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全通教育又要賣身,昔日“股王”何以淪落至此?

春節過後,滬深兩市先跌後漲,牛市氣息重回A股。在線教育板塊更是迎來大爆發。

全通教育又要賣身,昔日“股王”何以淪落至此?

然而,作為曾經的“在線教育第一股”,全通教育卻走到了賣身的地步,真是讓人唏噓。全通教育為何從當年的“股王”淪落至此呢?

昔日“股王”又要賣身了!

全通教育又要賣身,昔日“股王”何以淪落至此?

春節過後的A股市場,在線教育板塊風光無限。全通教育也跟著收穫了4個漲停板。就在市場尖叫“妖王”歸來時,全通教育就發佈了一則“賣身”公告。

日前,全通教育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陳熾昌、林小雅夫婦及其一致行動人,擬通過股權轉讓+投票權委託的方式,讓渡公司的控制權。

這不是全通教育第一次“賣身”。早在2019年,為挽救公司業績頹勢,全通教育擬作價15億元收購知名財經人吳曉波的公司,這讓全通教育股價又漲了一波。然而,在是否利用併購炒作股價的問詢下,全通教育終止交易。

這一次,全通教育換了個交易對手。作為本次交易接盤方之一的藍海國投,是A股市場中文傳媒的全資子公司。作為中文傳媒旗下專業的投融資平臺,藍海國投主要職能是資金管理和資本運作。對於此次交易,藍海國投是想借殼上市,還是另有答案,還得看雙方具體的協議。

全通教育的經歷,令人唏噓。2015年,上市不足一年的全通教育,憑藉“中國教育第一股”的光環,股價最高漲到467.57元/股,超越貴州茅臺,成為A股市場“股王”。從紅極一時到“賣身”,全通教育僅用4年多時間。

敗在併購?

全通教育又要賣身,昔日“股王”何以淪落至此?

全通教育能做到“股王”之位,跟其大舉併購休慼相關。自從2014年登陸資本市場,全通教育就開啟了併購擴張之路。有統計發現,僅2015年,全通教育就豪擲13億元,將業內6家公司買了下來。

截至2017年底,全通教育旗下公司多達44家,一個可以對比的數據是,上市之初,全通教育旗下僅有1家子公司。這一速度,不可謂不驚人。

一系列的併購擴張,雖然在極短的時間內提高了營收規模,然而,頻繁的收購,並未能助力業績持續增長,卻為後續鉅額虧損埋下隱患。2018年,全通教育錄得上市以來首次業績虧損,虧損金額高達6.57億元,其根本原因正是計提商譽減值準備6.86億元。

可以說,大肆併購形成的高額商譽,就像一把利劍,高懸在全通教育頭頂。當併購的公司不能為全通教育帶來正收益,這把利劍就成為壓垮全通教育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血的教育。財經君認為,對於喜歡大肆併購的公司,在投資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好的併購一定是能為公司賺錢的生意。那些只增營收不增淨利的併購,一定要謹慎投資。

目前來看,全通教育仍有4.89萬股東,他們中有不少人是追高入場者。眼看著全通教育市值從500多億元跌到不足50億元,又有多少中小投資者成為那個“接飛刀的人”呢?

反觀全通教育的實際控制人,雖然賣掉全通教育賺不了多少錢,但陳熾昌及其一致行動人,早在2017年2月到2019年12月,累計套現8.9億元,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當他們荷包鼓起來,揮一揮衣袖賣掉全通教育的時候,又有多少中小投資者在流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