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閬中蠶絲業古已有之,清末時生絲已蜚聲海外


閬中蠶絲業古已有之,清末時生絲已蜚聲海外

人們常說,山溝裡飛出了金鳳凰,確實,我的老家一一閬中市治平鄉毛罐子村不但飛出一隻金鳳凰,而且,這隻金鳳凰還飛到了萬隆國際博覽會,名揚四海,絲銷五洲,永垂青史。

閬中的蠶絲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的老家也不例外。

大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庚戍年)“紅三鳳”牌生絲獲萬隆國際博覽會金獎,獎牌上,用中英文寫作“紅三鳳絲織甲天下”,萬隆國際博覽會1910.6,成為大清王朝末期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蜚聲海外。

Hong Sang Feeg Silk Tops anything else Bandungintema tinalexpo Brand-name Products Appraisal and Evalua tiou meeting1910.6

閬中蠶絲業古已有之,清末時生絲已蜚聲海外

閬中毛罐子村的鉅富蒲鳳翎在清晚期創辦了“興享”絲廠,他為富有仁,廣行善事,頗得鄉鄰愛戴,咸豐年間,蒲鳳翎生日,皇帝賜“德澤鄉民”牌匾,其殊榮為鄉民所驚歎!

經五代人奮鬥,1932年他的後人蒲茂洲、蒲茂濱、蒲茂漢、蒲茂潤經營的“紅三風”與“蘭三風”牌生絲,暢銷上海、江浙、香港、東南亞與歐美。直到1976年滬、浙、港絲業主還通過國家經貿辦查訪“興享”絲廠,要求供給“三鳳”牌生絲。

由此不難看出:“興享”絲廠對發展亦工亦農式民族工業和發展四川蠶絲業所作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此事已載入2006年版《閬中國稅志》(程良明主編)。

筆者也是毛罐子村人,從小就聽父母及村上老人們講敘蒲風翎及其後人行善積德的故事,也親眼看見了他們辦的“興享”絲廠,全是人工用井水繅絲,繅出的生絲,白絲如雪,黃絲若金,光滑亮,手感柔軟。

編《家譜》時,我曾採訪過蒲風翎的後人蒲正枝(原民族小學校長,現閬中師範的高級老師),他說:1953年,“興亨”絲廠與李少甫、賀麟漩合資經營的“裕宇(久大)”絲廠,張新吾辦的“新紀”絲廠,徐藎臣、青輔臣辦的“錦華(洪大)”絲廠,趙挺生辦的“德新”絲廠、馮換奎辦的“人和”絲廠,黃喬年辦的“達康”絲廠,岑兆祥辦的“茂恆”絲廠,“公私合營”時,一起並人了“絲四廠”(即後來的閬中絲廠,再後來的閬中絲綢集團)。


閬中蠶絲業古已有之,清末時生絲已蜚聲海外

1998年版的《治平鄉志》也載:解放前,治平地區只有個別家庭辦企業,如毛罐子蒲茂漢辦的“紅三風”絲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