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文|瑪嗒嗒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

前兩天在頭條看到一個消息,細思極恐:

疫情後期的西安民政局,復工第一天,離婚預約就爆滿。一位辦理離婚的女性是這麼說的:

疫情剛開始的幾天,也沒什麼感覺。就一家三口在家吃吃喝喝看看電視。大概是到了初六初七的樣子,看到他天天懶在沙發上,什麼家務都不做,只知道看電視打遊戲,孩子也不管。我心裡實在是氣不過,憑什麼就我一個人在這裡收拾這個家!所以,就吵了起來。他態度比我還兇,說做家務就是女人的事,男人做家務是沒出息的表現。可是,他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幾個錢呀!和我賺的差不多。更何況19年經濟不太好,他投資還虧了20多萬。

因為這次吵架,我們在家冷戰了兩天。原本以為吵吵就好了。沒想到,後來又因為各種小事再次吵了起來。以前吵架的話,他會出去走一圈冷靜冷靜,這次因為出不去,所以就天天在家裡大眼瞪小眼,後來就演變成不是在冷戰就是在吵架。

這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最後導致離婚。

其實這個案例真的很有代表性,別說是婚姻中的伴侶或是戀愛中的男女,相信都會遇到這個共性問題。

如果按照上面例子來處理的話,我們都不知道離婚多少次了。

問題不大,都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不知道他們看完了《非暴力溝通》還會不會選擇離婚。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心理學家,是國際性締造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的創始人和教育服務主管。 由於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後來他發展出極具啟發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不僅教會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

這本書有多了厲害?

一個非暴力溝通的女成員,有天她獨自晚上去了一個很不安全的地域,有個歹徒衝出來拿一把刀想要強迫她,讓她脫衣服。

那時候的她非常緊張害怕,這時候突然她想起了《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最後讓自己成功脫困。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只有短短几句話,大家一起看看她是怎麼讓自己成功解圍的:

女孩:你拿這把刀是要傷害我嗎?

歹徒:廢話,趕緊脫掉衣服。

女孩:你拿著刀對著我,是因為你有不安全感嗎?

歹徒:你神經病,我拿著刀怎麼會不安全?

女孩:那我現在特別害怕,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好一點嗎?有什麼辦法可以在你不傷害我的情況下,讓我離開這裡嗎?只要你提出要求,我都做到。

歹徒:你把錢包拿出來。

最後就放她走了。

一件暴力的事情就是通過幾句言語轉化為非暴力了,神不神奇?

今天主要針對一些感情問題,我們如何跟愛人不吵架。在進入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下哪些是隱藏的暴力,它都包括哪些?

1、 道德評判

舉個例子吧,你跟男朋友約會,後來因為某種原因他遲到了半小時, 你就罵了他這個混蛋,誰讓他遲到的?因為遲到了半小時,他就成了混蛋。

當你說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傷害他了。還有這種例子,婚姻中的伴侶肯定也說過:“我瞎了眼,跟你這種男(女)人結婚。”

這種男(女)人就是道德評判。

2、 進行比較

比較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

在《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一書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rg)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我們的影響。他建議讀者,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痛苦都是來自於比較之上的。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人類都是非常不喜歡被人比較的,反之,你有沒有拿對方跟別人相比呢。

比如三八婦女節來了,你會不會跟男友說:“我有沒有禮物?”

如果對方沒有準備的話,你就會說:“你會不會當男朋友,你怎麼不給我送禮物,你怎麼不看看人家的男朋友是怎麼當的?”

這就是比較。

3、 逃避責任

是暴力的逃避的方法。我們經常會說些:不得不,不能等等。

比如,你為什麼不陪孩子?因為我要工作啊;

你老公出軌為什麼不離婚?因為我不能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去逃避去解決。很多時候,當你在不得不做的情況下,做出了被動選擇,這時候你的情緒就是憤怒的,包括與你接觸到的無關人等。

4、 強人所難

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是暗藏威脅,如果不配合就會受到懲罰等。

比如你以後必須每天八點鐘到家;你必須戒掉遊戲;

你必須要明天陪我逛街一次……

這些都是命令式口氣,都是暴力溝通的方法。暴力溝通我們在上面都見識了,那麼非暴力溝通是什麼樣的呢?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非暴力溝通有四大步驟:

第一步:觀察

很多人把評判跟觀察混淆。

觀察是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說出你觀察的結果。觀察的重點是,不要瞎去定義。當你有了評判,對方就會產生反抗。

比如你說對方愁眉苦臉,對方聽到後就會說:“沒有啊,我哪裡啊,你才愁眉苦臉呢。”

所以,在說男人忙不顧家的時候,他會在心裡暗暗說:“難道我不要掙錢嗎,難道我不辛苦、我不想顧家嗎?”

有個印度哲學家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他無法完成工作,這是判斷;他自己說無法完成工作,這是觀察。

比如,男人回家晚了,女人就對他說:“你是個不著家的男人”。這是評判還是判斷呢?這是評判。

觀察應該是這麼說:“老公,這是你這個月第十次十點以後回家了。你除了睡覺的時間是在家的,其他陪我和孩子的時間幾乎全無,你可以多分出一些時間給我和孩子嗎。”

書中有首詩,很值得多念幾次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

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

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使勁看了又看

但從未看到廚師;

我看到有個人把食物

調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著炒菜的爐子——

我看到這些但沒有看到廚師。

告訴我,當你看的時候,

你看到的是廚師,還是有個人

做的事情被我們稱為烹飪?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

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

因為你可能無所謂,我也想說:

這只是我的意見。

——魯思·貝本梅爾

以上這首歌反映了觀察和評論的區別。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我們只可以去:陳述它正在發生的那個狀況,而不要去評價它。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判任何人,哪怕那個人是你的父母,朋友,你的下屬等。

第二步:感受

很多事情大家更在乎是對的事情,而不是感受。

比如過年了,回老家你爸媽會讓你去相親,你不去。說:“你那麼大年紀了,為什麼不願意相親”?下面有點繞口:

這是爸媽覺得年紀到了去相親這本是一件對的事情,認為你年紀大了帶來的恐慌,這是感受;

你認為不相親,也是對的事情,而相親你覺得好尷尬,不想接觸陌生的男人,這是你的感受。

爸媽對你年紀大的焦慮是感受,而你對於相親的恐懼這也是感受。

那麼這個時候為什麼不把彼此的感受都說出來呢,非要彼此面目可憎地去交流,這就是異化的溝通方式。

感受你自己的感受、感受他人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第三步:需求

感受的背後是需求。

比如我經常被某人說:“你太胖了,你生活在唐朝就好了”。

可能有些人聽到,會有這幾種反應,我怎麼又胖了;第二種是我胖了管你p事啊,又不是你養的;第三種是瞭解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當我們瞭解了真正的背後需求再去理解對方的話。是不是就會不一樣呢?

你要用心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和真實需求。

比如你這麼理解:他說我胖的時候,是不是希望我健康點,更好看點呢?

或許不是真的指責我,不是嫌棄我,否則早都過不下去了。

他並沒有真的離開你,所有的批評都是有希望含義的。

我們要透過每一句話的背後去看它真正本質的東西。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第四步:請求

什麼是請求?比如你們要去參加一個聚會,好多人都在等你。於是有人說:“你快點,大家都在等你”。

這就不是請求,這是命令。

你換種說法:“快五點要遲到了,五分鐘後我們出發吧”,這是請求。

再比如,半夜你突然口渴了。你對身邊的男人說,“我渴了”,對方說,好。

你的真實需求是:能不能幫我拿杯水?

不是每個人都會去發現你內心真實的需求,不是每個人都看《非暴力溝通》。再者,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和權利去洞穿你的心理需求,時時刻刻懂你,研究你。

除了請求,還需要回饋。就是把你的觀察,感受和需求都告訴對方。

最後是傾聽,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任何人之間的暴力溝通就是:你指責他沒做這件事,其實他是做了。而你的真正需求是,多關心,多體貼體貼我。

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你要去想:這是真的你要表達的東西,是你要的請求麼?

《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

觀察、感受、分析(需求)、把自己請求直接說出來、回饋、傾聽別人。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你跟愛人不再吵架,越來越愛


最後說的是,

\u001d\u0004改變溝通方式就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

每個人的愛其實都藏在了心裡,只是我們的愛被暴力溝通給矇蔽了,只要把它拿走就又會使我們心靈相惜。

當你真正理解《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之後,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更可以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幫助我們改進工作。

我們無法強迫強迫他人按照我們的期待生活。

但,我們可以讓自己選擇去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