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以及中国的积极影响就不多说了,整个学术界给了它非常完美的定义,我要讨论的是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给当下社会带来的诸多灾难性的影响。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启蒙运动)


01启蒙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人们信仰的缺失与传统美德的沦丧。

启蒙运动反对宗教神学、愚昧主义,提倡科学、理性,试图摧毁天主教在欧洲文明圈的主宰地位。就从宗教教义来讲,上帝造人是不可能的、反科学的,但天主教、佛教都有一个思想:让圣人或神或者佛来启迪人的智慧,让人们有信仰,使人弃恶从善。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统治者以统一宗教信仰的方式来完成对人们精神思想的控制。所以西方启蒙运动的后果,就是狠抓黑奴,屠杀印第安人,疯狂殖民,掠夺。他们为这些暴行安上一个好听的名义——传教。

当统治者强化弃恶从善的教义时,社会相对安定,人性真善美得到体现,宗教也能让人们的心灵在痛苦与磨难中得到慰藉。宗教的弊端肯定也是有的,但它就是一个工具,看人怎么用而已。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弃恶从善)


当理性思考与科学思维超越弃恶从善的认知时,没有信仰束缚的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与利益的最大化。而启蒙运动进一步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私欲的合理性,导致了现今社会物欲横流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体系是以儒家为基础的,辅之以佛教与道教。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以后,新文化运动兴起,猛烈抨击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道德体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当传统文化被冠以"愚腐、迷信"之罪,而"民主、科学"未能真正改变个人命运之时,人们信仰的缺失与传统美德的沦丧就成了必然。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新文化运动的宣传画)


传统道德体系的破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之时,也带来如下影响:

首先,忠孝变成了愚忠和盲从。

在中华传统美德里,百善孝为先。可是,现在的一些人已完全没有任何信仰,当人们不再相信不孝会有报应的时候,他们只相信当下物质利益带来的幸福感,并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传中说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天动地,可如今,不孝之子已比比皆是!2019年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曾经挂在墙上的24孝图,已没有几个学子认知,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埋头苦读,他们在理性的思维中,已不相信弑母会下地狱。(我们隔壁村子里,有一个25岁男的,属于寄生虫类型,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一次问他老爸给钱花,他老爸没钱给,他竟然拿着菜刀追着他爸砍。)

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只信仰唯物现世幸福的人更可怕,在他们的思想领域里,一切都要为个人私欲和物质让步!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董永卖身葬父)


西晋王祥,继母对其不慈,但他在继母生病时仍卧冰求鲤,使继母食后病愈。

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却发生了"儿子弑亲母骗保"的人伦悲剧;

现在离婚的重组家族更多,但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其次,夫妻之恩变成了利益的困绑。

在我们的传统美德认知里,曾经我们认为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在传统文化里,像陈世美那样虚化的男子,一直是中国人所唾弃的人物!可是,多少新文化运动的文人,以追求自由恋爱的名义,玩弄感情,抛妻弃子。

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只娶一妻杨容姬,妻死不纳妾,创潘杨之好的美名;而现代的天津男子张轶凡,为骗取3000多万巨额的保险金,将妻子带到普吉岛后残忍杀害。

古人们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焦仲卿和刘兰芝因家长反对不能在一起后双双殉情,焦仲卿给他母亲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焦仲卿和刘兰芝)


古人希望"黄泉共为友",今人却为一已之私试图把"共枕席"之人送入黄泉:2019年,江苏省的中国夫妇在泰国游玩时,怀孕3个月的妻子王楠被丈夫俞某推落34米高崖,原因只为了骗取保险。

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让人们人性泯灭,人性的泯灭让人们失去了婚姻的安全感,失去了人伦的安全感。

古人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如今,似乎"天地早合"了,处处皆是"与君绝"!2019年中国全国离婚登记415.4万对,可见人们对于婚姻的轻率。2020年中国光棍将超过1亿。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婚姻?拿什么来偕老,我的爱情?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信仰?)


传统文化的某些信仰,可能会抹杀一个人的独立性,但过于理性的结果,则是让一个家庭冷漠寡恩。而家,只有温暖,才不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理性、私欲正一步步吞噬我们的家,让它风雨飘摇。

再次,启蒙思想反宗教禁欲,导致的疾病与灾难已是事实。

在天主教里,信奉独身主义或一夫一妻制,在我国的佛教里,也有禁欲的成分。这些禁欲的内容形成了人们"万恶淫为首"的思想认知。而启蒙运动反宗教禁欲的思想,极力的宣扬解放自我,造成个人利已主义与私欲的膨胀,最后带来的影响也是恶劣的。

人类欲望的闸门被启蒙思想开启后,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在2018增至3790万人,九成以上是性传播,携带者数量仍逐年增长。非洲灾难更甚,已出现了被此病屠村的悲剧。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万恶淫为首)


02启蒙运动的后果是物质文明伴随着物欲的泛滥。

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进而又提出了法制、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一整套社会改革方案。

但是绝对的自由是否真的合理?

多少罪恶,正是以自由的名义进行的。

当人们享有言论自由的时候,处处发表攻击政府的言论,只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当美国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他国内政时,只是用它自己的"民主"来入侵他国的专制。

启蒙运动的平等比起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的平等,是更狭隘的。

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平等融合了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西方的宗教里也有"平等"思想,但启蒙运动的平等更多强调的是人权的平等,"众生平等"包含了尊重生命与自然的成分,但人权的平等把人的权利放在首位,当人把自己做为地球的主人时,这种平等的强调是可怕的,它并没有确保人类福祉,它同样是另一种无知和偏执。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平等的对话)


在启蒙运动构造的利己主义面前,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类向河流大海无休止的排放污染物,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人类正无止境地挥霍践踏地球资源,残忍的虐杀动物。埃博拉就是大蝙蝠传播的。

当然,当淡水资源再也无处可寻时,人类也将为此付出代价的,这将是人类最可怕的灾难。人的纯粹理性,使人类失去了最美好的价值关怀与对万物的悲悯之心。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淡水资源)


03启蒙运动使人类陷入诸多血腥的争斗之中。

启蒙运动的本意是要给人们光明和温暖,但真的温暖吗?

20世纪,一些国家的统治者利用理性至上原则,将集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扼杀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命。导致个人权益和个人自由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理性逻辑为二战中的屠杀提供了借口,那些绝对利已者和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蔑视生命,发动战争。

二战期间,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屠杀犹太人就是将集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恶果,它证明了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极端操作可以让人的良善尽失!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女人)


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就是启蒙思想,这次革命之后的恐怖统治让人震惊。在理性、民主、革命的思维之下,法国大革命出现"杀人如割韭菜一样干脆利落"的恐怖局面,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

理性没有给人们温暖,而是让人不寒而栗!

综上所述,启蒙运动在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也是物极必反,它也带来了灾难和危害。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到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至上、利已主义、唯物主义原则,极大地祸害了人类,削弱了对人的灵性尊严和灵魂的考虑,导致了二十世纪对人类的屠杀和对自然的过度索取。

我们应该重塑人的尊严和灵魂,重塑人的信仰与美善。对信仰和传统的蔑视,在欲望和利益的驱动下,人类做出的事情是触目惊心和伤天害理的。有没有上帝并不重要,但当我们被利益诱惑时,相信"上帝在看着我们"这点很重要!

17-18世纪,由欧洲的启蒙运动联想到的人性缺失

(上帝在看着我们)


当我们失去了对灵魂的终极关切和信仰时,人类只能在冷漠与绝望中短视。

参考文献:《启蒙运动》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陈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