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覺得旅遊最累的景點是什麼?

長風天使投資戴坤


我覺得最累的景點是“排隊的景點”和“高原反應”的景點最累

一、排隊的景點最累

去過很多景點,上山、下海、城市觀光等等,早些年但因為工作的原因一般都是淡季人少的時候出遊,幾乎都不用排隊。近來幾年出遊經常因陪家人都是在旺季出遊,也去過以前旅遊過的景點,但是人太多了,排隊是最讓我頭疼的事,也是感覺最累的過程。

二、為什麼不是登高爬山最累?

一看到樓主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會感覺爬山登高應該最累,但我個人真不覺得是這樣,我去過山清山,泰山,爬過長城,但都是人少的時候,雖然我體力不好但是我可以邊走邊休息,慢慢欣賞美景。但是旺季出遊,排隊有的時候要排1個小時,進了景區特別是登山的景區人擠人,想休息不可能就跟著人流往前走吧,碰到一個在你旁邊有“體香”的,更是煩躁。

三、有高原反應的景點也累

記得有一次去四川“黃龍”景區,坐纜車上去以後,不一會有開始有高原反應了,想吐吐不出來,像感冒高燒一樣頭暈噁心,堅持了不到半小時以為會好,但是越走越難受,提前下山,到山下就吐了,回房間也像大病一場,整個人都沒精神。也是我記憶中感覺比較累的一次。


北京旅遊老趙


旅遊最累的景點是什麼?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了那次特別難忘的回憶,雖然已經過去好幾年但現在想起來仍想就發生在昨天一樣那次絕對是對我個人極限的考驗,也勸平時不愛運動或者體型肥胖的驢友不要輕易嘗試。

記得是大四的時候,我們幾對情侶利用國慶假期到山東旅遊,山東之行肯定是少不了泰山的,記得那次由於之前已經玩兒的很累了,晚上大家都起不來,所以沒把泰山觀日出放在旅途之列。我們是從第二天一早開始爬的,到了紅門之後已經是八點。之後便從紅門出發,一路攀登,剛開始的時候其實還好,臺階相對較為平緩,大家都走的很輕鬆,有時候甚至還會小跑兩步。不得不說秋日的泰山確實很美,到即便到了十月,也依然並不涼快啊。我記得當時基本上一路走到中天門的時候其實相對還是比較輕鬆的,由於時間較緊,大家又想早早下山,所以一路上大家都走的很快,能不休息就不休息,能少休息就少休息。不得不承認他們幾個體能都要比我好,我和我女朋友基本上處於追趕狀態。但這都還好,最恐怖的是過了中天門後那段距離,你能理解那種別人一直在前走你必須不停的追趕又體力不停下降的狀態嗎?尤其是中天門後臺階開始變多變陡,我只記得,當時越往上走越費力,到最後登十八盤的時候只能感覺到心在嗓子眼堵著的那種感覺。不過好在順利登山,一路不停的情況下在中午之前就到了山頂還是比較滿意的。

但,這並沒有結束,只到下山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登山容易下山難。由於中午在山頂稍作休息,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其實還沒感覺太累,甚至下十八盤的時候速度還是挺快的。但是,難就難在你必須要不停的下山,腿需要不停的彎曲,一直到中天門還好,但是在中天門稍作休息再往下爬的時候可就難了。到最後一段的時候簡直扶著欄杆也走不動了,也可能是一開始太張狂走的太快的原因,也可能是平時愛撬二郎腿的原因,總之膝蓋真的是痠麻到抬不起來,甚至還摔了一跤,但又必須追趕他們幾個,一路跌跌撞撞,你不知道最後走到紅門那一刻我有多激動。直到後面一個周內腿都疼到不會打彎。回來之後下定決心要好好鍛鍊。

不過也正是那次體力的透支讓我對泰山印象如此深刻,沿途美景至今記憶深刻。下次再去一定要看看日出。




旅行指南直男


我相當喜歡旅遊,每年會旅遊很多次。

我旅遊必選的項目就是爬山,我很喜歡爬山,因為爬山很累,我享受這種累的感覺。

我去爬過泰山,上山下山都是步行,沒有坐纜車。雖然是很累,但是很開心。

接下來是重點,那你認為我旅遊沒有什麼可怕的嗎?其實有,我最怕的就是旅遊時身邊帶著小孩。

爬山那種累,是讓人很開心的累。累的同時在欣賞風景。

就像一個喜歡打麻將的人,打通宵麻將,人相當的累,但是他內心是開心的。

如果是因為帶著一個小孩,然後在旅遊的時候小孩不想走路,必須你揹著,這種情況下帶來的累,那才是真正的累。

所以個人建議,遠遊時千萬不要帶小孩在身邊。除非你一家三個大人一個小孩,負擔都已經分攤得很小了。

我爬過華山,黃山,泰山,廬山,嵩山,三清山,雲臺山,萬仙山,白雲山,青城山,峨眉山,玉龍雪山,天門山,天子山等等,爬山的感覺實在太值得留念。


Excel開發羅剛君


旅遊,要爬山的景點一般都比較累人,像黃山,泰山,華山等,可是“無限風光在險峰”,你不累,不爬山,不登上險峰怎麼會看到“無限風光”,那不是累,那是一種鍛鍊,那是一種過程,那是一種修煉!

這個月初,我們一家三口去了徽杭古道玩,那也是非常累人的一次旅遊,我們車停在江南第一村徒步進入景區,準備經過江南第一關,黃茅培,下雪堂,上雪堂到藍天凹回頭,沒想到在到上雪堂的時候兒子流鼻血了,無奈,以人為本,只能望著近在咫尺的藍天凹往回走!全程23公里,最佩服的是我兒子今年還不到8週歲,自己走完全程。雖然我們都很累,但是我們都很開心,這是挑戰,更是拼搏,沿路的風景不錯,累點值得!











徽州小江


大多我們出來旅遊是為了我們能從現在的生活、節奏等,突然跳出來原本的固有模式,去短暫的接觸新的節奏和新的生活。有點像鯉魚跳出水面,在空中靜止的那段時間,然後鯉魚重歸於河,我們重回我們的生活。


高中學校統一組織的那次去連雲港旅遊讓我挺累。本來呢,我們一聽是去連雲港挺開心的,旅遊團也宣傳的很好,什麼花果山啦,攔海大壩啦,雲龍澗啦等等,然後說的是讓我們覺得開心呀,當時覺得也太棒了吧。結果在路上發給我們早餐,一個冷到爆炸的雞蛋,一個咬不動的麵包。但是出來旅遊肯定不是事事都順心,所幸帶了許多零食。

花果山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由於只有三個小時所以根本沒有爬完全程,你進去後導遊就不見了,只告訴你是三個小時後集合,由於我兩個都是生活平原,沒爬過山,所以比較想爬山,就沒有做交通車,但是還是遇見了一群小猴子,可是感覺這裡的猴子最喜歡搶遊客東西。就這樣我倆累到基本不想走路,然後回到了大巴車。所以總體來說,還是一個累字。



不管選擇的是怎樣的旅行方式,都沒有體會到原本放鬆心情的初衷,後來我回來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腦海中的弦崩的太緊了,玩的時候沒有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本次遊玩,總想著這次不盡興,以後自己再來看一看。



但很多時候其實沒有第二次了,所以總的來說,我們覺得累,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全身心的享受本次旅行。

就聊到這吧。


夢旅隨行


我覺得還是九0年去爬華山的那次。那年五月駕車從寶雞返回路過華陰縣,第二天上午一行五人吃了早飯就去登華山,因準備不充分沒帶食品,下午一時才到達"迴心石″,碰到下山的人勸說,像我們這樣到北峰估計天黑了,今天肯定下不了山了,加之明天要開車,這樣疲勞程度太大了,只好遺憾的下山了,以後再也沒有機號去華山了。


江南杏花雨1


大多我們出來旅遊是為了我們能從現在的生活、節奏等,突然跳出來原本的固有模式,去短暫的接觸新的節奏和新的生活。有點像鯉魚跳出水面,在空中靜止的那段時間,然後鯉魚重歸於河,我們重回我們的生活。

高中學校統一組織的那次去連雲港旅遊讓我挺累。本來呢,我們一聽是去連雲港挺開心的,旅遊團也宣傳的很好,什麼花果山啦,攔海大壩啦,雲龍澗啦等等,然後說的是讓我們覺得開心呀,當時覺得也太棒了吧。結果在路上發給我們早餐,一個冷到爆炸的雞蛋,一個咬不動的麵包。但是出來旅遊肯定不是事事都順心,所幸帶了許多零食。

花果山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由於只有三個小時所以根本沒有爬完全程,你進去後導遊就不見了,只告訴你是三個小時後集合,由於我兩個都是生活平原,沒爬過山,所以比較想爬山,就沒有做交通車,但是還是遇見了一群小猴子,可是感覺這裡的猴子最喜歡搶遊客東西。就這樣我倆累到基本不想走路,然後回到了大巴車。所以總體來說,還是一個累字。

不管選擇的是怎樣的旅行方式,都沒有體會到原本放鬆心情的初衷,後來我回來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腦海中的弦崩的太緊了,玩的時候沒有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本次遊玩,總想著這次不盡興,以後自己再來看一看。

但很多時候其實沒有第二次了,所以總的來說,我們覺得累,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全身心的享受本次旅行。


現場直擊v


我個人覺得旅遊最累的景點就是爬山,目前為止有兩次的爬山經歷,這也足以讓我覺得爬山是真的累了,第一次大四那年去長白山,1442級臺階,又趕上天氣不好能見度太低,沿途的風景是一點都沒看到,我們穿著租用的軍大衣再爬到一半的時候又被雨雪打溼了,可想而知那個重量,我的媽呀,到了山頂還沒看見天池😭。

第二次就是最近去秦皇島爬了一次祖山,那天的天氣是真的好,萬里無雲,爬進山裡,鬱鬱蔥蔥的樹葉裡抬頭仰望會看見一塊塊藍色的天空,那種景象確實很美很愜意,看著山間就躺著清澈的溪水,聽著鳥兒在重山翠嶺中名叫,但是我告訴你,這都掩蓋不住爬山的累,上山感覺還好一些,下山後就覺得膝蓋有些發痛,第二天第三天乃至現在我的腿還在痛,總之無限風光在險峰,想看好的風景是要付出代價的,爬山很累,但是在爬山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是對意志力的一種鍛鍊。以上自己總結,總結的不好,莫怪。謝謝嘍


託你剪輯


黃山回來不看嶽,五嶽歸來不看山。對黃山情獨有緣有30多年了。那時候沒有小長假節假日,只有一個星期天。星期五晚上九點鐘坐綠皮火車,叮叮咚咚運行了300多公里,第二天早上六點多鐘,在屯溪火車站下車。匆忙擠上大巴來到了黃山大門口。當時,黃山還沒有建索道上山,買了一根柺杖,一件雨衣,直接向天都峰出發,順著臺階走走爬爬,下鯽魚背,過光明頂,看飛來石,穿一線天,直達北海。當時的時候都不知道哪裡來的這麼大的勇氣,後來休息了好久才休息過來的。


山西旅遊志


累與不累不在景點,而是在其中我們是怎麼做的。一個在別人眼裡應該很累的景點,但對另一個人說也許是非常輕鬆而愉快的。所以,累與不累不在景點而在人,著重點在個體的感受。記得有年我帶上80歲的老母親到雲南旅遊,老人一路精神抖手,比我們年輕人還精蹦,也許是外面的世界讓她身心愉悅,早已將累拋在了身後,照這種身心狀態也許在我們看來很累的景點也許也會一鼓作氣地走下來。一路漂亮的風景已激發出她的熱情,可以說那個時候她的心裡是很甜很滿足的。

再有,對於很累的風景想去看,從交通工具來講也有多種選擇,依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定,也一定會有個輕鬆不太累的玩法。個人理解:完全在個體的身心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