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一)前言:如何看懂一幅畫

藝術入門是一個愉悅的過程,幾年前,我成為一名藝術愛好者。去了很多國家,逛了很多博物館,美術館,看了很多畫,也知道了很多藝術家、畫家、雕塑家的名字。但這些零星分散的感受並不系統。從去年開始,我開始試著讓自己系統的學習,從B站上找一些課程和視頻,目前已經整理了兩萬多字的筆記。


藝術是大眾的,每個人都有嚮往美,追求美的願望。我希望更多的人不必走太多的彎路,先對藝術史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是骨架。這樣,你可以把自己日常積累的許多零散知識歸為並系統化,這個過程,令人受益無窮。


我自學的這本教材是《European Art History》(歐洲藝術史),主講人是William Kloss 教授,華盛頓史密森學會會員,英文書稿配合視頻講座。學習過程中,我融匯教材和視頻形成中文筆記,定期發佈在我的《一瓢博物館》,希望與更多人分享。


在藝術的長河中,我們都是謙卑的學生。


第一章:歐洲藝術總論(上)

本書跨度從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時期,也就是他作為教皇LEO三世加冕的那一年開始講起,一直到20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以以此為起點,是因為這是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大陸出現的第一個集權政治的標誌性事件,也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歐洲文明的開始。


這本教材分成48個章節,它並不是簡單的平均分配。比如我們將用九章的章節探討中世紀藝術,這是一個開始探索並充滿創造力的時代。下一個偉大時代——文藝復興,儘管只跨越了大約兩個世紀,但為它留出了17章節,其中11章是關於包括建築在內的意大利藝術,當然還包括巴洛克時代和18世紀歐洲藝術,這個時期的藝術形態更加多元化,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他們都用各自的方式為這一時代的藝術增光添彩留下華美篇章。再到後面,從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進入印象派,然後快速掃描二十世紀現代派,抽象派等等。


藝術史,顯然是對特定時期或者特定文明背景下視覺藝術的研究。但它同時也是觀看的指南——如何帶著理解和快樂的心情去觀賞它們。對一件作品的解釋通常五個要素:主題,詮釋、風格、語境和情感。它們看似獨立,卻又相互交織。希望通過關於它們的學習與瞭解,讓你意識到藝術作品對我們的影響,以及為什麼你會開始關注藝術。


關於主題subject,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有主題。主題的表達方式是藝術家的詮釋 interpretation,而這個詮釋也正是一位畫家的風格style。至於語境context,它或者是指畫家的某個生命階段,或者是與之相關聯的背景事件,或者是這幅畫所處的歷史時期,當然也指一種長期的文化決定因素long-term cultural determinants(比如基督教)。至於emotion 情感很難去界定,這是作品與觀者之間的情緒連接的部分。其實,我們對一幅作品常常會有誤解,它離我們的時代越遠,這種誤解可能就越深,這門課會幫助你更好的站在創作者所處的時代,去儘可能接近他們的初衷和背景。


這裡可以舉個例子。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的繪畫常常與古希臘神話有關,如果你不知道這些神話故事,可能就不會有利於理解這些作品。比如提香的Bacchus and Ariadne(酒神與阿里阿德涅)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一)前言:如何看懂一幅畫

提香《Bacchus and Ariadne》酒神與阿里阿德涅

酒神巴克斯是酒神,但在古典世界,他的熱情被理解為理性的反面。巴克斯和他的狂歡車隊的歡樂遊行與古老的生育儀式有關。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的相遇是這個神話的核心愛情故事。巴克斯帶領他的追隨者乘坐他的戰車,發現阿里阿德涅被忒修斯遺棄在納克索斯島。他立刻被迷住了,幾乎在一種恍惚的愛中跳了下來,讓她成為自己的新娘,最終,讓她成為一個不朽的星座,就像畫中天空中我們看到的那樣。

再比如Bernini貝尼尼的Apollo and Daphne(阿波羅與達芙妮)如果你不瞭解兩人之間的故事和糾葛,你就不會明白為什麼雕塑中,阿波羅的手臂成為了樹枝,而達芙妮的腳趾,成為了樹根。或許你可以猜到,這也許是阿波羅在努力追求達芙妮,但你可能不會知道,達芙妮是用了怎樣的方式來拒絕阿波羅的追求,她沒能來得及明白對方是一個神,因此竟然留下如此哀傷的結尾。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一)前言:如何看懂一幅畫

Bernini 《Apollo and Daphne》(阿波羅與達芙妮)

而且很明顯,這兩個主題被詮釋的風格,自然也就是藝術家的風格。例如,貝尼尼也可以把達芙妮雕成一棵月桂樹,阿波羅失落的坐在一邊。但他並沒有,他的這種風格,過去我們也從未見過。


具體到interpretation,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聖馬太。新約從耶穌的生平開始。由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四位傳道者所寫。每一位傳福音者都有一個象徵性的人物陪伴他或代表他,聖馬太的象徵是一個有翅膀的人,一個天使。在藝術作品上,人們經常看到聖徒的天使與他同在。但是這個簡單的主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查理曼時期一位無名藝術家的《聖馬太》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一)前言:如何看懂一幅畫

這張畫只是想表達聖馬太在寫福音書嗎,是,又不僅僅是。作者也在試圖瞭解聖人的精神狀態,於是,作者用了強烈的線性風格,聖徒的長袍線條幹淨利落,曲線優美,充滿活力。他身後那座山的弧線也在回應了這種風格。在人物的臉上,也可以找到情感暗示:聖馬太的眉毛集中起來;他的眼睛睜開了,很寬。他的頭髮和長袍的褶皺一樣,都是捲曲的狀態。


800年後,卡拉瓦喬畫了同樣的題材《 St. Matthew and the Angel》聖馬太與天使)(1601)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一)前言:如何看懂一幅畫

卡拉瓦喬《 St. Matthew and the Angel》聖馬太與天使

卡拉瓦喬心中的聖馬太是什麼樣的?他認為聖馬太不僅沒有學問,而且似乎像個文盲,使得天使乾脆拿起了他的手進行寫作。聖馬太的眉毛皺了起來,前臂和腿部的肌肉感覺很緊張。而天使不再只被放在畫面一角,而是佔據了半幅畫面,腳踏實地。但是,這幅畫由於贊助人不喜歡,因此,卡拉瓦喬第二年又畫了另外一幅。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一)前言:如何看懂一幅畫

卡拉瓦喬《 St. Matthew and the Angel》聖馬太與天使(2)

這幅畫中的聖馬太身著飄動長袍,上方是天使,兩人相互注視但沒有接觸。這裡的聖徒,智慧,嚴肅,充滿學識。他與觀眾的距離,甚至不如那個查理曼時期的無名畫家筆下的聖馬可離我們更近。很顯然,這幅畫的革命性並不如卡拉瓦喬的上一幅。


因此,我們不能以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待藝術史,藝術的表現力和它所處的時代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在有些人看來,我們相距甚遠的早期風格有時被認為是次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此,我並不認同。


關於context 語境,我想說的是基督教文化貫穿了歐洲整個時代,一直到18世紀,它都是繪畫藝術的主要題材。作為藝術學習者,我們不可能忽略這一點,然而學習藝術並不是學習宗教,我們可以去欣賞作品,但不必被宗教所左右。再比如,法國波旁王朝時期,你可以不認同那個時代的政治,但你也會被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中呈現出的激情所觸動。這一點也是關於emotion的解讀,德拉克洛瓦對政治背景的反應是一種深刻的情感回應。而作為觀眾,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對事件、環境做出反應。我們對生活中歡樂或悲傷的反應也會被藝術中那些情感的描繪所喚起。比如,當我們看到喬託《Meeting at the Golden Gate金門會面》(約1305年),看到倫勃朗《猶太新娘》時,也會本能湧起內心對愛和擁抱的情感體驗。


歐洲藝術只是浩瀚藝術中的一個分支,希望它為你更好的進入這個領域提供一個基礎。這門課中所提到的數百件藝術作品,它們都在試著告訴你,讀懂它們, 看懂它們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當我們能正確的感知,思考這些作品,也許,我們對生活的反思和理解,也會變得不那麼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