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1408年,鞑靼权臣阿鲁台,这个阿速亲军的后裔,杀掉了大汗鬼力赤,拥立了从中亚帖木儿帝国流亡归来的本雅失里为新一代东部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后裔再次登上蒙古人的王座。

阿鲁台和本雅失里统治下的东蒙古形势并不很好,鬼力赤被废杀,所部有“许多不相附而奔溃者”。鬼力赤虽然不是元朝皇室正支,但是他在草原也不乏拥护者。很多不愿臣服于阿鲁台和本雅失里的蒙古人选择了投奔大明,明朝控制下的甘肃、宁夏也接纳了这些归附者,鞑靼的内讧对大明自然是好事。

对于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来说,西部的崛起的瓦剌是比大明更现实的威胁。永乐七年(1409年),刚刚站住脚跟的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对瓦剌发起进攻,但是被瓦剌太师马哈木击败,“获其羊马辎重”。虽然初战遇挫,但是本雅失里和阿鲁台一直苦心经营东部蒙古,甚至开始影响到臣服于大明的兀良哈三卫。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大明风华·朱棣

本雅失里即位之后,明成祖朱棣可能是出于缓和紧张局势的考量,也有可能是对国家战力评估的原因,主动承认了本雅失里的汗王地位,甚至有明蒙对等的暗示。朱棣遣使臣颁给本雅失里的诏书中说:

可汗诚能上顺天心,下察人事,使命往来,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漠北,彼此永远相安无事,岂不美哉?

朱棣将“朕”与“可汗”并称,将“中国”与“漠北”对等,意味着承认本雅失里的地位,也意味着事实上放弃了对漠北的征服计划。

朱棣的善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彼时的本雅失里血气方刚,加之少年时代在帖木儿帝国受到的“仇明”教育,使得他并不把明朝放在眼里。本雅失里狂妄至极,竟然杀掉了明朝使臣郭骥。郭骥曾在洪武二十八年出使过帖木儿汗国,被帖木儿汗羁押了多年,与本雅失里算是故人了。

本雅失里的桀骜与狂妄激怒了朱棣这位马上天子。永乐七年七月,明廷派靖难名将丘福率十万精骑直趋蒙古,进行讨伐。丘福大军来势汹汹,但蒙古人以逸待劳,本雅失里、阿鲁台实施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沉着应战,而丘福这位名将又轻敌冒进,最后大军陷入包围,全军覆没,丘福本人也战死了。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蒙古军队


本雅失里和阿鲁台这一场战役打出了蒙古铁骑的威风,原先摇摆不定的兀良哈三卫也彻底倒向了鞑靼,甚至已经归附明朝的一些蒙古部落又有叛明北归者,东蒙古实力壮大。

本雅失里和阿鲁台趁着新胜之勇,进一步袭扰明朝边境,大同、开平一带均被鞑靼军队劫掠。永乐七年十月间,甚至出现了“鞑靼军去京不远,皇都危窘”,辽东“王师畏鞑靼,尽入城堡”的狼狈情状。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永乐八年正月,“达达军盛行于开元、金山等处,官军遇之辄败。其巡哨军于正月初二攻辽东北门,不克,掠城外居民而去”。

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治下的鞑靼汗国在此时势力达到鼎盛,大漠南北,东至辽东境,似乎尽在其掌控之中。然而,这种强盛仅仅是一种幻象,大明并非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初,永乐大帝朱棣亲率五十余万大军,自京师出发,三月初,由宣府兴和出塞,征讨鞑靼。四月十六日,朱棣大军过禽胡山,十九日驻宿广武镇。然后渡过大漠,五月初抵达护驹河,成祖赐名饮马河。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永乐北征

明朝五十万大军深入草原腹地,引起鞑靼君臣的惶恐。大明朝富有天下,五十万大军出动,皇帝亲征,士气旺盛,如狼似虎。随永乐帝北征的金幼孜曾写过一首《过禽胡山》,足见当时明朝军队的士气:

六师严号令,车骑肃前征。


塞月云中暗,胡尘雨后清。
沙鸡随箭落,野马近人惊。
咫尺闻天语,常依御辇行。

五月初的草原,马疲畜瘦、青草不接,疲弱的蒙古部族很难与汹汹而来的五十万大明军队争锋。面对强敌,本雅失里和阿鲁台都知道不能硬拼,要避开锋芒。但是,究竟该如何避敌,二人却出现了严重分歧。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本雅失里闻大军出塞,甚恐,欲同阿鲁台西走,阿鲁台不从。众遂乱,互相贼杀。本雅失里西奔,阿鲁台东奔,余部落亦离散”。本雅失里想向西逃窜,阿鲁台肯定不会同意。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本雅失里

阿鲁台发迹于蒙古高原的东方,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控制东蒙古,又慑服兀良哈三卫,他的权力根基在东部,如果西奔,无意义离开老巢,丧失争霸资本。本雅失里是从帖木儿汗国流亡回归的“客汗”,他能登上汗位,完全在于阿鲁台的支持,当然他的王权也被阿鲁台制约。之所以西奔,不排除本雅失里想要借机摆脱阿鲁台的控制。矛盾冲突到极致,就是赤裸裸的武力较量,甚至到了“众遂乱,互相贼杀”的地步,其激烈程度可以想见。

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分裂给了明军各个击破的机会。首先,明军在斡难河一带大败本雅失里,而后立即回师肿驹河,循路径紧追阿鲁台。当时,阿鲁台驻据“兀儿古呐”,即今额儿古纳河一带。明军对其实施包围,阿鲁台部众动摇,“欲降者半,欲战者半”。明成祖以千余精骑径冲阿鲁台军阵,蒙古军大败,阿鲁台携家属远遁,“弃辎重牛羊杂畜满山谷”。

永乐八年的这一次明军北征,导致了东部蒙古的再次分裂,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分道扬镳。本雅失里逃亡西部,依附于察合台汗国,“永乐九年闰十二月,时阿鲁台与本雅失里君臣已各部而居。”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大明北边的瓦剌 鞑靼

永乐十年,瓦剌太师马哈木“乘本雅失里弱灭之”,杀死了本雅失里,并夺走了元朝历代国玺。战场失败的阿鲁台决定向明朝称臣,永乐年十年十二月,阿鲁台派使者至明朝贡,表示“元氏子孙已绝”,欲率部属来归。永乐十一年秋七月,明朝封阿鲁台为和宁王,封他母亲为和宁王太夫人,妻子为和宁王夫人。

鞑靼与明朝关系暂时缓和下来,阿鲁台依附明朝而自立,然而双方的冲突并未就此结束。当得知本雅失里被瓦剌杀死后,阿鲁台遣使明朝,请求征讨瓦刺。据《明实录》载,“鞑靼太师阿鲁台遣撒答失里等来奏马哈木等弑其主,收回国玺,擅立答里巴为主,请发兵讨之。愿率所部为先锋”。

瓦剌人杀了本雅失里,夺得传国玉玺,又抬出一个所谓的本雅失里的弟弟答里巴为大汗,很明显是在于鞑靼争夺蒙古正统地位。如果阿鲁台坐视马哈木拥立新汗,就等于将蒙古正统拱手让给瓦剌。阿鲁台必须要坚称答里巴是伪汗,马哈木操纵下的汗庭是伪政权,他要自己拥立一个血统上更纯正的“黄金家族”后裔。很快,阿鲁台就拥立了所谓的鬼力赤汗的儿子阿台汗。

阿鲁台控制的鞑靼与马哈木控制的鞑靼,正面交锋已然成了定局,战争一触即发。

永乐十一年(1413)十一月,开平守将郭亮向朝廷报告,“马哈木等军至饮马河,声言袭阿鲁台,实欲寇边”。不久,阿鲁台也明廷呈上了相似的情报,“瓦剌将奥鲁已渡饮马河,至哈刺莽来,扬言袭己。因而欲窥开平、兴和、大同。”

元气未复的阿鲁台此番被瓦剌打得大败,而谨慎保持实力的大明也并未援助阿鲁台。坐看东西蒙古相互削弱,不正是明廷乐见的吗?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瓦剌军

永乐十二年(1414年 )三月,朱棣再次亲征,率大军五十万,征讨瓦剌马哈木。是年六月,明军主力进至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西北),瓦剌军3万余人迎战。朱棣亲率精骑重创瓦剌军,马哈木等人仓皇逃走。

忽兰忽失温之役虽然沉重打击了瓦剌人,但瓦剌对鞑靼必是除之后快。永乐十三年,瓦剌大军再一次向东蒙古发起攻击,“马哈木等虑阿鲁台与中国和好将为己害,拟七月率众至斡难河北,俟冬袭阿鲁台”。 在这次战役中,明廷对于阿鲁台给与了一定的支持。

永乐十四年(1416年)三月,“和宁王阿鲁台以战败瓦刺之众,遣使舍驴等奏献俘获人马”,六月,明廷听到“瓦剌归人言,马哈木已死,其众溃散”。永乐十五年,明朝从瓦剌返回的使臣证实了马哈木已死,他拥立的答里巴汗也被杀。

马哈木一死,东西蒙古强弱态势又发生变化。东蒙古居于优势,控制兀良哈三卫,并而影响女真诸部。这期间,瓦剌的实权落入贤义王太平之手。然而,东西蒙古的攻伐战争并不停歇。


年轻狂妄的本雅失里,杀死了朱棣的使臣,引来大明严厉的惩罚

蒙古军队

阿鲁台这一时期对明朝尚属恭顺,但是明廷不会养虎为患,坐视东部蒙古的壮大。永乐二十年、二十二、二十三年,明成祖以莫名之罪名,连续征伐阿鲁台,使其遭受重创。

这一时期,瓦剌马哈木子脱欢袭爵顺宁王,势力又强大起来。永乐二十二年夏天,就在明军征伐阿鲁台期间,瓦剌也乘火打劫,在克鲁伦河大败阿鲁台,“掠其人口马驼牛羊殆尽”,阿鲁台“部落溃散,无所属”。这一年,东蒙古的一个重要首领也先土干也归降了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第五次征讨漠北。为避兵锋,阿鲁台率部北撤。“及冬,大雪丈余,孳畜多死,部曲离散。比闻大军且至,复渡答兰纳木儿河,趋荒漠以避”。

永乐二十二年(1424),脱欢杀死太平和把秃李罗,成为瓦剌最有权势的权臣,而后又捧出一个元朝皇室后裔奉脱脱不花为汗,号令蒙古。阿鲁台在多种力量角逐的复杂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既不容于明朝,又面临瓦剌紧逼。

宣德九年(1434年)二月,“瓦刺脱脱不花王子率众到哈海兀良之地,袭杀阿鲁台妻子、部属,及掠其孳畜”。兵败之后,阿鲁台避居母纳山、察罕脑刺等处。到了七月,"脱欢复率众袭杀阿鲁台、失捏干,其部属溃散。”傀儡可汗阿台汗率领百余人,“遁往阿察秃之地”。一代枭雄阿鲁台结束了他三十余年的军政生涯,蒙古部族进入了脱欢、也先父子专权控制的时代,鞑靼暂时落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