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众所周知,许世友将军是毛主席的一员"爱将"。毛主席对许世友喜爱到什么程度,喜爱到连起名字这种事都要"亲力亲为"。

许世友将军一生中有过三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是一字之差,但内在含义却完全不同,第一个名字(许仕友)受之于父母和祖先,第二个名字(许士友)是自作主张,第三个名字,也就是被后人熟知的许世友,就是毛主席给改的。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处使用

学而优则仕,起名"仕友"

1906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河南新县泅水店区田铺乡许洼村的一个农户人家,此时正是清末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家乡河南新县一带饥馑饿殍,匪患迭起。童年时代的许世友每天放牛、砍柴、耕草、楼叶,做着跟大人一样的体力活。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饶是如此,"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对于处在封建社会之末双亲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饱受压迫的经历,促使其父母都希望许世友长大后出人头地,读书入仕做官,好为这个贫家寒舍支撑门面。一则免遭富人欺压;二则给邻里写写算算,遇事帮忙;三则功成名就,造福百姓。

按族内家谱排行:开、绍、元、存、仕、光、明,许世友是第五辈,故取名"仕友",希望他在读书仕途上广交朋友,善博人缘。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劫后自思量,改名"士友"

许世友16岁那年,他参加军阀吴佩孚的童子军,当兵吃粮了。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许世友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8岁时,碰到少林寺和尚林子金来到许家洼传授武功,深深被少林功夫吸引,加之家中断粮,听说少林寺管饭不要钱,于是洒泪告别父母,跟着林子金入了少林当了和尚,这也就是他被称为"许和尚"的原因。

许世友在少林寺练功八年,16岁时已出脱成个武艺高强,铁骨钢筋的硬汉子。在回乡探母期间为父报仇打死了地主家的儿子,惹下命案,被师父逐出少林。后又因打抱不平再次伤人性命,被官府通缉,走投无路之下,正赶上军阀吴佩孚在洛阳招童子军,遂参加了童子军。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吴佩孚的军队里,军阀风气严重,官兵打骂,兵痞跋扈,许世友和刚入伍的新兵蛋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非常无奈。有一天,许世友和一个老兵痞共同值日,那个老兵痞自恃兵老,吆喝许世友倒痰盂、扫地、叠被子,自己却在外边溜达,过了一会儿那个老兵痞闲溜回来,见许世友还未干完,张口就骂,性格刚烈的许世友回了一句嘴,谁知那个老兵痞扑上来左右开弓,连续打了许世友四五个耳光,这下惹急了许世友,一脚踢去,不料那个老兵痞竟一命呜呼见了阎王。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这下可惹了大麻烦,团长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处死许世友,幸好有个当营长的舅舅说情才免于一死,但也是受尽没来由的冤屈。后来,许世友在同乡傅孟贤的影响下,脱离了旧军队,加入了红军。

在红军的队伍里,许世友接受了一些社会主义、共产注意的革命教育,学习了一些文化,才知道仕就是做官,干革命是为穷人打天下,不是为了做官。于是,他便把"仕"改为士兵的"士",意思是:我许士友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个士兵。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毛主席提议,终定"世友"

许世友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是在懋功,是在毛主席主持召开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当时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刚刚会师,此时的许世友已经是红军的一名军长了。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会议期间,政治部把红军途经茅台镇时买的几瓶茅台酒拿出来,加上几个菜,让高级干部品尝品尝这美酒的滋味儿。毛主席喝了几口茅台酒后,兴致很高,毛主席面带微笑,一手握着许世友的手,一手拍着他的肩膀,乐悠悠地说:"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没看到你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许世友非常兴奋,想不到毛主席还关心自己的名字,于是他把父母起的"许仕友"改为"许士友"的经过扳着指头一五一十向毛主席说了一通,并问毛主席改得可好。

毛主席听后,嘴里吐出一圈长长烟雾,爽朗地笑着说:"好是好,不过咱们再商量一下,再改个字吧,叫"世友"怎么样?你现在是军长,统领几万人打仗,不是战士了。《共产党宣言》有个口号叫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你应该放眼世界嘛!世界之友不是更好吗?"

许世友3个名字,1个受之父母,第2个自作主张,第3个伟人赐改

"世界之友,放眼世界,主席呀,你说得好,俺就听你的。"从此以后,"许世友"的名字就真正定了下来。

多年以后,许世友将军回忆起改名字的事说:"毛主席肚里有墨水,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