三位阿哥的争斗。起先是老四和老八,这两个人都是工于心计的职场老手。老八办事能力没得说,但是他高调,四处笼络大臣,摆出礼贤下士的做派,实际上是拉帮结派。有一次,康熙召集大臣推选新太子,一半以上朝廷大员推举老八。表面上看,这是好事,群众拥护,干部选拔走群众路线,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必须要用啊。

但是,康熙皇帝不这么想,他认为老八心术不正,存在封官许愿、用贵重土特产送礼等方式拉票,帝王之心乃圣人仁心,这种心思歪的人如何能做皇帝?老八很努力,但是没有摸透老爷子的心理,所以努力成了南辕北辙,越努力,距离目标越远。

老四呢?他把康熙的心思掌握的清清楚楚,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办事,不搞小动作,明面上不参与争储,无招胜有招。这个表现深得康熙赞赏,康熙要的就是这种人,喜欢的就是这种人。所以,老四胜出,老八惨败!


坐看东南了


康熙帝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是谨慎的,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八阿哥胤禩,之所以传位给了四阿哥胤禛,是因为康熙帝权衡了利弊后认为胤禛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从出身看八阿哥胤禩继位就很难

太子胤礽的母亲就不说了,康熙帝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帝留给康熙帝的辅政大臣首辅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额图之侄女,这出身也是非常高了。

再来看看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良妃卫氏,辛者库出身。历史上从未有妃嫔用良这个字,只有八阿哥胤禩的母亲使用,可见康熙帝对其出身的态度。

最后看看四阿哥胤禛的母亲是德妃乌雅氏,参将威武的女儿。虽然德妃的出身也不算高贵算是包衣之后,但是德妃生育的子女比较多,因此受到了康熙帝的礼遇。

德妃位列康熙帝四妃之首,在后宫也是混的是风生水起。

拉拢人心结党营私,八阿哥集团权势最重

八阿哥胤禩被称为八贤王,这个称号不是随便就叫的。正是因为自己出身的先天不足,八阿哥更喜欢结交大臣拉拢人心,同时他有非凡的处世能力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由于母家地位的衰微,八阿哥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夺太子之位。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就了他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也让自己数次受到父亲康熙帝的打压仍不改对太子之位的执着。

枪打出头鸟,康熙帝对八阿哥非常厌恶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后,四阿哥胤禛选择韬光养晦并积极支持太子胤礽复位,这样的行动得到了康熙帝的大加赞赏。而八阿哥胤禩却组织大臣集体上书力保自己登基太子之位,对于这样的僭越行为康熙帝厌恶至极。

康熙帝本就对结党营私非常的痛恨,以至于曾打击明珠、索额图等两党集团以震慑群臣,而此时的八阿哥再次结党还积极的冲上来,这种行为极大的惹恼了康熙帝。康熙帝将八阿哥胤禩圈禁并严厉的打击了其所部党羽。

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康熙帝对八阿哥的态度,其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也令康熙帝厌恶不已,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八阿哥基本失去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黜是因为失人心,而八阿哥却在积极的收买人心

太子胤礽虽然被复立,但是他依然不知道改正自己,收敛锋芒。太子同康熙帝的矛盾并没有因为太子被废黜而消除反而变得越来越尖锐,随后失去耐心的康熙帝将胤礽第二次废黜,储君之位顿时空缺下来。

八阿哥胤禩明白太子胤礽已经没有了翻身的可能,因此他积极的行动拉拢人心并谋划争取太子之位。胤礽就是失人心而导致的丢了太子,而八阿哥却在积极的拉拢人心,这种高调的行为让康熙帝内心十分的不爽。

康熙帝晚年国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他已经没有能力去解决,他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有雷厉风行的手段和风格硬朗的作风,在这方面四阿哥胤禛就是最佳人选。八阿哥虽然人缘好名声在外,但是处理起事情来过于圆滑,也是康熙帝认为其难实现乾纲独断的重要原因,因此稳重的康熙帝还是决定传位给了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


秋雨鲁北说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非常著名的一起皇子夺权事件,在太子被废之后,八皇子可是新任继承人的热门人选,可他却是第一个被康熙否定的继承人,这是为何呢?

其实,一开始,八爷就没戏。

出身卑微

清朝是一个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划分的这么一个王朝,对于康熙而言,他更希望二阿哥继承皇位,因为二阿哥是嫡出,是正妻孝诚仁皇后所生,其背后更是索尼家族,背景很深。

并且皇后因为难产而死,这在康熙心里很愧疚,所以二阿哥当未来继承人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按部就班,不出差错,皇位铁定是他的,可坏就坏在,他二阿哥当了十几年太子,有些坐不住,跟其他皇子争宠,最后把皇位给玩丢了。


而八阿哥呢?他的出身十分卑微,我们来看众大臣推荐八阿哥时,康熙是怎么说的吧:“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

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可见八阿哥在康熙眼里,是不适合当这个太子的。

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既然出身卑微,那八阿哥如果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到皇位,改变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也是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但八阿哥做的事却让康熙寒心,大骂其心可诛!

此事还要从九子夺嫡的序幕开始说起,那天八大山庄被围,而调兵手谕是嘱名太子,这表明太子有造反之心,但细心的康熙发现手谕是假的,太子可能是被陷害,为了揪出假冒太子手谕的幕后凶手,康熙上演了一出好戏。

他先废除太子,稳定局势,然后让大臣们推举新太子人选,谁得,票数最多,谁最有可能是凶手。最终,八阿哥得票最多,再加上之前八阿哥之前上奏折说肖国兴举报太子一事败露,更加让康熙觉得八阿哥就是这背后的主谋。

综上所述

康熙之所以不考虑传位给八阿哥,第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八阿哥出身低微,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心术不正,阴险狡诈。


品史知兴


我对八阿哥的理解仅在穿越剧「宫」中~

我试着用排除法说说为何是四阿哥胤禛吧。

有野史说康熙因为看上了乾隆,隔辈传位,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康熙有100多个孙子,经过皇家熔炉历练每个皇子都差不多少,都很优秀,虽然小弘历有机会和康熙接触,未来变数太大了,儿子都不差,不可能隔辈指定的。

首先是大阿哥和二阿哥两大势力之争,背后其实也是权臣的站队,康熙为了压制他们背后大臣,两边都不同程度的打压,二阿哥两度废立,而八阿哥与大阿哥走的近,康熙一直不太在意他。

而胤禛本身就是个极其优秀的候选人,他不仅能隐忍,而且杀伐果断,城府极深,一出手便就有。来看一下他写的字,下图。

康熙也是一代枭雄,历经那么多的人事,看人选人,自然也是独到,而历史上传的雍正篡位更是子虚乌有,都是因为民间谣传,吕留量一案波折~

是是非非,皆有定数。

我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号:飒踏星辰 ,没事瞎写写,感兴趣可以一起过来聊聊



众人于野


我是兰台令君,写有态度的历史!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在诸皇子中使比较出色的一位,通晓满汉蒙三种语言,而且骑射功夫甚是了得,因此最开始康熙是很喜欢他的。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批被册封的皇子名单中就有胤禩,而当时他只有17岁,而且生母卫氏出身并不高贵,那时康熙对胤禩还是青睐有加的,不过这种青睐并不是把他当做是皇位的继承人。

然而,随着皇太子胤礽的地位出现松动,胤禩隐藏在内心的那颗争储的心开始躁动起来,而且被康熙过早的给察觉到。事实上,康熙虽然对胤礽有诸多不满,但从内心上说他是非常看重这个儿子的。而且他的地位也不是其他皇子可以比的。他的生母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的结发妻子舍赫里氏,因此胤礽是根正苗红的嫡子,康熙从小就对他给予厚望,这份感情不会因为些许的过失而烟消云散,康熙还是寄希望与胤礽能够改过自新,成为他理想中的接班人。而胤禩又在胤礽“落难”的时候做了些什么事呢?

胤禩先是跟大阿哥胤禔联合,与张明德不清不楚,甚至想要谋害胤礽,丝毫没有顾及到兄弟之情。康熙是何等聪明的人?怎能不知道胤禩在背后的这些手段?虽然康熙没有明说,但心里对老八的印象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况且张明德是何许人也?真的有刺杀储君的能力吗?我也表示很怀疑,胤禩跟这样的人混在一起,实在没办法让人不怀疑。而反观四阿哥胤禛的做法就相当聪明,他看出了康熙对胤礽的偏安,因此投其所好极力替胤礽求情,康熙也认为胤禛有情有义,顾念兄弟感情。对他自然多了许多好感。

后来康熙提出让诸位皇子举荐新太子,明眼人都看得出,父皇这是找台阶下想让胤礽复位,并不是真的想要立新太子。结果胤禩偏偏搞不清楚状况,认为是自己时来运转,志在必得。在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一帮猪队友的怂恿下,群臣一起让康熙尴尬了一次,把康熙气的半天沉默不语,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但是通过这件事,康熙已经意识到了,胤禩在朝中势力的强大,作为皇帝他不可能容忍胤禩这种“结党营私”的做法。更何况支持胤禩的人大多是汉族文官,这不得不让康熙感到细思极恐。

由此可见,康熙并非不喜欢八阿哥,只不过这种喜欢是有限度有底线的,那就是你不能对皇位有什么非分之想。但胤禩不仅想了,而且“吃相”比较难看,又没有四阿哥胤禛老谋深算,沉得住气,这让康熙感到非常厌恶。而且康熙晚年非常重视皇子之间的兄弟情谊,而这正是胤禩在政治活动所忽略的那部分。因此康熙不传位给他也在情理之中。


兰台令君


在皇权面前是没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的,随时都可能成为政敌,置对方于死地。八阿哥胤禩,在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举太子人选时,被绝大多数大臣推举,就连康熙身边的近臣也包括在内,在古往今来的历代王朝,没有一个皇帝可以容忍,只能证明一点,胤禩私底下给予重金收买他们,与文武大臣勾结在一起,康熙此时不只是震惊,应该还有后脊梁骨发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自己随时可能被夺权,死无葬身之地,岂能容忍。

康熙首先是一个帝王,而后才是父亲,对自己的皇权有威胁的人物,不论是谁必须在政治上彻底打翻在地,让大臣看到胤禩没有继位的可能性,自然能够对他们分而治之,消解其势力,将危险化解于无形之中。所以,康熙故意侮辱胤禩出身低,不是出于情绪,而是一种政治手段,对于公然结交满朝文武大臣的胤禩,康熙是绝不会把帝位传给他的,也不可去打自己的脸,收回曾经说过的话。

康熙相比唐玄宗李隆基,都算是心慈手软的了,玄宗怀疑儿子夺位,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一日之内连杀三子。



墨子的远行


八阿哥胤禩失败的原因有两点:1.走到了太子胤礽的对立面,2.母家出身卑微。前一点是康熙帝后期厌恶他的根本原因,后一点是康熙帝不给他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两点结合,就是历史上的局面,康熙帝既不给他皇位,也厌恶他。



笑尽往事108


首先康熙的儿子众多而八阿哥出生也不是很好,在康熙众多皇子中,八阿哥表现的太想当皇帝了,太子两度被废掉,八阿哥为了巴结众朝廷官员,形成了以八爷为首的八爷党,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爷党的人,为了争夺皇位在朝廷中树立了好人形象,被称为八贤王,对于康熙来说这是怎么都不能容忍的,对于帝王来说一个皇子跟大臣的关系走的太近了对于皇权是一个很严重的挑战,令不能行,朝廷只知有八爷而不知有皇上,同时康熙为了保护心目中的继承人也会使用权谋之术,平衡朝中的各种关系,八爷想当皇帝的欲望越强烈对于康熙来说他不会不知道,当时朝廷国库空虚,急需一个敢于变格的君主,所以以康熙帝王之术他不可能选择有八贤王之称的八爷,而是要选择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动士大夫利益的四爷,从历史的看,康熙的帝王心术非常人能比,太子被废掉后不在立太子而是观察考验继承人,也是保护众多皇子同时也是保护自己,使其得以善终,又避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血流成河,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 阅读量15禁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