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看待那些“只以藝術家的名氣來評價藝術作品品質”的現象?

影影圈圈


這種現象是80年代之後市場經濟發展的扭曲產物,意識形態收到文革衝擊,有一些機會主義,也是社會怪異現象,過去很正常,會得到商業炒作,可以理解。但隨著社會發展常態化和藝術市場的規範發展,會重新定義藝術作品的品質和價值,當然中國藝術市場會收到政府機構推動和影響,我認為藝術價值核心一下三點:

1.個人的藝術理解天性和超常努力的結果;

2.藝術語言是否具備個人特質和社會影響;

3.正宗的藝術理論傳承和國際社會人為性



李民華


我們說,藝術家的人品和其藝術作品的品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既不能相提並論,也不能混為一談。就如同人的穿戴和人的人品一樣,有的人西裝革履衣冠楚楚油光鮮亮看上去很精神,但其人品並不一定就好,所以才有了不能“以貌取人”這一說法。

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也是這樣。從來不乏藝術家人品高潔,又有高超精湛的藝術造詣和修養,創作的藝術作品也很優秀,被人們稱作“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但也有一些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品質高端高雅,但其人品和其作品卻很不對稱。

有些所謂的藝術家,藝術修為平平,創作的作品也比較一般,但其通過其他非藝術途徑為自己贏得了一些頭銜,成了很有名氣的藝術界“名人”“名家”,一些炒手以其名氣來評價其作品,其藝術作品也“書畫隨人”的“高貴”了起來。

以藝術家的名氣來評價藝術作品品質的現象確實存在,這是不正常的現象,也是個別現象,而且是經不起人們和時間的檢驗的。因為說到底,藝術作品的品質要靠藝術作品本身說話的,而藝術作品是擺在那的,大家都看得見的。



燈影書畫


藝術評論跟詩歌,散文,戲劇,小說一樣,屬於一門獨立的文學樣式,目的是用客觀、公正、準確的語言,給藝術家的作品評頭論足,既要肯定藝術家的優點,也要批評作品存在的缺陷,指導藝術家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可見,做一名優秀的藝術評論家並不簡單,不僅需要比較深厚的藝術修養和美學知識,更需要做一個有良知,沒有任何功利心的人。



藝術家的成長離不開評論家的付出。一名藝術家的成功,既有自身孜孜不倦地辛勤創作,更有評論家在身邊旁敲側擊,對藝術家提出有益的創作建議,督促藝術家長時間保持清醒頭腦和創作水準,為最終走向成功鋪平了道路。

因此,許多評論家在藝術家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他們的話語常常被藝術家當作金玉良言來對待。



但是,當下的藝術評論因為牽涉到一些利益關係和人情關係,許多評論家寫的評論文章已經變了味,不再就事論事,以理論思想來指導藝術家的創作,而是退化成給藝術家進行吹捧的文字遊戲。

評論家與藝術家之間心照不宣,藝術家愛聽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話好聽,能給藝術家起到心理按摩作用,評論家就寫什麼樣的奉承文章。



評論家這樣寫評論文章,能讓雙方皆大歡喜,合作共贏。藝術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會越來越響,作品價格自然會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則是財源廣進,過上富足生活。

藝術家富有了,曾經給藝術家撰寫吹捧文章的評論家自然會得到利益好處,比如,可以得到藝術家支付的高額稿酬,或者精品字畫,都是很實在的東西。



尤其對那些名氣很大的藝術家,評論家恨不得給其臉上貼滿金子,盡說美言,似乎著名藝術家都是藝術巨匠,作品總是完美無瑕,別人只有仰望的分,沒有指手畫腳的分。

某年陝西一名著名畫家兼評論家,在評價賈平凹時,竟然說:賈平凹先生是當代蘇軾。這句話一說出,在陝西文化界被當做笑話笑了10多年,可見,評論家為了一些利益和私心,什麼大言不慚的話都能說出。


鴻鵠迎罡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反對撇開藝術作品本身的造詣,單純追求畫外功夫,以藝術家的名聲來評價藝術作品品質的做法。

我知道我反對沒用,因為我沒有協會主席畫院院長的頭銜,但我從一個藝術家的良知發出我的聲音,一個聲音不夠,還有兩個聲音、三個聲音,聲音多了,大了,自然會形成一股力量,阻擋藝術界一些不正常的事情。

以藝術家的名聲評價其藝術作品的品質,這是業內不公開的秘密,這造成了藝術的不公平。在國內一些大展上,經常能看到許多不入流的作品,高懸在藝術的殿堂,所謂這樣的作品,差不多都是名聲響亮藝術家的作品,不說其作品的高度,單單從畫面的創作上就能看出,“逸筆草草”,粗製濫造,態度上便差人一節,真的丟人現眼。


藝術是崇高的精神再現,衡量一件藝術作品的品質,應該是從藝術作品本身開始,怎麼能從人開始呢?

贊同我觀念的小夥伴們,幫忙轉出去,捍衛藝術的正能量!


陳莊水墨畫家


🌹藝術作品一經產生公諸於世,既是廣大讀者欣賞、評論、研究的對象,又可進入經濟市場,參入市場活動,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服務。

💖藝術家如果是參加國家有關藝術作品″鑑賞品評委員會",或者專場學術研討會,就一定會遵照有關標準開展工作,除此之外的任何埸合,藝術家也只能是普通讀者。

🎯 市場經濟一定會給人們帶來經濟利益。有利益就會摧生誘惑,誘惑產生驅動力,這種驅動力匹配不合理時,就會出現濫用。

🍁一些所謂藝術家與所謂藝術作品、甚至是劣質作品,被金錢利益捆綁在了一起,什麼″作序″、″題跋″、留″評詞"等眾多名堂,實則欺騙了讀者,傷害了投資者。

🔥珍品藝術的價值無量!金錢利益亦能泯滅人性!

🍀🍀🔥🔥🌹🌹👫🎈🍃🍃








全峰山


藝術評論也就是藝術批評。有藝術就有藝術評論,它們是相互聯繫和區別的統一。藝術評論是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進行客觀地分析和評價。藝術評論不等於藝術作品,藝術評論家不等於藝術家。藝術評論家不一定是專業藝術家,只要具備藝術評論家資格和行業的認同,就可以成為藝術評論家。

一、藝術評論是藝術領域中規範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評論家評價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有利於藝術作品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藝術評論家就是挑剔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毛病和不足之處,從而促進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更好地向前發展。



二、藝術評論傢俱備專業藝術理論知識、藝術修養能力、綜合素質的評論水平、藝術理論和藝術素養要比藝術家的水平要高,才有資格評論藝術家和藝術作品。要成為一名深資等級優秀的藝術評論家,實在是不容易,太難了,難乎其難。



三、藝術評論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審美欣賞和教育為基礎,按照藝術規律的評判標準,對藝術作品進行客觀、公正、嚴肅的分析和評論。藝術評論的根本任務在於引導人們欣賞藝術作品的藝術魅力的無限性,幫助人們提高對藝術的欣賞能力,總結創作經驗,指導藝術創作實踐,促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


黃智637


“只以藝術家的名氣來評價藝術作品的品質。”這句話好像只說對了一半,現在評價藝術家的標準是,看誰的名氣大,看誰的作品賣的價更高,至於藝術作品的品質,很少有人關心。而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數人不懂藝術,尤其是買得起藝術品的人,真可謂有錢任性。

這種情況的直接後果是(以書畫家為例)

一,很多書畫家不在功力上下功夫了,不去花時間研究藝術傳承與創新,不花費精力去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造詣,一門心思想法包裝炒作自己,自己為自己冠名“大師”“著名書畫家”,想方設法溜鬚拍馬,迎合權貴。

二,書畫家自己虛抬價格。我們大家都認為,能到書畫家家中去買畫,叫做第一手,應該價格相對很便宜,因為沒有經過中間人的加價。其實不然,往往你到畫家家中買到的畫,比在市場上買貴很多,有一位畫家,一幅四尺三裁的作品,拍賣行成交價五萬元,(不是一幅成交記錄,而是經常以這個價位成交),可朋友帶著買方去家裡買畫,報價30萬一平尺,一幅四尺三裁的畫要90萬元,絕不讓價。為什麼呢?自己不能把自己看低了!

三,畫家在創作時,畫大不畫小,操起來就是丈二匹丈八匹的,四六尺都看不上了,因為買方按平尺買畫,畫太小了,賣不上價去。殊不知,畫不是越大越好,最好的藝術品是以小見大。

現在的藝術品市場是買方市場,書畫家為了迎合買方心理,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名氣,不擇手段將自己作品的價格抬上去,這也是當前藝術品市場的一種亂像吧。





魏墉WEIYONG


首先藝術家應當具備藝術的天賦和才能,掌握專門的藝術技能和技巧,具有豐富的情感和文化修養,能夠通過自己的創造性作品來滿足

人們對審美欣賞和需求;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藝術家與社會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家對社會生

活的觀察和體驗十分重要,藝術家隸屬於一定的時代、民族和階級,與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然處於某個時代有一定的侷限性,在

對於某個在品頭論足的時候也會產生某種偏見或者偏差,這有時候是避免不了的問題,但是藝術家之間的切磋一般是真誠的,故而說的有道理

我們聽之受之,如果不贊同我們可以辯駁,但不能罵之。

當然當今的社會是會產生一些人為了急功淨利,為了所謂名氣充當所謂的“藝術家”就另當別論了,那些“只以藝術家的名氣來評價藝術作品

品質”的人,說真的也就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子,最終只會貽笑大方的了。就像掩耳盜鈴的那位先生一樣,最終是灰溜溜的逃走或被揪出來。

所以說中國要原創,包括軍事、文化、科技,教育等,藝術更是如此,更不能把“藝術家”拿來當門面,更不能自己騙自己,要靠自己的真才


實學,這樣去給某張古畫或者是某種藝術品做評價,在欣賞和評價的同時就不會鬧笑話了。


美苑繪趣


只以藝術家的名氣來評價藝術作品的品質,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那如何來看待這件事情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藝術家和他的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是怎麼回事

不難想象,一件藝術品包含的“藝術”決定了它的作者是否是個藝術家,而不是一個有藝術家稱號的人的所有作品都一定含有“藝術”的成分。這個命題在邏輯上成立嗎?



假如成立的話,我們現在可以得出結論,是作品的品質決定了藝術家,而不是藝術家決定了作品的品質。

但在現實中,情況可能相反,往往是藝術家的名頭、名氣決定了他的作品是否得到公眾的認可,似乎名頭越大、名氣越大,他的作品的藝術性越高 ,那我們怎麼來理解和接受這種和邏輯不符合的現實呢?

如果一個人,他有一個名頭,世界跳高冠軍,那麼他是不是能符合這個名頭,我們很容易測量出來他實際跳的高度是不是超越了所有人。這個檢測很簡單,因為檢測的標準只有一個,並且是一個可以度量的客觀標準。

但作為一個藝術家,我們有一個明確的刻度來檢查他作品的藝術高度嗎?顯然沒有。在文化藝術領域無論琴棋書畫,小說詩歌,我們都沒有一個非常數學化的標準。我們的標準都是一個相對的、模糊的概念,面對一件藝術品,讓100個專家來給它打分,應該不會所有專家打的分都是一樣的吧。

換一個角度,拿許多藝術家的作品放在一塊兒,如果要排一個座次的話,這100位專家盲評出來的結果,也不會是一致的吧,OK, 正因為這種評價標準的相對不確定性,造成了藝術品質之外的其他因素,影響了評價。

結論是,文化藝術品的評價是一個標準體系,而不是藝術品質這一個唯一的標準。在這個評價體系中除了藝術品質之外,名頭、名氣便是一個重要的元素,當然這個評價體系是多元的,還有其他的因素,譬如歷史的因素,在一個現在看來藝術性平平的作品,可能在500年前某個戰亂的時代,就算藝術性很高的作品。這些歷史、地域或者作者的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都決定了這個評價系統是個開放性的系統。


藝術家名氣大小對藝術品品質的反作用又是什麼?名氣很大的藝術家,一件參展的代表作和一件送朋友的應酬之作,兩者藝術性的高低,或許有很大的落差,但是正因為有他的名氣保底,所以說,相對簡單、應酬的作品,也是有一個被公認的價值,這個價值不是對這件藝術品的本身的品質判定,而是把藝術品和藝術家作為一個整體捆綁,用上節所談到的評價體系來進行判斷的。譬如乾隆的書法作品一定會比大多數專業書法家的作品賣的還要貴,這是不難理解的。

當然,從藝術品投資考量,一個藝術家的名氣和他的作品品質的匹配度越高,他的投資增值的潛力越大,否則就有過分炒作之嫌。


聞道深般若


藝術商品化造就了用價位來衡量某個藝術家的成就高低,最好的就是最貴的,最貴的就是最好的。有的藝術家被吹噓者大肆吹噓炒作,使得藝術家的名氣和他們的作品隨之家喻戶曉或遠播海內外。他們使盡渾身解數進行吹噓製造某某大師、泰斗等等,其實這些吹噓出來的所謂大師其作品往往只是曇花一現,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他們是有錢人和吹噓人聯手在市場經濟之下推出的所謂藝術家和藝術品。是典型的商業操作結果,其作品與藝術的完美性毫不沾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