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嵩县田湖镇程村因两程故里而闻名。这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著述和讲学的地方,距洛阳市区约70公里。村东有“两程故里”石坊,始建于明英宗时;村中有两程祠,古碑林立,古树参天,是历代纪念两位先贤的地方。

两位旷世大儒 创建宋代洛学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细想一下,程颢、程颐两兄弟若能活到今天,都已近1000岁了。人当然不可能活这么大年纪,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时隔近千年,还能被历史牢牢地记住,被后人时时提起,足可证明两程的人生具有非凡的意义。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事实上,两程虽然生前已颇有名气,但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仕途并不顺利。也正因为屡遭贬官,两人才得以长期在洛阳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并开创当时人称“伊洛之学”的洛学。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史载程颢、程颐两兄弟相差一岁,分别出生于公元1032年和公元1033年。他们师从北宋哲学家、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认为万物由道而生,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被称为伊洛学派。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两兄弟中,“大程”程颢又称明道先生。他天资聪颖,幼年熟读儒家经典,10岁即能写诗作赋,24岁便考中进士。这样的人,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不得宋神宗重用,在洛阳讲学10余年后,公元1085年,一代大儒程颢因病在洛阳家中去世。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小程”程颐又称伊川先生,其命运比兄长也好不了多少。他“幼有高识,非礼不动”,18岁时便因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而一举成名,从而年纪轻轻就“四方之士,从游者日众”,为他日后成为洛学首领打下了基础。

因为程颐的学问高、名气大,在程颢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1086年),他被任命为“崇政殿说书”,当上了宋哲宗赵煦的老师。应该说,这个职位很重要,也够风光,但他只干了两年时间,就因对朝政“议论褒贬,无所顾避”而引起权臣不满,不得不于公元1088年离开京师汴梁,回到洛阳管理太学分校。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因坚定地反对王安石新法,之后的近20年中,苦难开始频繁“光顾”程颐。他先是被削职,后又被流放,71岁时还被参著书诽谤朝政。于是,宋徽宗令人审查他的著作,驱散他的学生。古稀之年的程颐只得“迁居龙门之南”,避祸程村,晚景凄凉。公元1107年,他病逝于家中,门生故旧都不敢前来送葬。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好在,这两位旷世大儒生前虽不得志,历史却没有因此而掩盖他们的光芒。

先贤遗踪犹在 两程故里扬名

程颐去世之后不久,两程便被“平反昭雪”了,多次受到朝廷追封。公元1455年,明代宗诏封程村为“两程故里”,并敕建坐北面南五进大院的两程祠。公元1462年,明英宗又在村东官道敕建“两程故里”石坊,上有“圣旨”二字,明清时期官员从此经过,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规定。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如今的“两程故里”石坊仍矗立在程村东约一公里处,虽然看上去古色古香,却是后来重建的。石坊南北各刻对联,北边是“解经遗踪犹有在,过化尊神泽未灭”,南边是“定性识仁统物我,存诚主敬一天人”。两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这两副对联也是对他们人生成就的总结。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当初的两程祠是五进大院,现在留存下来的有棂星门、诚敬门、道学堂三进院落,后面的著书楼、启贤堂等尚未修复。棂星门为正大门,雕梁画栋,庄重威严;诚敬门为第二进,古碑林立,古柏参天;道学堂是祭祀两程的正殿,内有两程塑像,上悬宋理宗敕封的“理学亢宗”匾额和清康熙钦赐的“学达性天”匾额,两边还有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书写的“伊洛渊源”和“希踪颜孟”两块匾额。

嵩县这个村曾有过两位名人,你都知道吗?

文章由5A嵩县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