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导言:在中国时代社会,女性一直被当做男权社会的附属品,无论是参政权力还是人身权力不断遭受侵轧。历朝历代入仕为官也一直是男性的专属,与女性毫无关系。但是,细细查阅历史典籍,你就能发现皇宫内廷还有一群由女性任职的官吏,史称"女官"。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古代的女官,特指在宫内负责管理后宫嫔妃饮食起居和日常教育的女性群体

女官和传统的外廷官吏一样,也需经过严格的选拔。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伴随两千多年的历史洪流,女官制度不断更进,直至明朝趋于完善

一、女官制度的历史发展

女官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周朝,据《礼记》记载周天子的后妃在后宫设立了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设此官职的目的在于为天下妇女做表率,以柔顺为德,共建和谐家庭。

与此相呼应,周天子将外廷的官职设置为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用以决策朝廷政务。外廷的官职设定正好与内廷相对应,形成内修外和的态势,能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因此,周朝的后宫嫔妃相当于既是皇帝的配偶,又在某种程度上

承担了"女官"的职责是后代女官的雏形。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随着朝代更迭,女官制度不断传袭更进。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后宫爵位共有八品;元朝时,后宫女官官职和外廷官职相当,女官爵位和俸禄共有十四个级别

南北朝以前,女官和后宫嫔妃是没有区分的,直到北朝孝文帝第一次将女官和嫔妃区别开来,授予女官特定权利以及和外廷官位相对应的官职。

这一传统后代一直沿用,到了隋朝女官制度进一步完善,隋炀帝杨广按照外廷尚书省的设置完善女官制度,确定了为后世所熟知的"六局二十四司"规制。隋朝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总领全朝政务。皇帝把女官制与尚书省设置相当,可以看出杨广对内廷的重视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这一制度为历朝君王沿用,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又为女官制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将其视为集中皇权的政治措施之一。

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顺承古制,在汉唐基础上重加裁定,设立六局一司共二十四司,起初朱元璋觉得唐汉女官人数太多,裁剪了将近一半。没过多久发现人数不够用,又开始慢慢增员,之后女官制度不断更迭完善,期间经过30余年的修修改改,直至洪武末年趋于完备,当时约有女官三百余人

二、明代女官制出现的原因

分析明朝女官制出现的原因,应从明太祖朱元璋的身世说起。

朱元璋出身卑微,曾做过和尚当过乞丐。从贱民一跃升天称为一国之君的他,比普通君王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荣华富贵和权力,同时也更加害怕大权旁落。因此,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

为了加强君权,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先后做出一系列大举动。如废除丞相制,把权力分散于六部;设立八股取士,控制人民思想;斩杀了一大批跟随他征战沙场的生死兄弟等。

而其中完善女官制度正是朱元璋想要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朱元璋原是一介草莽,成为君主后,因为自己之前的身份,内心更渴望贴合历任皇帝的传统习俗。历朝历代都沿用女官制度,明朝继续沿袭,对朱元璋而言,有利于塑造自己正统的皇帝形象。

2,朱元璋亲眼见证了元朝的覆灭,他是一个很懂得吸取前朝教训的君主,更知晓如何防患于未然。鉴于唐朝后宫主事、两汉外戚干政的教训,设置女官制度能有效预防后宫干政、起到整肃宫廷的目的。鉴于元朝末期,宫廷混乱不堪,后宫嫔妃私交大臣干涉政务的教训,设置女官制度能管理后宫妃子的言行,利于内廷外廷局势稳定。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3,帝王之术在于制衡,朱元璋把此术用的炉火纯青。赋予女官权利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宦官的权势。虽然明朝中后期,宦官乱政严重,但明朝初期,朱元璋是严令不许宦官干政的。为了防止宦官染指君权,朱元璋明确规定,宫内宦官不能读书识字,不能私下议论政事。宦官不认识字,皇宫内和汉字记录相关的全部工作,自然都归属女官掌管。

三、明代女官制的特点

1,机制完善,人数众多。明朝女管制沿袭了元朝的"六局二十四司",在此程度上还增加了宫正司和彤史等,相较于前朝,其机制更加完善。此外得益于朱元璋的高度重视,明朝女官人数在初期小于一百人,之后人数不断增加,到洪武末期增加至300余人,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过的

2,职权分明,系统独立。明朝以前各代,虽然自北朝孝文帝时期开始,已经将后宫嫔妃和女官做了区分,但一直以来,后宫妃嫔和女官都具有相同的处理宫中各项事务的权力。二者在权职方面并没有明显分别。这一现象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才被终结。明朝严格规范了女官和嫔御的不同职责,互相没有任何附属关系。女官内部职务分明,等级森严,运行井然有序。这一切是前朝所不能企及的。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3,品秩不高,权势掣肘。想要把所有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朱元璋,在下放一定权力给女官的同时,肯定会在其他方面对其进行严加管制。历朝女官的品秩大多较高,比如宋朝、唐朝女官品秩最高的可以到一品,外廷官员唐朝宰相也才三品官职,可见女官在当时备受重视。而在明代女官虽然人数众多,但最高的只有五品,在几百人的女官中甚至有三分之人没有品秩。女官没有多大实权,便没有能力蓄意乱政。由此可见,朱元璋在放权的同时也懂得防患于未然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四、女官的甄选

同外廷八股取士选官制度一样,明朝女官的甄选程序也相当完备。从初选到最后确认官职一共要经过五道考核程序

首先朝廷派遣官员到各地查访户籍,看到长相端正好看的,能识字的女子,给她们银币当做聘用资金。明朝时江南之地已成为我国的文化中心,所以女官的选拔也以浙江、广东、苏杭等地为主。据史料记载,被选中的女子不仅能得一笔聘用资金,家人还能免除徭役,有这么多好处,很多人家都愿意参加选举。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初选晋级后,这些女子将被送入京城进行二选。二选由司礼监的内监负责,二选最为严格,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二选一共经历四天时间,每天考核一门。

第一天看身形,身形不好看的,长的太高太矮、太肥太瘦的都不能要。第二天看样貌,眼耳口鼻,头发皮肤,肩膀腰身不符合要求的全部淘汰。第三天听声音,声音太刺耳或者太粗犷的不要,说话不顺溜还口吃的更不能要。第四天看仪态,受试女子在内监面前走一段路,身体各部分结构不对称的,走路举止轻浮聒噪的全部淘汰。

二轮下来有将近一半人会被淘汰。

二选过后还有三选,

三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体检。受试女子被带进宫内,由宫内有经验的宫娥进行检查,看是否身患疾病,有病的不能入选

三选以后进入四选,四选主要考察女子的文化水平,入选女官必须得识字,不识字无法在宫内当差,会被直接淘汰。

最后的五选相当于今天的试用,试用期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再由司礼监根据表现,判断去留。至此,如果顺利通过以上五选,就能正式成为一名女官。可见比起前廷苦读诗书、考取功名的艰辛,要想成功得到内廷的一官一职也并不轻松。

总结:对帝王的决策产生间接影响

明朝的女官制度既沿袭了历朝的古制,又在其基础上日趋完善和独立。女官制度看似与军国大事相离甚远,但因为女官是皇帝和后宫妃嫔的贴身侍从,且皇宫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因此她们的言行或多或少都会对帝王的决策产生间接的影响。

明朝的女官出身端正、富有才华,经过严格选拔而出,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普通妇女的精英。

她们在后宫一方面打理宫廷事务,另一方面因为女官的职能,对皇帝言行起到一定规范限制,同时因其颇有学识,知书达理,对后宫妃嫔也能起表率作用。


古代女子也能当官?浅析古代女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而言之,明朝没有出现前朝女主干政或外戚专权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因于女官制度的存在但朱元璋完善女官制度的初衷之一:限制宦官权力,防止宦官乱政,这一点女官制度却没能起到如期地遏制作用。

据史书记载,虽然在明朝初期,女官制对宦官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朱元璋之后的明朝君主,自明成祖朱棣重用宦官开始,宦官权势越来越大,以致控制了整个朝局,造成明朝近两百年的动荡局面。


参考文献:

1、明代女官制探析 王云

2、《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第 1卷《宫闱总部汇考》。

3、《礼记· 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