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滅蝗蟲的技巧

《開元佔經》摘錄了董仲舒《對災異》中對於蝗蟲的看法:“佞臣居位,貪叨之徵,邪人在位,則蝗蟲食菜;君用臣才不任職,則蟲食莖;君用佞人在朝,則蟲食節;君用奸賊在位,則蟲食根。”可見古人對於蝗蟲的認知很早就已產生。蝗蟲常發生於夏秋季,與旱災往往結伴而來,根據其啃食莊稼的不同情況,有的書中還將蝗蟲分為了四種:“蝗蟲食苗心曰螟,食苗葉曰蟘,食苗根曰蟊,食苗節曰賊” 。

古代滅蝗蟲的技巧

1、從源頭上阻止
清代已經認識到,蝗蟲沒有產卵時,天氣寒凍可以殺死蝗蟲,避免來年蝗災,如果再遲一些,蝗蟲已經產卵而天氣始寒,則蝗蟲已經在土中產卵,需要早早的耕耨田地,使得蝗蟲卵被覆土壓住,不能滋生,此為預防之策。蝗蟲初發,責令當地官府儘快上報,儘快撲殺,並前往當地掘取蟲子,避免來年再發。如果隱瞞不報,則要視後果嚴重與否施以刑罰。相應的,捕捉蝗蟲也有獎勵。

古代滅蝗蟲的技巧

古代捕蝗一斗曾可獎勵粟一斗。類似的有貼出捕捉蝗蟲告示,以蝗蟲換米,或者開常平倉穀米獎勵捕蝗者的的措施,獎勵不可謂不豐厚。既可以賑濟災民,也可以消滅蝗蟲,可謂一舉多得。捕捉到的蝗蟲或者放入布袋中煮死深埋,或者將蝗蟲倒入挖好的深坑內焚燒,如果只是淺埋不做其它處理,第二天就又會鑽出來。

古代滅蝗蟲的技巧

2、外部干擾
另一方面,據文獻記載,蝗蟲對於一些植物種類(豌豆、豇豆、大麻)和水生植物(比如菱角芡實)不感興趣,可以補種一些作物,避免饑荒產生,彌補損失。另外,蝗蟲在天上飛行,用槍炮聲驚嚇或者用長杆高掛衣服,避免他們降落在地面,也是一種辦法,不過蝗蟲餓極了總會降落,有些以鄰為壑之嫌。

古代滅蝗蟲的技巧

3、當作美食食用
蝗蟲肆虐了中原大地,百姓們即將顆粒無收,因此苦不堪言。當朝宰相姚崇聽聞後,他向唐玄宗上奏,建議皇上親自出面主持抗蝗救災。唐玄宗到了田裡後發現,蝗蟲果然是遮天蔽日,唐玄宗隨手抓了一下便逮到一隻蝗蟲,他老人家隨後說出了一句感人至今的話:“爾食朕百姓五穀,如食朕之肺腑。”這句話很好理解,但唐玄宗接下來所做的事情,卻讓人不理解了,他在瞪了這隻蝗蟲三秒鐘後,一口將其吞下,稱其為美味。後面人們就把蝗蟲開始引入我們的餐桌,成為一道美食。

古代滅蝗蟲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