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幼兒園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小夥伴們玩耍。在戶外,孩子們會搶著誰玩哪個體育道具;在室內,孩子們會搶玩具積木、繪本書、娃娃家的廚房道具等,還會搶位置坐。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會因為文具被搶或被偷不知所措,生氣,但老師也不管。丹娜媽的大寶是5歲的幼兒園大班孩子,在校園裡就因為被弄散積木而回家跟媽媽吐槽並說出:“我很生氣,我真想把他打飛!”丹娜媽當時聽了以後,沒有說教,也沒有批評孩子,而是平和地跟哥哥來玩“情緒遊戲”。利用

“情緒遊戲”,讓孩子一步一步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這就是“情緒教育”。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1、“消極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科學家發現,被家暴過的小孩,都承受著比擁有溫暖家庭關愛的孩子更高的壓力,而大腦就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荷爾蒙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這種壓力荷爾蒙過量地分泌就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而專注力的培養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尤為關鍵。小學低年級學生能否快速學會獨立學習和完成作業,除了時間管理,專注力是很大的決定因素。因此, 建立1個溫暖且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以及給孩子安全感和培養獨立學習能力比去參與興趣班培優班更重要。

2、接納和傾聽孩子的“消極情緒”

“強烈的情緒無法被驅除而消失,“傾聽”表示同情, 消極的情緒會被減弱。”

——兒童心理學家, 海姆.吉諾特

當一個很生氣的小孩跟你說:”我想打你! 我討厭你! 我恨你!”爸爸可能會很生氣讓孩子閉嘴, 而媽媽則可能會自己傷心難過內心OS了很多遍:“我為孩子全心全意考慮了這麼多, 生活和學習都安排好了, 還不滿足? 還有意見? 還這麼不聽話? 還玩針對?”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 摘下有色眼鏡,不給孩子貼標籤

丹娜媽認為,“傾聽”更代表著我們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在某一個場景中遇到的困難。 利用“換位思考和同理心”去重組孩子當下的情景,孩子也會放下戒備心跟你說真話。作為家長, 我們要深呼吸, 並且記住孩子以上的話只是要表達他內心的情緒方式之一,並不是刻意針對家長你這個人才說這些話。家長要做的是要關注和觀察孩子的情緒,從“傾聽”開始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親子對話舉例:當孩子冷靜下來不再失控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爸爸媽媽知道你很生氣,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你呢?”當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重視自己的想法,就會知道即使遇到困難,父母永遠都是自己的依靠。

3、4個小錦囊:幫助孩子宣洩、舒緩“消極情緒”

A. 畫畫:教育專家阿黛爾.法伯也提到繪畫對於宣洩情緒很有幫助。丹娜媽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塗鴉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藝術品值得家長保存,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在繪畫中可以發現孩子內心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抽象情緒。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親子對話舉例:假如孩子生氣,你可以給1張白紙和筆他,並對孩子說:“畫一下給媽媽看你現在有多生氣。”當孩子畫出來1個人或物,家長還可以一邊觀察孩子使用的顏色和下筆的力度。譬如,我們家的孩子生氣的時候會畫紅紅的火焰,線條也是凌亂,還有扔球來表達他生氣的情緒。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B. 寫日記對於學齡前和小學1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有限,家長可以幫孩子做記錄。其實就是簡單的1-2句話,足以讓孩子舒緩當下的壞情緒。消極的情緒包括憤怒、傷心難過和害怕。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親子對話舉例:丹娜媽大寶第一次在幼兒園學跳高很怕,回家我就用1個專門記錄他成長的小本子,讓他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我來寫。孩子說:“媽媽, 老師今天讓全部小朋友從1米高的跳臺上跳下來, 我很害怕,我就躲在同學的背後。 最後我的好朋友拉著我一起跳下來。”丹娜媽跟孩子說:“媽媽已經記錄下來你害怕的心情, 謝謝你告訴媽媽。 那麼, 我們週末的時候讓爸爸教你如何跳吧。”大寶一下子就像鬆了一口氣抱抱媽媽,跑去玩積木了。

C. 做鬼臉這是很有意思的方法,孩子也會從消極的情緒中瞬間轉變成積極的情緒。或許做鬼臉會讓家長感到孩子怎麼這麼頑皮、幼稚?但在孩子處於一個生氣的狀態時,大人跟孩子做一個鬼臉比說一大堆道理更有效。家長要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學會釋放壓抑的情緒,逐漸改善遇到困難就失控的消極情緒。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4、如何利用”情緒遊戲”培養孩子學會表達內心、解決衝突?

1) 語尾重複回到丹娜媽大寶向媽媽說:“某某同學真壞!我很生氣!我想把他打飛!”這個真實案例情景,部分家長內心OS是:“孩子怎麼說話都語言暴力了?我該怎麼教育孩子不要打人?”就立刻停下手裡的事情,語重心長找一個小板凳跟孩子談話。但這樣,孩子就會產生害怕的情緒,孩子內心的OS或許是:“媽媽肯定立刻告訴老師,然後老師又不給我玩積木了。”

親子對話:丹娜媽當時只是溫和地問了大寶一句:“丹丹,你要把某某同學打飛?”然後大寶看到媽媽這麼平靜,回答說:“不會啦, 我只是很生氣!他把我辛辛苦苦搭了很久的積木弄散了。 我現在要去玩自己的積木了,不給你講了!”丹娜媽只是把孩子生氣的話語最後一句重複了一次,以表明媽媽是有“傾聽”他的想法,用“同理心”站在他的角度跟他對話。

2) 小談判專家很多時候孩子們在學校會有各種的小矛盾和衝突,家裡有二胎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更是讓部分家長抓狂。家長可以轉換角色,把解決問題的責任交給孩子們,如果孩子們有困難,你只是從旁穿針引線給予引導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真實案例:幼兒園大寶在幼兒園跟同學搶萬能工匠的小道具,這是一個類似STEAM遊戲,最後2個小傢伙互不相讓驚動了老師。丹娜媽關心的不是到底誰先搶玩具,而是通過“倒推重組”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以及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自己解決問題。

親子對話

丹娜媽說:“丹丹, 你跟某某同學搶玩具誰搶贏了?”

丹丹說:“我也不知道誰搶贏了。但是,我就很生氣。”

丹娜媽說:“看來你真的很生氣。”說這一句話去認同孩子的感受

“那你怎麼才不會生氣呀?家長不要給孩子支招,只要通過這一句話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孩子或許會給到與大人完全相反的答案。

丹丹說:“我想他送我5張奧特曼卡片!”

丹娜媽說:“那他如果不願意呢?”讓孩子學會談判思維,學會與別人協商。

丹丹說:“那,我跟他說換5張!”

丹娜媽說:“那同學不願意咋辦?”

丹丹說:“那我會說,你要不給我換4張奧特曼卡片, 要不我的迷宮書換來玩。”

解決衝突的能力是很多中國孩子需要從小培養,很多事情都是小矛盾,學會自己思考解決方案就不會事事求助於家長或老師。

3) 情緒大轉盤這是日常在家培養孩子的情緒遊戲,家長與孩子一起畫一個大轉盤,劃分成4-6個情緒,積極和消極的各一半。當孩子已經掌握這4-6種情緒,家長可以再重新制作1個新的情緒大轉盤,劃分8-10個情緒。平時孩子幼兒園或者小學放學回家,週末的時候都可以全家人一起玩。轉盤的指針轉到哪個情緒,那個人就要說今天做了什麼事情與這個情緒有關。如果孩子說沒有,可以給1次機會換情緒。

通過這個遊戲,家長就可以輕鬆瞭解孩子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玩和學了什麼東西, 心情如何, 跟其他小朋友和老師相處情況等。在疫情階段,孩子上網課,有的是獨自在家,有的是老人家陪伴,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情況,也可以利用這個遊戲與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玩一玩。從遊戲中側面瞭解孩子上網課的情緒變化。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4)

情緒鏡子這個遊戲特別適合未上幼兒園的0-3歲小朋友去玩。家長讓寶寶看著鏡子,跟孩子一起做不同情緒的表情。做表情的時候就可以簡單跟寶寶對話,瞭解他們的情緒。孩子照鏡子認識自己的五官也覺得很有趣,同時讓孩子感受不同人表達同1個情緒都不一樣。

結語

孩子的情緒管理需要從家庭開始,從日常生活中各種情景中培養。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內心抽象的情緒,穿針引線、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學會談判協商。“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要相信孩子們能從各種衝突矛盾中成長!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作者ID: 頭條號@丹娜媽育兒寶箱,轉載到個人創作平臺請先與我聯繫,並附上丹娜媽頭條號原文鏈接、西瓜視頻鏈接原創不易,請大家關注我、給我點贊、收藏、留言。再次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家長善用“情緒遊戲”,穿針引線,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