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日本文字里面的中文字,还是我们汉字原来的意思吗?

木偶日记


飞扬之前选修过日语,正好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让大家看一组日语中常用的汉字词,你可以猜猜它们的意思,随后我再放上他们在日语中真正的意思。不过各位朋友看答案的时候一定要镇定,因为这日语中的好多汉字实在是太搞了,可能与你根据汉语本身来猜测的意思天差万别。



看看日语中的一组汉字词

火の車(ひのくるま)

服役(ふくえき)

出世(しゅっせ)

暗算(あんざん)

大家(おおや)

女将(おかみ)

急須(きゅうす)

焼餅を焼く(やきもちをやく)

床(ゆか)

老婆(ろうば)

下面是这些汉字在日语中真正的意思:

火の車(ひのくるま) 经济状况不好

服役(ふくえき) 入狱

出世(しゅっせ) 出人头地

暗算(あんざん) 心算

大家(おおや) 房东

女将(おかみ) 老板娘

急須(きゅうす) 茶壶

焼餅を焼く(やきもちをやく)吃醋、妒忌

床(ゆか) 地板

老婆(ろうば) 老太婆

看完这组日语中的汉字词后,大家是不是觉得哭笑不得,我们自认为与我们的母语汉语最接近的日语,在某些地方居然是千差万别,有些意思胡乱猜的话真的会让人惊掉下巴、笑掉大牙。

特别是最后一个词[老婆(ろうば) 老太婆],同志们可不敢乱用,用错了有生命危险啊。



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情况

各位朋友请先收一收你们惊掉的下巴,下面回到正题,飞扬为你讲讲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情况。

日本人利用汉字大概有三种方法:  

  • 第一种是用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也就是只用汉字的形,即将汉字演变成现在的假名。   

这一部分汉字,自然和原汉字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可千万不能随便瞎猜测,要不然很容易引起误会。

  • 第二种方法是用汉字作为表意的符号,也就是只用汉字的意和形而不用音,即用汉字的意义表记日语的词汇,而不改变起原来日语的读音。

如:山、川、日、月”的日语固有读音为:「やま、かわ、ひ、つき」。   

这一部分的汉字,意义上自然是改变不大的,但是发音汉字完全没有关系

  • 第三种方法是直接吸收汉字的词汇,即直接利用汉字的形、音、义。

如:安心「あんしん」、店员「てんいん」、北京「ペキン」等。不过,这种汉字的读音与我们现代汉字的音相比已大不相同,仍需认真记忆。

历史上,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前往中国

由于汉字传入日本的时期、途径不同,加上中国的读音有地区性差异,所以这一部分汉字的音读还可大致分为吴音、汉音及唐音三种:   

◇ 吴音最早传入日本,是摹仿中国南方地区的发音。 ◇ 汉字大约在中国的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是摹仿中国北方地区及当时长安(即现在的西安)一带的发音。 ◇ 唐音是在中国宋代以后传入的,是摹仿中国南方地区的发音。

日语的复杂性——体系混乱

很多中国的年轻人由于日漫的缘故,可能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日语,而且也知道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但是,各位千万不要轻易地认为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会很容易。


宫崎骏动漫

作为选修过日语的过来的人,飞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引用日语老师的原话就是:“中国人学英文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但是中国人学日语,绝对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为什么?

因为日语太复杂了。而在飞扬看来,日语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它的体系混乱,因而缺乏严格的规律性,学习日语时单纯靠记忆的比重太大,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绝对就是哭着出来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日语的文字就比汉字要复杂太多,归纳起来,共采用了五种文字进行书写。即: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阿拉伯数字。

为什么说日语体系混乱,从日语的文字组成就可见一斑:

  1. 汉字自然不用说,是从咱中国借去的,可你借就好好借,关键是借的时候,不管是从音从形,还是从义,都各种乱用,导致读音、意义都非常复杂。

  2. 平假名,是日本古代宫廷里的宫女或者闺房中贵族女子,写情怨、记日记的时候,怕被别人认出来了,把汉字写得草草的只自己认识,最后竟然也成为了日语的表记方式之一。
  3. 片假名,是日本古代寺院里的和尚,抄写经书的时候为了简便省事而发明的,很多汉字就只抄了一个偏旁。这些只剩下各种偏旁的汉字,在我们看来真是奇形怪状,结果也成为了日语的表记方式(笑哭)。
  4. 罗马字是后来西方文化传入后,日本借用罗马字母来为日语标注读音,因为日语的读音实在太复杂了,有的不标注不行。

通过上面飞扬对日语文字来源的介绍,相信大家也会有和我一样的看法,日语的复杂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体系混乱——宫女写日记用的字,和尚经书用的字,都能成为文字的一部分,这真的是让人难以想象。

飞扬说:汉字的统一性,感谢秦始皇

说到这里,作为一个历史领域的创作者,飞扬是真的发自肺腑的感谢秦始皇,虽然后世的很多史书把秦始皇黑的非常厉害,但是,单凭咱们今天能学到统一而正规的汉字这一点,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感谢秦始皇。



想当年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时候,7个国家各有各的文字,有的同一个字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然而英明神武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就马上来了个书同文车同轨,将七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这是一个大一统的伟大功绩,处处透露着大国气象;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这是一位扫六合定天下的千古一帝,有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



要是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文字,如今我们的汉字是不是也会像日语一样体系混乱,秦国的文字来一下,赵国的文字来一下,楚国的文字来一下,搞得人晕头转向头皮发麻。作为一个见识过日语之难学的人,单从让汉字变得统一规范(更容易学,哈哈)这一点上来说,飞扬永远都不敢轻易地否定秦始皇,更不要谈污蔑了,有不服的,请去学七国文字,不送!


我是飞扬,一个爱看点杂书、想点怪事的理工男,愿把我的观点分享给你听,关注我,让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共成长。


认准飞扬的专属logo,点关注,不迷路!


历史飞扬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绳文”,并没有汉字。隋唐时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汉字(古代繁体汉字)。自汉字输入日本后,历经岁月,到了八世纪中叶,日人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作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二战时期,日本文部大臣平生釟三郎在帝国议会贵族院表示要废除汉字,但这一论说引起贵族不满,最后不了了之。

1946年日本政府进行了一次汉字改革,规定了1850个《当用汉字表》。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记,或是用同音、同义字代替,并颁行简化的新字体。於是产生以下情况: 残骸→残がい,附近→付近。

目前,日本尚未废除汉字,但是新增词语中用汉字书写的汉字词比例下降,用假名书写的外来语比例增多,这等於间接减少了汉字的使用。

日文的语法,则是受到了“古代朝鲜”的影响。 从语法上看,日语和韩语更加接近。日语里汉字保留的相对较多,多数和古汉语中汉字的意思相同,有些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交集、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样的。

比如:日语中,推门的推,用“押”。 这个“押”字,古汉语中就是向前“推”的意思。日语中,拉门的拉,用“引”。 这个“引”字,古汉语中就有往回“拉”的意思。还有日语中“车站”叫做“驿”, 这和古汉语中的“驿站”的意思很接近。

再比如“娘”,取谚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之姑娘之意,而非现代汉语的mother;手纸,指写信的信纸,非toilet paper。

其实别说日语,就算台湾的汉语,跟大陆相对隔绝了这么久,有些词语的意思都变了不少。


云山浅浅


我们都知道,日本文字是根据我们中国汉字外加一些欧美拉丁文独创的一种文字,现如今随着日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的加深,在世界各地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第四大通用的语言。
当然说到日文,就不得不提中国汉字对他的影响,一般在日本历史中认为,汉字是从人基本弥生时期传入日本的,而且也并不是从中国本土直接传入,而是通过中国和朝鲜的一些归化人,当时中国已经是发展成为了封建王朝顶尖,而日本还处在一个嫉妒落后的农业社会时期。
一般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日本当时是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文字,而随着汉字的流入以后,由于没有掌握了我们国人的普遍用法,因此在结合实际运用情况下,日本自主发明了对汉字本身的理解用法,加上后来随着海禁开放以后,日本大量的接触欧美文化,二者结合之下,日文作为一种特殊的额文字就此诞生。
由于有了日文以后,日本开始了废除汉字的运用,自1866年提出汉字的废除方案以来,虽然汉字在日文运用中已经不多见,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影响,而现如今日本《诸桥大汉和辞典》中就收录了大约5万多个汉字,也是最大的日本汉字字典,但现代日本常用的汉字也仅剩下了千余个。
其实发展到了今天,在日文中,很多汉字的意思已经和当初传入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些地方只是写法类似,但是读音和意思并不完全相同,不过这些汉字也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还在使用的汉字基本上和我们原意也没什么区别。
日本曾经意识到了汉字对本国文化的影响,曾经想要完全废除汉字,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的困难,毕竟汉字已经深入日本民众心中,根深蒂固,无法驱除,而且日文有些时候表达意思并不如像汉字那么清楚,而基于这样的认识,日本也逐渐的从二战时期完全废止汉字,到今天逐渐的增加常用汉字,并对汉字文化实行保护,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漫步史书


首先,我们来看看日语的起源。这是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霍默·赫尔伯特(Homer Hulbert)和大野晋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西田龙雄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扶余语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 Angelo Serafim)认为日本语和琉球语可以组成日本语系。有一种假设认为南岛语系、壮侗语族和日本语系可以组成南岛-台语门(Austro-Tai languages),即认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其实,日语到底起源于什么,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日本古代不使用汉字,至应神天皇时始自百济传入汉字。285年,百济的汉人博士王仁把中国的《论语》、《千字文》、《孝经》等带往日本。三国时代以后,汉字、汉文化正式传入日本之始。这给日语的发展带来转机,日本人想,既然自己创造不出一种文字,干脆就借用汉字吧!但由于两国文化差异,直接用汉字也不现实。所以日本用了一种我们古人学汉字也会用的方法,用汉字标读音。日本通过汉字来表示日语的发音,这就是日语中假名的由来。但这样的方法用起来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汉字有很多的多音字,导致一句话可能对应多个文字,容易引起混乱。再加上汉字的书写比较复杂,掌握起来也很难。随着日本对汉字的进一步了解,他们逐渐把相同意义的词语联系起来。比如日本人知道“山峰”的“山”跟他们日语里面“やま”发音描述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表示“山”这个物体。于是他们就用汉字“山”来作为“やま”的发音。中国的汉字也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由繁到简。日本人也开始对汉字的写法做了简化,这就是片假名的由来,将汉字简化成楷书的的偏旁部首。所以现在日语中的很多字看起来像汉字的偏旁部首。总之,日语中的汉字由的与中文意思一样,但大多数是不一样的。

比如:

日文 中文

“丈夫”日语表示牢固坚固 老公

爱人(あいじん) 情妇

老婆(ろうば) 老太婆

朝饭前(あさめしまえ) 简单

暗算(あんざん) 心算

石头(いしあたま) 死脑筋的人

一味(いちみ) 同类

浮気(うわき) 见异思迁

得体(えたい) 来历、身份

演出(えんしゅつ) 监制

远虑(えんりょ) 客气

大方(おおかた) 大众

大手(おおて) 大型厂商、企业

大家(おおや) 房东


雾都夜话吧


正巧平时爱看的日本综艺和汉字有关,简单聊几句个人想法。

日本借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不假,但这也仅限于古代两国交流频繁的时期,比如唐朝和明朝,所以当时传入日本的汉字必然反应了该朝代对应汉字的读音和内涵。

日语汉字往往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所谓音读,就是直接引用了中国历史上某朝某代的读音,像是“中”,音读就是cyuu,常用于固定的词汇如中间,中枢。而训读则为naka,表达“内部”之意,并且不能替代前者在固定词汇里的发音。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该日文汉字表达的意思与中文原字相同或相近,但是对于在日语中的使用还是要区别对待。

就拿“爱”这个字来说,本人刚开始学日语时,总是自信地随口读ai,却忽略了在非特定词汇中,该字会和其他假名组成itoshi这样的用法,尽管这种读音表达的含义和爱本身的含义并没有什么差别。

不过近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日本人在西化过程中,开始用已有的汉字去附会外来语,以至于生造出许多“汉字词汇”,比如“自行车”“面包”等等。新文化运动前后,这些近代的生造词借由鲁迅那批人,在倡导白话文运动中相继被国人接纳吸收,这种情况你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个词乃中日同源,因为立场发生了对调,而且发音和中文更是天差地别(虽然写成汉字,但读音还是外语)。

至于“青椒肉丝”“麻婆豆腐”这类词嘛……估计又是第三种情况,属于经由现代的文化交流和人口流动(毕竟日本由中国人开的中餐馆到处都是)而传入日本,所以恐怕也不能轻易地和以上两种情况等同看待。

总之,如果是想学日语的话,身为中国人肯定有不少的优势,但在汉字问题上还是要尽量避免想当然。


三分之二宅


不是完全都一样的。

因为日文本来就是源于中文,而汉字在日文里也是占着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随着不断的演化,在日文里的汉字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当然日文汉字的由来跟中文一样,每个词每个字都有着自己演变的历史。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

比如: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 在中文里是男子汉的意思,但是在日文里确实没关系的意思。

其实如果再深入了解的话,会发现两者还是有联系的~

至于发音的话,那就基本和汉字的发音不同了,而且根据情况,有些词的发音还分音读和训读。


谢承杰


日文中的汉字大部分不是中文意思。如“手纸”,指信件;“切符”指车票;“勉强”指努力。所以切岂望文生义。但也有很多是汉字同义,如“郵便局”即邮局,“銀行”即银行。还有很多新造汉字,如“辻”指十字路口。


紫旭生1999


基本还是古汉语的意思,或者相关的意思。


milkman


不一定。经常举的例子之一是"手纸”,日语是信件的意思。


王祖荫1


日本文字里的汉字大部分已经失去中文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