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關在家裡這段時間,你和家人的關係有發生變化嗎?

疫情讓我們意外獲得一段與家人24小時相處的時光,有人體會到久違的歲月靜好,有人不得不面臨家庭關係的諸多挑戰,重新思考自己與親人、伴侶之間的關係。

在豆瓣話題廣場#疫情時期的家庭關係#中,我們看到許多普通家庭的故事:

@黃青蕉:我媽說“其實也好咧,要不是這次的事,你也不會在媽媽身邊這麼久。”距離上一次我在家待著超過兩個禮拜,已經過去了十四年。

既困之,則安之,與其對遙遠的恐懼和未來焦慮不安,不如專心過好每天的生活,珍惜眼前人。

@車車:16年結婚,相戀10年的情侶,因為疫情在上海的家裡窩了一個月,先生展示了好廚藝,我負責收拾房間跟擼貓,一個月裡看了幾部劇,七八本書,每天坐在陽臺上曬曬太陽喝喝茶和咖啡,一起打打遊戲,玩Switch的健身環,晚餐後再健個身,假期過得平靜幸福。

疫情也是一像一面放大鏡,放大關係中原本就存在的問題,激化矛盾,有人藉此看清自己的內心和關係的真相。

@大-燕-威-王:我一位堂哥打定心思離婚了。前幾天在家屬群裡,他和嫂子公佈了這個決定,說是等疫情一結束,就去辦理離婚手續。

嫂子說其實原先也是湊合過了,但疫情大家囚一起,結果還是天天吵,很多矛盾由小變大,一些擱置已久的問題也浮上水面,矛盾愈發激化……


真實的家庭關係,往往在幸福美滿和難以忍受兩個極端之間,瑣碎平淡、麻煩不斷,但在關鍵時刻,能給我們溫暖和庇護。

疫情期間,重溫了幾部經典的家庭片,李安、楊德昌、小津安二郎…在這些大師的鏡頭裡,能看到我們熟悉的亞洲家庭文化。


剋制、溫情,家人之間很少直接表達感情,也很少自我暴露、深入交流,表面上鬧哄哄地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私下裡每個人都各懷心事……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飲食男女》

養孩子就像燒菜,菜上桌就沒胃口了

父母表達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給你做好吃的。

李安的經典電影《飲食男女》開場前4分多鐘,全是老父親籌備家宴的場面,蒸魚、燉雞、剁肉、包包子…一個人在廚房忙得不亦樂乎。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父親是個大廚,老伴去世多年,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

大女兒家珍是個老師,二女兒家倩是航空公司高管,小女兒家寧在快餐店實習。孩子們平時忙於工作、來去匆匆,但是星期天必須一起回家吃飯。


這一頓飯,是家人團聚、聯絡感情的重要儀式。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然而,望著一桌五星級酒店水準的豪華大餐,一家人卻都各懷心事,沒什麼胃口。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先是二女兒宣佈買了房子,要搬出去住。父親裝作無所謂,大女兒有些不高興。


隨後,小女兒也談了戀愛,有一天在飯桌上宣佈她懷孕了,要搬去男朋友家住。


最後,單身多年的大女兒也找到了真愛,迫不及待奔向自己的小家庭。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失落的父親和老友感嘆:養孩子就像燒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有了。

女兒們忙著談戀愛、結婚,父親也沒閒著,最後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決定把房子賣了。


鬧哄哄的一個家,就這樣散了。父母子女,只能相互陪伴上半場,下半場終究要有自己的生活。


《一 一》

每天跟媽媽講的,只有那幾句話


我們和家人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鄰里八卦,似乎也沒什麼可以聊的。


如果很久不見,剛回家那幾天,還有很多可以聊的事情。惡補完之前欠缺的信息後,接下來話題越來越少,最後也習慣了無話可說。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楊德昌的經典電影《一一》中,“婆婆”成了植物人,醫生建議家裡人每天對婆婆說說話,也許能讓婆婆醒過來。於是,女兒規定家裡每個人每天要說半小時。


兒子自告奮勇打頭陣,因為他“平時最能說”,結果只講了不到10句,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只好尷尬地說,“今天就先到這裡,我好好準備準備,明天再來……”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有一天晚上,女兒突然崩潰大哭,因為她發現每天和媽媽說的話都是那幾句,幾分鐘就說完了。原來她和媽媽之間根本就無話可說,原來她的生活就是不斷地重複。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東京物語》

不小心走散,可能一輩子見不著了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和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這種距離,既是物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


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東京物語》中,講述了一對老人去東京看望子女的故事。


一開始,老兩口對這趟旅行充滿期待,畢竟這是難得一次機會,他們可以見到所有的孩子們。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可到了東京後,老兩口發現他們的處境有點尷尬。

大兒子在東京當醫生,工作繁忙,沒時間帶老人出去玩。兩個孫子還因為要給爺爺奶奶騰地方吵鬧不休。


在大兒子家住了幾天後,老兩口又搬去二女兒家。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二女兒繁在東京開美容院,一門心思都在賺錢過自己的小日子,不但沒時間陪父母出去玩,還有些摩擦,於是把老兩口送去泡溫泉。


老兩口到了才發現,這裡是“年輕人來的地方”,年輕人徹夜玩鬧,吵得老人無法睡覺。


只有二兒子的遺孀紀子對兩位老人很是孝順,二兒子在戰爭中犧牲,紀子一直沒有再嫁。紀子帶老兩口在東京遊玩,這一天也是老人在東京最開心的一天。


兩位老人也沒有抱怨,他們一直提醒自己,他們已經很幸福了。


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大家都以自己的生活為重”。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老太太對老伴說,“東京這麼大,不小心走散的話,可能一輩子都見不著了。”


曾經最親密的家人變得生疏冷淡,也是一種走散吧?


養孩子就像做菜,菜上桌了,一點胃口都沒了


本文轉自:豆瓣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