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致命的重要原因,而血小板又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成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抗血小板的作用原理不同

大约40多年以前,科学家观察到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环氧酶-1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而实现的,而血栓素A2则决定了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活力;而氯吡格雷则是二磷酸腺苷的受体拮抗剂,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形成血栓时是需要激活二磷酸腺苷受体的,当氯吡格雷这类药物拮抗住二磷酸腺苷受体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活性就被减弱了;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不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阿司匹林均是首选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氯吡格雷更多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患者不耐受阿司匹林,继而选择的替代药物(例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等),又或者是需要与阿司匹林一起联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时的选择(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等);

3.在导致消化道损伤和出血风险方面的机制和程度不同

其实消化道损伤和出血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抗血小板治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进入消化道以后是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其保护屏障的,除此之外阿司匹林还抑制胃黏膜的环氧酶活性导致前列腺素生成减少,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而从机制上看,氯吡格雷并不直接破坏消化道黏膜,而只是会影响黏膜的修复和愈合过程,因而氯吡格雷理论上并不直接导致消化道损伤,当对于已有消化道损伤的患者可以加重这种损伤。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由阿司匹林所致的消化道溃疡或者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并不建议用氯吡格雷直接替代阿司匹林,而是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联合PPI治疗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临床上,对于一些高风险的人群,为了强化抗血小板效果,往往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是不够的,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正是最常见的双联抗血小板的组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从药物作用效果上看,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但它们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因此,它们联合应用时,往往可以产生协同增强的药效,而又同时避免了单一药物大剂量使用所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增加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阿司匹林是在临床上使用了超过100年的一种元老级药物了,而氯吡格雷在临床上也使用了有二十多年,也并不算是新药了。那么,确实有不少的患者可能会问道:到底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哪个抗血小板的效果更好呢?

近二十年,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以及临床用药指南回答了这一问题:并没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药的抗血小板作用其实与阿司匹林单药相似

。但是由于阿司匹林更早被研发出来,其制剂技术和工艺的总体成本偏低,因此,在平均价格上,氯吡格雷会高于阿司匹林

从临床推荐的强度上看,阿司匹林仍旧处于更优势的地位。比如,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临床指南推荐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而不是氯吡格雷;并且,当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胃肠道副作用时,并不建议马上用氯吡格雷替换阿司匹林,而是建议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来保护胃黏膜的同时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同样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效果又孰优孰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