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伊朗篇-30#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以及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等。現在,2019年重頭戲——伊朗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伊朗國家博物館)

小夥伴們看了上面這張圖,是不是覺得圖中的這座建築非常有特色?嗯嗯,它就是在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的薩珊建築——伊朗歷史上薩珊王朝時期的經典建築形式。

什麼是薩珊建築?它具有哪些建築特點?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世界建築史上最具古典氣質的建築——古代波斯薩珊建築。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伊朗國家博物館)

古代波斯(伊朗舊稱)有三大著名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亞王朝和薩珊王朝

要說清楚薩珊建築的前世今生,就得先了解點伊朗歷史。

伊朗歷史說來話長,咱們長話短說:

約公元前2900年前後,歐亞大草原上的印歐人部落開啟了大遷徙模式,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來到了亞洲。之後,“亞洲雅利安人”分道揚鑣,一支進入了伊朗高原,後成為伊朗人;另一支進入了印度河流域,後成為印度人。

漫長歲月中,伊朗雅利安人依據聚落地域形成了米堤亞部落、波斯部落等部族。

居住在“波斯”之地的人被叫作”波斯人”

波斯人中後來出現了居魯士、大流士等一代帝王,他們通過軍事戰爭將弱小的波斯國變成了橫跨亞歐非的強大帝國,使“波斯”之名聲名遠揚。

公元前330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率兵攻陷波斯,並放火燒了波斯皇宮,波斯帝國至此終結(公元前550—前330年)。

(注:關於“波斯帝國”詳見伊朗篇#1—29#)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伊朗國家博物館)

亞歷山大東征奪取波斯之後,以移民的方式將許多希臘人、馬其頓人遷移到該地定居。希臘人、馬其頓人與當地人通婚,使得希臘文化與習俗開始在東方傳播

正當亞歷山大雄心勃勃地準備進發阿拉伯半島時,身體卻為他敲了喪鐘。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死於突發疾病。

亞歷山大死後,由於沒有事先指定繼承人,帝國很快被分裂成諸個王國。而波斯正處於分裂後的塞琉古王國的統治範圍內,成為塞琉古王國的一個行省。

塞琉古王朝統治時期,王國的許多部族都在暗流湧動,伺機獨立。不久,生活在伊朗高原北部的帕提亞部族等先後宣告獨立。

之後,帕提亞人通過戰爭實現了領土擴張,控制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岸,成為強大的帕提亞帝國。

由於上述歷史原因,使得帕提亞帝國早期的藝術作品明顯帶有希臘化的色彩,如雕塑中的人物皆為側面像等。但是到了後期,它便逐漸顯現出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如人物雕像出現了正面的姿態。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在建築方面,帕提亞王朝首度流行起“伊凡(Iwan)”式建築風格,即一種入口大門造型為三面封閉、正面完全敞開、頂部為矢狀大拱的建築形式(上圖)。這種“伊凡”建築形式成為後來伊朗建築風格的標杆,它被普遍應用於當時的建築設計中,標誌著一種新的建築結構的開始。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作為帕提亞時代對建築的一大貢獻,“伊凡式”建築被寫進了史冊。

伊凡式不僅被用於建築大門的設計,還被應用於建築的內部結構(上圖)。今天如果你去伊朗觀光旅行,這種伊凡風格的建築依然隨處可見。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如同歷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樣,曾經不可一世的帕提亞帝國終歸也未能逃脫新舊更替的歷史規律。隨著內部矛盾的日益激化以及外部戰爭所造成的元氣消耗,帕提亞帝國終於走到了盡頭。

帕提亞帝國雖然終結了,但它在文化、藝術、建築等方面的作用卻不可小覷。帕提亞早期,希臘化風格是社會的主流美術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希臘色彩逐漸被帕提亞自身的藝術特色所取代,形成了一個帶有希臘化影子的新帕提亞美術形式,它為開啟後續獨特的薩珊王朝美術起到了重要的過渡作用。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薩珊建築,伊朗國博)

公元226年,原帕提亞疆域內伊斯塔赫爾城邦的阿達希爾武力終結了帕提亞帝國的統治,建立起一個新王朝,他以自己祖父“薩珊”的名字命名了新王朝:薩珊王朝。

薩珊王朝持續了400年,這期間它在文化、藝術、建築等方面於帕提亞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限於篇幅,本篇重點說說建築方面的成就。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薩珊建築特色

薩珊建築沿襲了帕提亞後期的遺風,以拱形建築為主流模式。此時的建築不見了帕提亞之前建築中常見的支撐樑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拱形結構。這種結構使建築中樑柱減少,進而增大了使用空間,特別適用於經常舉行各種儀式和宗教活動的地區。

應該說,每一次新建築形式的產生,一定是摒棄了原來不合理、不適用的設計部分,增加了人們所需求的功能結構。薩珊建築拱形結構的確立,就是在這一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匱乏條件下,用這些東西造出舉世聞名宏偉建築

(薩珊建築典範之作:伊朗國博)

另外,薩珊建築的拱頂結構還解決了伊朗地區木材缺乏的實際問題,它將建築所用的木材量減少到了最低,且又充分利用了該地區多土、多石的自然資源優勢。

薩珊建築多以石磚建造,石磚間以石膏黏合劑進行黏連。伊朗高原石膏石資源豐富,這種凝結速度極快的特殊石膏漿是拱頂建築的天然良材,它使這一地區能夠有條件建造這種跨度較大的拱頂建築。也正因如此,薩珊建築才得以以獨具特色的“拱頂結構”留名於世,成為波斯建築中光輝燦爛的一頁。

公元651年,薩珊王朝君主被殺,王朝400餘年的統治至此終結。但薩珊建築卻以它獨具的建築特色而傳名千古。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