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谁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当提到“红颜祸水”时,就会让人想起妲己、褒姒…美人们常常会被人们视为是“祸国殃民”的根源。把那些为她们神魂颠倒的英雄们弄得国破家亡、身败名裂。让人不得不为英雄们鸣不平。于是感慨女人是害人的东西“红颜即是祸水”。

然而,在英雄与美人的悲剧中,美人坑害英雄有之,英雄连累美人有之,美人与英雄相互产生自我毁灭性的爆炸同样有之。不管谁是谁非,英雄与美人的悲剧至今仍是永恒的主题。

谁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周幽王在位仅仅 11年,就弄得众叛亲离,父子成仇。逼得他的岳父借西戎之兵将他追赶得如丧家之犬。据说当时除了几个陪他一起死的大臣,竟然无一人相救,最终惨死在乱军刀下。作为一朝天子,落得身败名裂、国破家亡,实属可悲、可叹…

周幽王被“一刀砍死”之后,《东周列国志》书中云:褒似“蛊惑君心,欺凌嫡母,害得幽王今日身亡国破”。使得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唾骂褒似为“造孽”、“淫妇”。

可见,人们都把责任推到了褒似一人身上。如果单单说褒似是罪魁祸首,她实在不够资格,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周幽王本身的“荒淫无道”行为,也是导致国破家亡的主要因素。若说褒似一点错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说她是惹祸之胎,倒是半点也不冤枉。

周幽王继位之时,他的父亲周宣王给他留下了一个“中兴”的盛世基业。如果他将“勤政恤民,求贤辅政”继续发扬下去,就不会落得“一刀砍死”国破家亡、众叛亲离的悲惨命运了。但他非要反其道而行之,父母刚去世,国内就出现了“山崩地震“、“三川俱竭”等不祥之兆之时,三川守臣表称三川地震。幽王笑说:“山川地震是常事,何必动表告诉寡人?”此时的周幽王“不访贤才而访美女”正忙着命左右寻求美色,以充后宫。

谁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荒淫无道的昏君与奸佞小人总是相互并存的,昏君要满足自己的荒淫之欲,必然要借助小人推波助澜。而小人也只有在昏君荒淫无道之时才能得以横行霸道。

周幽王继位之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周幽王却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他不但重用被称为“谗谄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的尹球、虢石父、祭公三个奸佞小人,还任命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

虢石父陷害忠良,他发现太史伯阳父和大夫赵叔带因山崩地震之事,准备向周幽王进谏,而私下议论时,便在周幽王面前诬陷两位大臣“毁谤朝廷,妖言惑众”。

大夫赵叔带因劝周幽王不要“不访贤才而访美女”,周幽王便将赵叔带免官,逐归田野。大夫褒珦只为赵叔带求情申辩,就被囚于狱中。

周幽王“不访贤才而访美女”的行为,使得褒似之类的妖女得以近身,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褒珦的儿子进献褒似以赎父罪,先用金银打通虢石父的关节,才得以把美女送进宫。

当周幽王第一次见到“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的褒似时,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自此,周幽王与褒姒坐则腿叠腿,立则肩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因周幽王贪恋美色,竟然一连十日不上朝,与褒姒朝夕饮宴。

谁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我们不能因为周幽王的荒淫无道而开脱褒似的罪责,褒似实在是个惹祸之胎,她在西周灭亡的悲剧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申后本为“六宫之主”,褒似进宫后应该主动朝见申后。但是,她在琼台与周幽王鬼混了三个月之久,也不理睬申后,并没有把申后放在眼里。

一天,申后到褒似居住的琼台,正遇见周幽王与褒似如胶似漆地在一起鬼混,便气愤地指着褒似骂了一场,由于周幽王偏袒褒似,申后只得恨恨而归。

太子宜臼得知母亲受了如此欺负,便亲自带了十几个宫人,到琼台之下故意找碴,把褒似痛打了一顿。不料,因此惹下大祸,褒似想置太子于死地。

起初,周幽王的头脑多少还有点清醒,尚能认识到:“此乃王后所遣,非出太子之意,休得错怪了人。”但是,褒似不依不饶,非要逼着周幽王把太子宜臼赶到申国,太子想要入宫诉明,也不给机会。

褒似为了除掉申后和太子,暗中派人日夜监视申后的行动,搜出申后写给太子的密信,借题发挥,告了申后一状,并暗示要废除太子和申后。此时周幽王有些犹豫,说道:“吾欲废王后太子,立汝为正宫,伯服为东宫。只恐群臣不服,如之奈何?”

最终,在褒似和虢石父的阴谋策划下,周幽王不顾礼法,将申王后打入冷宫,废太子宜臼为庶人,立褒似为王后,她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且对进谏者治以重罪。

谁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太史伯阳父因对废嫡立庶之事敢怒不敢言而即日告老去位。对此,周朝的大臣们都认为“三纲已绝,周亡可立而待也。”于是,群臣也弃职归田者甚多。周幽王自此更加肆无忌惮地与褒似在宫中作乐。

更加荒唐的是,周幽王为了使褒似“开颜一笑”几乎费尽心思,举烽火以戏诸侯,结果落得个“玩火自焚”。

褒似自进宫以来,从没有开颜笑过一次。为此,周幽王不惜撕碎彩缯(古代丝织品)百匹来取悦褒似。但仍不见她的笑脸。于是,周幽王下了命令:“凡能使褒后一笑的,赏给千金。”于是,善于拍马屁的虢石父献计“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便带着褒似来到骊宫,关于烽火戏诸侯的严重危害,郑伯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过。郑伯友说:“烟墩者,先王所设以备缓急,所以取信于诸侯。今无敌举烽,是戏诸侯也。异日倘有不虞,即使举烽,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哉?”

这与我们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狼来了”很相似。不过,荒淫无道,色迷心窍的周幽王为博取美人一笑,哪管这些严重危害。他不以为然道:“朕今与王后出游骊宫,无可消遣,聊与诸侯为戏。”这么严重的事对他来说只是“与诸侯为戏”的玩笑而已。

一时间,狼烟四起。诸侯们以为外敌入侵,纷纷连夜发兵赶往骊山。却见周幽王和褒似在饮酒作乐。众诸侯敢怒不敢言,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褒似见此情景,不觉拍手大笑。周幽王见褒似“百媚俱生”的一笑,十分高兴,当即赏给虢石父千金,这就是所谓的“千金买笑”。以后幽王屡以烽火为戏,久而久之,烽火不信,诸侯不至。

谁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申侯为了让周幽王回心转意又上书劝谏。周幽王不但不听,还下令削去申侯的爵位,命虢石父为将,准备讨伐申侯。迫使申侯被逼无奈,便借西戎之兵,突然杀来。把王城团团围住。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史记·周本纪第四》

周幽王点起烽火数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然而,此时的众诸侯因前几次被烽火所戏弄,以为周幽王又想戏弄他们来博取美人一笑,谁也不肯发兵。

而此时的周幽王才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沮丧地对郑伯友说:“朕不听叔父之言,以至于此。”然而,历史不再给他悔过的机会。最终,司徒郑伯友在突围中阵亡,周幽王在乱军中被砍死,褒似被戎主带回军帐之中取乐,不知下落。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资治通鉴》

可见“信”是为政者最重要的法宝。为君之道,莫过于“取信于民才能言出必行。否则,上不信下,下不信上,必然要招致败亡,祸莫大于无信。国家靠人民来保全,人民靠信誉来凝聚。古人把讲仁义有实力的统治者称为王者,低一点的是霸者。即使是霸者,也是有信誉度的。对于邻国对于盟友是讲信誉的,否则无信不立。

谁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申侯曾在给周幽王的上疏中说:“惜桀宠妹喜以亡夏,纣宠妲己以亡商。”这次周幽王又因褒似而亡西周。从这些历史的教训中,我们不难发现,帝王们的荒淫,的确是国家和人民的一大祸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一个人到了众叛亲离之日,也便是大水覆舟之时,通过周幽王也让我们看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关键时刻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