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很多人窮,是因為:一直打工,不學技術,用時間換錢”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很多人窮,是因為:一直打工,不學技術,用時間換錢”怎麼看?

我認為這樣說有失偏頗,在這個世界上,凡是通過正規途徑獲得的勞動所得,均被稱作合法收入。難道還要給坐著獲益和勞動獲益的人分出高低貴賤三六九等嗎?

人步入社會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不然能實現什麼理想?

生活無憂後,積極上進、不安於現狀的人們開始奮發,通過學習、總結、提升思維、提高工作能力等種種努力後,一步一步往上爬,收穫體面的生活、受到他人的尊敬。

所以,不能讓某些發了工資就胡吃海喝,把錢浪費在不良嗜好上的人抹黑整個群體,要客觀地看問題。

下面提出兩個思維:窮人思維、富人思維。

窮人思維

1、認為自己的時間不是最重要的,所以用時間來換錢,這就是窮人思維。

2、價格相同的大號、中號、小號儲物箱,買最大的,這就是窮人思維。

3、買一套房子,先看看能拿出多少錢,如何組合貸款,每月工資能否支付月供,這就是窮人思維。

富人思維

1、花錢時,要麼能掙錢,要麼能享受,這就是富人思維。

2、價格相同的大號、中號、小號儲物箱,買適合的,這就是富人思維。

3、買一套房子,先看看這所房子未來的附加值以及升值空間,是不是需要,再思考怎麼解決錢的事,這就是富人思維。

希望我的這些觀點會有幫助!


阿拉叄


首先,我很同意你的觀點和思路,因為曾經我也這樣給自己做過總結。

我在20-30歲這段時間,一直在廣東多家服裝廠打工,遺憾地把自己大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工廠的流水線,長年累月的加班加點,換來的卻是每個月微薄的工資,租房、吃飯、日用品消費,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積極應有的貢獻;由於不甘平凡,辭職出來後,我學過汽車修理,賣過水果,做過物流,參與過直銷和保險,直到現在,依然是掙扎在收入偏低的貧困線上。

按說,我也學過技術,做過生意,只要能夠堅持下來,那絕對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但問題就出在人心是不能滿足的,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抵制不了外界環境的誘惑,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所以,趁著青春年少,投資、創業,到處折騰,折騰來折騰去,把自己和家人折騰在貧困線上。

2020年新年疫情的出現,讓華夏兒女們措手不及,蝸居在家裡太長時間,對之前的工作和事業有點茫然,因此就想念之前學過的手藝和技術,覺得自己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大不了我再去修車。其實已經脫離了實際,說的氣話而已。

所以,新年這段時間,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網絡上學習更多適應現在和未來的生存技能,這是好事,是積極向上的表現,也是疫情當前需要做的事情。也許未來,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換取財富,因為我們有好多創新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習、摸索和實踐,所以一定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總的來說,無法滿足的人心,才是導致人們一直窮或富的根本原因。問問自己,是不是一直這樣走過來的?



火炬人生


我就是農民孩子,從小家裡窮,初中畢業出來去南方打工8年,現在還是打工,想學技術,在深圳邊打工邊學技術,學了個平面設計幹了三年,最後想創業沒錢,現在還是打工,去年又學技術想開店,又沒幹成,又打工啥時是個頭。





農村雍


是因為窮人選擇性比較單一,感覺掙錢是主要的,沒有想的那麼遠,但是打工時間長了就能意識到問題啦!比如說在一家工廠做幾年因為個人原因或者是公司效益不好公司倒閉,這時候需要從新找工作就等於是重新開始啊!到那時就會後悔當時怎麼沒有上技校學點技術,畢竟是一技之長啊!


開著卡車討生活


大多數後來富起人來的人也是從窮人開始的。

窮人缺的是錢,多的就是時間,所以當還貧窮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選擇付出更多的時間來換取金錢,給自己做資本積累。

只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在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開始轉換思路,那就是我要用錢來給自己換回時間。換句話說就是以前我可以花很多時間去做的一些事情,那麼當我的財富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就不能再浪費這個時間去做這些低效率賺錢的事情。而是要用我手裡現有的資金去幫我賺錢,需要用我搭建的組織架構來幫我賺錢,而不再是自己親力親為的去做每一件事。因為我的時間現在更寶貴,原先我每一分鐘可以賺10塊錢,那麼現在有可能我一分鐘就應該要賺100塊錢,如果我再去從事那種只能賺10塊錢的工作,那麼我的財富將永遠得不到增長。


豬仔妹說理財


很多人窮,是因為:一直打工,不學技術,用時間換錢”怎麼看?

這個說法不對

1、技術

技術:我理解就是在某一領域或方面能夠獨立完成的工作,具有製造性。

打工的過程中就是技術學習的過程,雖然是在按時間上班,也就是說用時間換錢,但不能說打工就沒有學技術,比如:汽車修理、電工、維修工、這些都屬於打工,工資雖不高但確實是技術工種。

2、人窮與技術無關

就像上面說的汽車修理、電工、維修工、這些都屬於打工,只要肯幹餬口養家是沒問題的,你說的窮應該不存在,但這些工種要想大富大貴也不是不可能,比如業餘時間學習新的知識,獲取更多的信息,只要思維轉變,變得富有還是有可能的。

3、轉變思維

我覺得一個人在企業裡乾電工、修車啊要比那些企業的中層幹部好,一旦失業這些人很快就能找到相應的工作,雖然工資可能不高,但不至於窮,反而那些小幹部倒不好找到合適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真正想富有要轉變思維與技術無關。✍✍✍✍✍✍✍✍✍✍✍✍✍✍✍✍

總之:不同意你的觀點,打工照樣可以學到技術,技術工種工資有高有低,不能說打工就不是技術。


槮毅


比起時間金錢是最不值錢的東西,金錢是可以無限放大,但一天的時間它只有24小時。你永遠只能走到明天,而不能回到昨天。

以前我看過一個故事。上帝給了窮人和富人一人一座礦山,半年後看誰比較有錢。剛開始,窮人和富人帶著工具開始挖礦。由於窮人的體魄健壯挖了很多的礦到鎮上賣,而富人挖的只有窮人的一半。

不出一個月,窮人的生活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開始貸款買車買房。生活品質大大提高。

幾個月後他發現鎮上的價格開始不斷下跌,他開始每天增加工作時間。但他採得礦還是不足以支付自己的貸款。到後來他付不起自己龐大的利息時決定去找富人,想一探究竟到底發生什麼事。

再次遇到富人時他非常驚訝,發現富人比以往的財富還更多,於是他請教富人是怎麼做的。

原來,富人第一天起就開始熟悉礦山情況,找來專家鑑定,找來專業挖礦公司合作,便開始進行大規模開採。每天都想方設法擴展人脈,以及設法取得資金和資源。

故事中窮人遇到困難想到的就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哇,沒有思考其他的任何可能性,當碰到困難時,他唯一的辦法就是更長時間的工作。但富人的思考卻是如何將它如何將利益擴大到最大化。

每一個人的需求都不太一樣,如果你只是做著簡單重複的工作,長期沒什麼價值,單純的只是付出了時間,任何人只要願意就可以取代你。

如果你僅僅只考慮出賣體力和時間,很難會變得富有。所以多去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透過交換能夠實現價值的。


喃往貝貝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深意,我提下我的幾點看法!

首先,這個應該是相對部分人而言,很多人窮是因為懶,好吃懶做,賺多少錢花多少錢,到最後肯定就沒有錢,所以到頭來一場空,肯定窮!但是一直打工不學技術這不是導致窮的的原因,只能算一部分原因而且這還要看打的是什麼工,像現在最多的工廠,現在有很多人都回家蓋房子了,這些人你能說他窮嗎?還有一些農民工,天天在工地待著,搬這搬那得,工資說心裡話,不比那些整天坐辦公室的人低啊!

其次,一直打工不學技術,這裡有一種情況是確實會越打越窮,因為你想,如果你每個月打的錢都被你揮霍了你肯定就沒錢了,月月光!還有一種就是一直打工混日子,工資有限,你又要租房又要吃飯,生活費都捉襟見肘時,你肯定沒有辦法!

然後,一直打工不學技術,這其實說的社會的一大部分年輕人現在的實際情況,每天都在上班打工,但是確一直沒有錢,更不敢結婚,有沒有創業資金,所有的東西都要靠自己!確實很無奈!

最後,其實我想說,無論在哪裡打工,其實只要你不是打死工,你用點心去學習,不需要佔用很多其他時間或者你用下班後的時間去充電補充自己,你都不會過得很難,至少不是沒有錢,沒有一點積蓄的!加油


楓葉mosquito


我覺得說的對。


這個社會從不缺打工的,只缺少技術人才。

不管什麼行業都需要技術,沒有技術你就是一個打工的。而且技術工與打工的工資有著天壤之別。很多人窮是因為一直打工,為什麼呢?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懶”字,沒有學歷,不願學習技術只能打工。這個社會不缺有志之人,每個行業只要用心學習肯定會有所成就。

拿技術換錢,遠比用時間換錢要多的多。

就像我學的這個土木行業,前期就是就是打工賺錢。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技術,只要考到證書,那就是你的技術。在證書的加持下,不論是找工作,還是升職加薪,遠比沒有證書強上很多倍。

所謂“技多不壓身”,會的技術越多,在這個社會越容易生存。在如今的社會招工只要你有技術,工資真的是隨你開。用時間換錢最終都會一無所有,什麼都會,又什麼都不會。

很多人窮,一直打工。基本上都是因為吃不了學技術時的苦,從學徒到專業技術人員。中間的坎坎坷坷,工資低到最低工資標準,哪有打工快活呢!工資高,還不那麼累人,但隨時都有可能失業。

技術永遠是王道。

沒有技術,只能用時間換錢。你身別有只靠打工而富起來的嗎?打工只能富一時而不能富一世。這個社會學技術並不難,只是因為懶,所以窮。


光的旅行


首先,窮分兩種,一種物質上的,一種精神上的,要視情況來分析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無論哪種窮,產生的原因應該都是多方面的。比如,物質上的窮,可能是因為那個人沒有好的工作,或賺錢能力欠佳。精神上的窮,可能因為他閱歷少,不讀書,不思考,也沒有任何興趣愛好等等。

每一種窮,都對應著多種複雜微妙的聯繫。

其次,“一直打工”這種說法欠妥,似乎把窮的原因要歸於打工,而這種打工帶有一點歧視意味。

打工也分很多種類,只是工種不同,工作性質不一樣,但談不上高低貴賤,都是憑勞動掙錢,無論腦力還是體力。

在工地上搬磚運沙是打工,飯店裡洗盤子刷碗是打工,寫字樓裡敲鍵盤寫文案是打工,世界各地見客戶談生意也是打工,大家各憑本事掙錢,各憑本事獲得相應的物質,應該是平等的。

錢掙多掙少,物質豐富還是匱乏,只要所得與各人能力相匹配,就沒有什麼可指摘的。大家都不容易,各拼各的命罷了。

第三,學一項技術當然有用,但是不是憑此就一定能脫貧致富卻很難說,這得看學的什麼技術,學到什麼程度,行業前景市場需求如何。

有些人不學技術,打一輩子工也能養家餬口,發家致富。而有些人學了技術,學得不好不壞,或找不到地方用,也是白搭。

再說,學了技術,最終還是要去打工的呀,不是為別人,就是為自己,反正打工是一定的,否則技術換不成錢。

所以,學技術不一定能脫貧,而打工也未必不致富。

最後,“用時間換錢”,這個說法對時間有誤會。

還是那句話,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給誰打工,打什麼工,都需要投入時間。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時間這個大背景上展開的,不過個人所憑的技法不一樣罷了。

打個比方吧,時間就像大江大河,我們從事的工作或打的工就是渡河工具,有些是豪華遊輪,有些是快艇,有些是普通大船,有些是竹筏,有些是游泳圈,還有些什麼都沒有,赤裸裸僅憑游泳技術好等等。你看,無論幹什麼,都需要藉助時間才能到達彼岸,到達目的地,才能換到錢。

所以,用時間換錢並不低人一等,也不是窮的原因。

總而言之,“窮”這個字挺傷人的,當你說一個人窮時,先想想你指的是哪種窮。

然後,再去想,那種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沒有誰天生喜歡窮,甘於窮,每個窮人都有他迫不得已的苦衷或無法解開的死穴,如果無法幫助他們,也請不要歧視,善待他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